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关键词: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安娜卡列尼娜
奕远0 分享 时间:

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个不同。轻轻打开那面尘封的扉页,仿佛再次跨越历史和空间的鸿沟,来到了沙皇的俄国。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中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1

这本书透过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追求感情而失败的杯具和列文在农村面临的危机而进行的革命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乡下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安娜可列尼娜的哥哥奥布朗斯基在已经有五个孩子的状况下却仍与家庭教师相爱,与他的妻子杜丽闹翻。而赶去莫斯科为哥嫂调节的安娜,却在车站认识了故事的另一个主角——渥伦斯基。于是,这个纠结的故事就这样华丽丽的开始了。

话说当时,杜杜丽的妹妹吉提正暗恋渥伦斯基,可渥伦同学却无心娶她。十分不巧,爱着吉提的列文从乡下赶来,在舞会上向吉提求婚,却被当场拒绝。在同一场舞会上,渥伦斯基被安娜迷倒,不顾一切地追到人家家里才想起来安娜已经有家庭了,安娜的丈夫卡列宁也觉得渥伦同学有点一根经,因此也露了面,言下之意便是——喂,我是她丈夫,别把我当空气。本来吧,这事到这也差不多要结束了,但是当时艰辛谁人知?没想到安娜和渥伦斯基,一个里应,一个外合,硬是弄出一大堆事儿来……天理难容,也注定了他们的杯具。

最后,安娜卧轨自杀了卡列宁参加了她的葬礼,并带走了他们的女儿。渥伦斯基受到良心的谴责,志愿参军去塞尔维亚与土耳其作战,但求一死。哎,要我说,他早干嘛去了?

哎,回想当时看书时,我可没少骂渥伦斯基和安娜,感情是一回事,家庭又是一回事,他们所谓的感情是虚无飘渺的,无论如何总不就应冲开家庭的底线。虽然说当时卡列宁与安娜岁数相差甚大,但他宽容但是少见的,他总在为安娜着想,对安娜的私生子也很好,更只因安娜之后有了悔改之心而求他原谅,他便原谅了她,样的胸襟一百个人里面也没有一个啊!从安娜的种种来看,安娜是一个连自己都不会为自己思考更别说顾全大局的人,不明白道德为何物的可怜人,也正是正因她自己,才一手造就了这场杯具。

高中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2

从社区图书室借来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又购买电子版方便出差阅读,每一章结都看了两遍。惊叹作品的细腻与伟大,值得反复咀嚼。

“妻子老了,可你还精力旺盛。你只要看上一眼,就会觉得再也无法爱你的妻子。不管你怎样尊敬她,一旦遇到可爱的人儿,你就完了,完了。"这段对安娜哥哥婚姻描述堪称经典。安娜哥哥出轨家庭教师,被妻子发现,家里鸡犬不鸣,五六个娃离不开妻子照顾,他只好困囿于家庭,一次又一次请求妻子原谅,尽管他已经不爱她,但为了家,为了孩子,必须装出爱妻子模样。这是不幸家庭其中一种。陶丽,安娜嫂子。对她而言,何尝公平?毕生精力贡献给家庭,却遭来丈夫背叛,更难以接受的是他喜欢的是身份地位相貌都不如自己的家庭教师。自尊心碎了一地,却无法逃离,深思熟虚之后,还是选择原谅。但一切与之前不同了,她不再信任他,也不愿意再爱他,为了孩子面子只能如此。

记得看川端康成自传时,有个极深印象。小时候,川端康成和爷爷一起生活。爷爷患眼疾看不见,常年闭门不出异常孤独。而他很贪玩,每晚都玩得很晚才回家。每天晚归都很内疚,发誓再也不出去玩了,可第二天傍晚,他又偷偷溜出去玩。回来又内疚又发誓,明天还是依旧。这和男人出轨心里如出一辙,并非十恶不赦,人性使然。

我问身边女性朋友,如果另一半出轨,能原谅他吗?好几个朋友都异口同声,坚称绝对离婚。但事实上,当她们另一半有风吹草动时,尽管她们不甘心,内心各种纠结,但还是选择原谅。这就是现实生活。从人性角度而言,一辈子只爱一人是不可能的,人的情感需要多种多样,一个人不可能满足另一个人所有感情需要。现代社会又处处充满诱惑,只要你还有魅力,就不愁没人欣赏。你是愿意守着一颗无趣的灵魂,还是与他人竞争颜值百里挑一,灵魂独一无二的人?这是两难选择。人生是条流动的河,需要不同支流加入,又分别流向不同河道,这条河才具有生命,否则,死水一潭,生命凝固,枉然来世一遭。这是对生命亵渎。

当然,男女得公平。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是男权思想,要摒弃。婚姻是一项社会制度,以家庭为单位,社会治理需要。它违反人性有很多弊端,但它也有诸多好处,彼此关爱,彼此取暖,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利于资源整合孩子教育。钱钟书说,婚姻是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内的人想出来。其实,进出无分别,幸与不幸在于自身修练。经营婚姻需要智慧,每个人都要宽容,温柔以待人性中那点瑕疵。放过他人放过自己,方可幸福。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高中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3

感情固然完美,就像绚烂的花朵,它可能是人一生的向往,拥有一个人一生的快乐和幸福,但在不轻易间它却将安娜带入痛苦的深渊,就像飞蛾扑火一样在感情中灰飞烟灭。

安娜原本期盼和弗伦斯基过着幸福的生活,她才有了勇气,对她来说他就是期望和寄托,而弗伦斯基呢?他似乎只是一种征服感,就像猎人战胜猛兽一样,这种爱谈不上伟大。安娜对感情的渴望让她忘却了苦恼,感情的力量就是如此强大让她冲破世俗。安娜才决定投入新生活-----和弗伦斯基在一齐。

但是,安娜是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对儿子的愧疚与罪恶是她陷入了矛盾和痛苦。她对生活和理想失去了信心,失望的她最终以自己的方式结束了生命,寻求心灵的安静。

当迎面扑来的火车碾过她的身躯是,不知安娜是否后悔她的一生就这样结束,她被世俗嘲笑和讥讽,她完全追求的感情也将粉碎,经过心灵的折磨,她以死来证明对社会的反抗,对真爱的执着。(我很是佩服)

我敢坚信在此刻的社会安娜这种形象还会受惩罚,我们企盼的和平人性,我想怀疑是否还存在。在哪?但安娜还是没有对现实妥协,她,一个柔弱的她还是没有对现实妥协,她,此刻需要的大概是无痛苦,无干扰的生活吧,但现实给不了。

138111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