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人物观后感,孔子观后感500字

关键词: 先前,人物,观后感
admin1 分享 时间:

先前人物观后感目录

神探蒲松龄观后感500字

孔子观后感500字

神探蒲松龄观后感500字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一本《聊斋志异》,写尽多少奇诡。

至于蒲松龄的最佳写照,概莫会是文弱书生,仕途不济,一生潦倒,清贫乡野。

偏偏,成龙今次偏要打破固有偏见,他化身成为一代“文豪”蒲松龄,一袭白衣似乎颇有文人风骨,却还有一个前缀“神探”,如此《神探蒲松龄》无疑将创新摆在第一位。

《聊斋》作为中国传统文学的大IP,其衍生出来的影视作品已不少,却基本都是以原著故事为蓝本进行创作,而本片却独具匠心将蒲松龄化身为主人公,文能提笔写聊斋,武能通天捉妖魔,已经率先成为一大抓人的点。

大IP的建构无疑极为重要,甚至某种程度上约等于成功一半,毕竟广大观众会追随自身记忆去选择。

只是能否真正将大IP打造成成功IP,却需要打上疑问号,毕竟不少制作团队容易打着大IP幌子糊弄观众,更容易受到成功大IP本身固有属性制约,缺乏创新突破的勇气陷入窠臼之中,因而会烹调出一锅令人食不下筷的东西。

所幸,当成龙已经是年过花甲的“老人”,再指望他像年轻时候一样拼命,一味追求险象环生的动作设计也并不现实。

不同于其他老演员停留在原地套路,成龙罕见拍摄奇幻片无疑就是一种求变,尤其在中国电影奇幻片依然是一个相对稀缺片种,作为大哥级人物能够涉足此前几无尝试的类型片,也是给予中国奇幻片注入一针强心剂。

作为奇幻片的铁杆粉丝,想必大多数观众和笔者一般,第一时间浮现脑海的会是一系列好莱坞大片,诸如《指环王》、《哈利波特》与《纳尼亚传奇》等西式奇幻片。

至于再摇一摇脑子回想,近些年国产奇幻片的踪迹,从《画皮》到《画壁》到《钟馗伏魔》再到《捉妖记》等,似乎均没有将奇幻片提升到一个足够高度。

即便《聊斋》中的故事已不是第一次登上大银幕,但今次《神探蒲松龄》却是再度给如此奇幻题材添加全新因素。

当成龙保留他的功夫+喜剧精髓,融入到奇幻爱情故事的载体中,还有一众极为逼真可爱的小妖怪,诸如“猪狮虎”、“屁屁”、“忘忧”与“千手”等,如此杂糅并不互相抢戏,反而相得益彰呈现极为美妙的化学反应,也是给日渐式微的中国奇幻片又注入一针强心剂。

当成龙化身游走于阴阳两界危险地带的蒲松龄,他既是书写聊斋的文学家,又是探案伏魔的捉妖师,如此双重身份无疑极为考验成龙的驾驭能力。

成龙变身成为蒲松龄无疑是做足了功课,尤其是将聊斋奇幻故事循循善诱讲述给小朋友听,甚至还不惜吓唬小朋友去骗点生活费,如此设计无疑是别具匠心。

至于降妖捉怪的武打戏份,自然是保留了成龙独有的动作喜剧风格,尤其是大战镜妖时上下半身被拦腰分开,如此顾头不顾尾的嬉笑打闹令人不由得捧腹大笑,成龙也是再一次用招牌式的滑稽动作挠到观众G点。

成龙的动作喜剧哪怕不像过去一样不要命,但却从来没有过时,懂得分寸依然有趣,自然也就能够继续打动观众。

当然,本片不只是为博观众一乐那么简单,还因为奇幻片的属性能够给幻想足够翅膀,尤其是《聊斋志异》就是一部瑰宝文学名著,而其中最吸引人的故事自然首推聂小倩与宁采臣的爱情故事。

不过本片并未单纯拍摄原著故事,而是大胆创新将如此人妖爱情做出改编,蛇妖想要幻化成人体验人的生活,而聂小倩的善良与大胆去爱,让她甘愿舍弃“影子”入魔成妖。

聂小倩为成全宁采臣甘愿牺牲自我,“我愿用一生的光影,换你一世斑驳的背影”,她的爱足够无私。

至于化身燕赤霞的宁采臣,他满世界捉妖寻找为换回聂小倩为人,“别问我将去那你,只要能永远追随你”,他的爱足够坚持。

在合家欢乐的喜剧氛围当中,又成就一段荡气回肠的“人妖恋”,无疑也给各种口味的观众提供任意角度观赏,而如此不断求变创新的成龙,也是给中国的奇幻片再度注入新活力。

孔子观后感500字

孔子》观后感 今天,抢先在首影前观看了《孔子》,不能说闷,也没有十分激动,总体上还有点失望,所以要写观后感,真的让我久久不能下笔。

作为一部人物传记片,电影《孔子》选择了最为严肃的处理方式,并没有像一般的电影那样,用名人拍出一幕激情四射的通俗剧,它几乎没有娱乐片的特质,可以称得上是“严肃的商业片”,大段的半文对白,繁琐礼法的悉数呈现,春秋五霸的权势关系,都需要观众做好“备课”的准备。

我虽然在此前已恶补了一下,但还是有不少话语听不明白;而且很多剧情很快地一下带过,对历史没有相当了解的人,是会完全看慒的。

感觉导演在这方面的处理,是比较文艺化了,考验观众的智慧啊! 故事从孔夫子五十多岁,得以实现梦想,踏上仕途开始,感觉开场有点突然,接下来就是孔子运用计谋,抗衡齐国、三桓,然后平步清云,连升几级,做到代相国之职,剧情很紧凑。

精彩的辩论,让人精神一振,不过不失的特效,也带来了一点视觉刺激。

不过,总觉得有那么点不明所以,在半知半解中努力往下看,头上冒出的问号越来越多:作为三桓之首的季孙氏,为何让孔丘当代相国?孔丘推行堕三都的时候,季孙氏又让旁边的人推动此举,任由孔丘拆他的城墙?这此似乎都是他的计谋,但看不出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了对他有什么好处,电影对此没有交待清楚。

接下来与公山狃一战,也挺振奋人心的,不过其中的万剪齐发,而孔子“无懈可击”,然后又出现“诸葛连弩”,真的有点说不过去。

中段的“子见南子”也让人印象深刻,美色与权势摆于前,孔夫子还是选择了仁义道德,不得不佩服他的理智,圣人也! 不过那一幕想要表现南子的美艳,我却感觉不出有任何的吸引,同是周迅,比起画皮里的小唯真是差远了。

再到后面,让我有印象就是的就是颜回落水,来回多次在冰水里抢救竹简一幕,虽然他的行为很伟大,我也有那么一点感动,但转念再一想,这样是不是有点迂腐呢?不管怎样,他是为这些孔子最爱的书简献身了,导演让他死得很唯美。

最后,孔子与弟子们得以回鲁国,一众人喜极而泣,及孔夫子在城门前跪拜,老泪纵横,那时候我也哭了,不过不是为故事本身而哭,而是被演员的入戏所带动。

总的来说,“就这样吧”!

335957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