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
一封封的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完美的人际关联、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拳拳的爱国热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1
拿起这本也许并不太重的书,却觉得沉沉的。
了解过傅雷之后,为他的含冤自杀而感到同情,傅雷在学术上是一位学者,在家里是一位严厉、尽责的父亲。这些家书,有三层资料,第一层是傅雷作为一位普通父亲对远在异国他乡的儿子表达四年、关怀之情;第二层是傅雷与儿子如同益友,知己般倾心地交谈,讨论艺术;第三层就是傅雷作为一名品德高尚、学识丰富的知识分子,认真引导儿子要具备高尚人格和艺德,启发儿子的爱国情、民族情。
《傅雷家书》能够使我们更好的提升自身修养的一本好书,在风云暗涌的年代里,傅雷透过书信亲子爱子,传达出一种高尚的品质。向诸葛亮借智慧
爱子之情本是人间常情,而傅雷却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把亲情放在第二。读了《傅雷家书》,能够看到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也更突出了傅雷在艺术造诣高深,在生活对朋友爱惜尊重,政治上关心国家发展,又如益友、知己般与儿子平等探讨艺术的多个方面的个性特征,并且还能从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中获得做人的道理,让孩子体会父母之爱。可能如傅雷那样,对我们有着一颗期盼之心,期望我们成人成才,有一份浓浓的、毫无保留的爱。明白了父母的爱心,我们就会发奋学习、成人成才。
这是本“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术修养读物”,更是平凡又典型的“不聪明”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我们能够像傅雷一样从中体会做人、学习的道理。
认真品味这本好书,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亲情世界,明白不懂得的人情世态。
七年级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2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爱和教悔。读着满载亲情的一封封信,字里行间蕴含了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和呵护,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我便认真地用心聆听着,体会着。
我从信中看出,傅雷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人,他让儿子立下三个原则:不说对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国籍。
傳雷,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写在纸上的也是些家常活。他用笔无拘无束地书写着心中的一切,心中所想所念的,用不着担心“审查”也用不着担心“批判”。
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傳聪的音乐学习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是反反复复要他有领悟作品本身,这也是凡事要多问“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和对祖国的热爱与执情。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傳雷家书》给我的触动远远不止这些,我想,我大概永远不会忘记这本书,不会忘记这些字句,不会忘记那样的一个父亲。或许我做不到傅聪那样成功,但却可以尽我所有的力量,让父亲不至于失望,让他可以如傅雷一般能够为自己的孩子感到骄傲。
读了傳雷家书后,我也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也让父母更了解自己和孩子!
七年级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3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傅雷
无数飞扬的纸书随着西北而来的寒风逐次到达。父性才真正觉醒,一月十九日,傅雷提笔,悔恨地,却又温暖的写下了第一封家书。
每一封家书,几乎无不贯穿着感性与理性。感性是言语间便透露出来的,父母对孩子的爱;理性,则是傅雷时不时便提到的艺术自身,以及每一个字都值得推敲的哲理。在这些纸张中,他们有悲伤,有烦恼,有挂念,也有欣喜和激动。有时他所发表的理论观点与我不尽相同,我也会情不自禁的勾画,写下属于我的观点。
在这些家书里。他是活的,一个真实,活生生的人物。尽管没有实体,但无形间却承载着灵魂于其中,没有一些作家所谓的“偶像光环”。他如一个赤子,刚刚降临人间,对任何事物都有他眼中自己的独特风景,并会毫不犹豫的展现出来。
什么是艺术?又何为信仰?如何看待过去与错误?为人处世应狂傲还是隐忍?他赤裸裸地说了出来,不带任何装饰。
在持续十二年的家书中,他曾说:“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孤独了,内心宁静了,才会认识自己,才会在心目灵中创造一个世界,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而他不正是在引导孩子,引导我们,写下自己的观点,创造自己的世界吗?
我们天生即赤子,身为赤子的他,用这本书给我们百年孤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