时代楷模发布厅黄诗燕毛相林观后感范文

关键词: 时代楷模发布厅黄诗燕毛相林观后感,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
淑娟0 分享 时间:

黄诗燕、毛相林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涌现出的基层一线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时代楷模发布厅》栏目发布黄诗燕、毛相林“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今天小编整理了时代楷模发布厅黄诗燕毛相林观后感范文五篇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时代楷模发布厅黄诗燕毛相林观后感1

2019年11月,时任湖南炎陵县县委书记黄诗燕,倒在了脱贫攻坚一线。一年来,罗霄山脉深处,他的故事仍时时被人们念起。有挽联写道:一夜惊怜丝吐尽,三乡切盼燕归来。

什么样的力量,能让一名县委书记带领20万老区人民,将山沟沟里的贫困发生率从19.5%降至0.45%?又是什么样的力量,能让一名共产党员在离世一年后,仍被无数百姓深切怀念?

这种力量,是脱贫功成,务必有我的决心。炎陵县是一方浸着革命烈士鲜血的红色热土。黄诗燕曾说,炎陵县脱贫摘帽,是共产党人向老区人民许下的庄严承诺。他从一颗黄桃入手打开产业造血扶贫的突破口,拼搏到生命最后一刻。这是新时代的共产党人在红色热土续写的动人故事:对人民敢承诺、能践诺,鞠躬尽瘁,不怕牺牲。

这种力量,是山高不如脚背高,路长没有脚板长的恒心。八年如一日,黄诗燕的足迹走过了炎陵县的每一个村庄,翻过了罗霄山脉的无数山头,须臾未曾懈怠。爬坡过坎,需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品质,需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黄诗燕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守,证明了“用实干创实绩,以实绩换民心”的朴素道理,也正是这个道理,支撑着一批批和他一样的党员干部,像钉子一样牢牢钉在决战贫困的战场上。

这种力量,是一心只为千万家的真心。“老百姓的小事就是我们的大事”“为老百姓脱贫站台,我怕什么?”……出身农家、求学农校、心系农民的黄诗燕,捧出一颗真心待人民,人民自然视他如至亲,这才有了久久回荡在炎陵山水间的深切思念。

罗霄山下,燕子飞离;红土地上,初心不变。只要以决心、恒心、真心为人民谋幸福,纵使时光荏苒,山河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时代楷模发布厅黄诗燕毛相林观后感2

“脱贫功成,务必在我”,大山深处“老黄牛”,记敬业奉献“中国好人”黄诗燕。

黄诗燕同志从基层乡镇做起,历经锻炼,对方忠诚、积极工作,多年倾心脱贫攻坚事业,把生命的最后热血洒在了他工作的那片热土上。

黄诗燕同志先进事迹,激发广大党员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在全社会产生积极影响并树立了楷模。

毛相林同志,任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委会主任。1997年,毛相林带领村民修路、打破“天坑”般的围困,克服了下庄村交通不便的问题,后继续带领村民发展柑橘、西瓜产业,以及乡村旅游产业。他引入旅游公司,打造“下庄古道”、“鸡冠岭”等旅游景点,并与巫山县博物馆合作,在村委会广场打造一个“下庄精神陈列馆”,将下庄精神融入到旅游开发当中。

同时他帮助下庄村实施民宿改造计划,目前,下庄村已改造几十户民宿,还有一批民宿也将列入规划当中,很快启动建设。

如今,下庄村实现整村脱贫,人均纯收入净万元。他身上所发扬的“下庄精神”激励了全国一个又一个帮扶责任人,他体现的奉献精神鼓舞着一个又一个中国共产党员,他所做的每一件任劳任怨的事情都感动着下庄村一群又一群人民。

7年时间,6人牺牲,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村干部毛相林带领村民,硬是靠锄头、钢钎、锤子和摆脱世代贫困的决心,在陡峭崖壁之上,凿出了一条8公里长的公路,实现了几代下庄人出山的梦想。

这是一种不畏艰难,敢与坚石硬碰硬的精神。“这辈人修不出路来,下辈人接着修,抠也要抠出一条路来”“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要把路修下去,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毛相林不追求“吹糠见米”的短期政绩,以“愚公移山”般的决心和毅力,用实干苦干修出了一条让百姓摆脱贫穷闭塞的通天路。

这是一种勇于探索,打开发展新空间的精神。不做井底之蛙,绝壁修路只是第一步,路通后,他又扛着锄头带头发展产业、打造景点、培育乡风。毛相林以昂扬的奋斗姿态,主动承担任务、应对挑战,不断试不断闯,拓宽致富路子。

这是一种扎根群众,始终为了群众的奉献精神。担任村干部40多年里,毛相林不改农民本色,一心一意扎根基层一线。修路遇到危险,他第一个上;即便60多岁,仍在为家乡振兴发光发热。正是因为他心里装着群众,才赢得了群众的广泛信赖和支持。

时代楷模发布厅黄诗燕毛相林观后感3

湖南省炎陵县,地处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罗霄山片区、井冈山西麓。2011年6月,黄诗燕担任炎陵县委书记。随后8年多里,他用始终如一的坚守、敢啃“硬骨头”的担当、献身“红土地”的真情,和全县干部群众共同奋斗,促成这个革命老区成功脱贫。

2019年11月29日,完成又一次脱贫攻坚部署后,回到宿舍的他突发心脏病不幸离世,时年56岁。

惊闻噩耗,当地干部群众悲痛万分;时光流逝,“大黄抓小黄,抓出金黄黄”“最美扶贫书记”等赞许在民间一直广为流传。好口碑印证了黄诗燕生前念兹在兹的一句话:你对群众有多好,群众和你就有多亲。

一个“实”字谱春秋

黄诗燕担任县委书记之初,炎陵县顶着深度贫困县、经济薄弱县、产业滞后县等一堆“落后帽子”。全县贫困发生率达19.5%,农民人均收入2970元,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

炎陵县委办副主任刘明华介绍,上任伊始,黄诗燕抱定“山高不如脚背高,路长没有脚板长”的信念搞“大走访”——自带食材进村入户,与群众一起生火做饭,同桌吃饭,同干农活,倾听群众掏心窝子的话;跑无电村,钻土坯房,进“杉皮屋”,访贫问苦……黄诗燕调查后痛感,炎陵县交通闭塞是痛点,资源匮乏是难题,贫困落后是大敌。

“共产党是为无产阶级饭吃衣穿屋住的党”,这是1929年红军在炎陵县留下的标语。“我们共产党人干革命,就是为了让老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我们要弘扬红军作风,让农村一天比一天美,让农民一天比一天富!”黄诗燕一席话,让全县党员干部深受触动。

他提出,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工业、文化旅游三大产业。他给自己立“军令状”,梳理群众最难最忧最盼的事,解决一项销一个号。

一个“拼”字担日月

今年8月,记者走进炎陵县深山采访。盘山公路两旁,不时出现购销两旺的黄桃交易集市;崇山峻岭间,硕果累累的桃林一望无边。

“炎陵人都知道‘大黄(书记)抓小黄(桃),抓出金黄黄’。”中村瑶族乡鑫山村村支书朱景华告诉记者,这个村40多户贫困户靠种植黄桃脱贫,“我们村靠62824棵‘摇钱树’,几乎家家盖新房、买新车。”

炎陵县黄桃办主任邓纪平告诉记者,当地山区种植水稻“三年两不收”,但约40年前从外地引进的黄桃,却特别适应这方水土,“炎陵黄桃”果肉细腻紧致、口感清甜爽滑。

“天无绝人之路。”2012年初,在霞阳镇果农陈远高家,黄诗燕见到一棵每年能结果400多斤、收入近7000元的“桃王”。学农出身的他喜出望外:“我们要把黄桃从小打小闹的‘珍品’,变成助力脱贫攻坚的商品。”

凭着一股子拼劲,黄诗燕主导制定黄桃发展规划和奖补政策,推广先进栽培技术,琢磨出广告语“炎陵黄桃,桃醉天下”,还参与包装设计,支持电商销售,推动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鼓励精深加工、组织清除不良品种、限制盲目扩种……

“全县今年黄桃种植面积有8.9万亩,总产量5.18万吨,产业链综合产值20.6亿元,这些都是2011年的十几倍。”炎陵县黄桃协会秘书长谭忠诚说,“今年3.42万名桃农人均增收2976元,有3145户贫困户户均种桃增收6200元。”

黄诗燕主政炎陵县期间力推的各类绿色农业,带动了全县约九成贫困人口显著增收。

一个“情”字践初心

黄诗燕有两本泛黄的《马克思传》,是炎陵县95岁老党员张朝秀临终前送给他的。黄诗燕将其视为前辈对他的期许,始终将书摆在书柜最醒目处。

2014年,炎陵县尚有1.49万户村民的住房存在安全隐患。全部解决需投入6亿元,而炎陵当年财政收入仅7亿元。

“不能安居,怎么脱贫?”黄诗燕发“狠话”拍板:“砸锅卖铁,也要让老百姓住上新房。每户还要给一块菜地,造个小杂屋。以后生活好了,房子还会加层,要按两层楼打地基,留楼梯。”

除了多方筹资,他还大力节省开支:老旧的县委大院不装修,红砖裸露的办公楼不改建,掉漆的办公桌不更换……闯过道道难关后,全县1250户易地扶贫搬迁户住进新房,2543户农村贫困户实现安居,1.1万户农村危旧土坯房得到改造。

在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档立卡户张连军说:“我2017年从山里搬来,黄书记来我家19次,给我一家3口推荐了工作。他真的比亲人还亲!”

39281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