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城之恋的读后感

关键词: 倾城之恋的读后感,倾城之恋,读后感
炎辉0 分享 时间:

这本书讲述了一对守旧的男女,虽然有难能可贵的爱情,但因为太自私精明算计的,本不太可能走向婚姻的,却因为一场战争成全了这段恋情。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倾城之恋的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倾城之恋的读后感1

胡琴咿咿哑哑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在胡琴声中,缓缓拉开了这个故事的序幕,却又带着点悲凉的,来到了白公馆。在白公馆,经历过一次失败的婚姻的女主白流苏在亲戚间受尽冷嘲热讽,看尽了世态炎凉。在众多生动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各方对白流苏的冷漠与排挤,让我感慨她的身世之不易时,也隐隐觉得暗含着批判之意。

在这样的环境下,她似是要“若无其事地继续做她的鞋子”,“可是手指头上直冒冷汗,针涩了,再也拔不过去”。这时,她遇到了多金风流浪子范柳成。

然后,白流苏为了一份好的婚姻,来到了香港,范柳成也在此。在浅水湾饭店,他们俩开始了更加频繁深入的接触。在范柳成频频的告白下,白流苏心里百般回转,犹豫显露无疑。一连串的心理、语言描写,可以看出白流苏被岁月冲刷所留下的猜疑和谨慎。这个旧时代的女性受过太多伤!原本白流苏似是输了,但转折处到来,日军开始轰炸浅水湾,生死交关,范柳成折回保护白流苏。“死生契阔,与子相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一对平庸的男女处在这一个兵荒马乱的时代,怀着一点“真心”,于一座城市的陷落,成全了两个人的爱情。倾城之恋,果不负此名。他们俩没有倾国倾城的容颜,也没有权倾天下,白流苏想要一份值得托付的婚姻,范柳成想要那东方女性低头的温柔,但就在阴差阳错中,成全了双方。

“传奇里的倾城倾国的人大抵如此”,这是全文的点睛之处,再怎样传奇、美丽的女子,最好的收场也就是如此了。而白流苏,一个再平庸不过的旧社会女子,也得到了这般满意的结局。

胡琴咿咿哑哑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在胡琴声中,故事又缓缓落幕。张爱玲用她那朴实但带着无数底蕴的语言,生动的心理、语言、环境描写,一环扣一环,讲述了这个乱世,这个乱世之中的故事,这个故事中的男女。

倾城之恋,也就如此。

倾城之恋的读后感2

《倾城之恋》这个故事发生在香港,讲述了出身没落之家的白流苏,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身无分文,在亲戚间备受冷嘲热讽,看尽世态炎凉。偶然一次机会她认识了潇洒的单身汉范柳原,便拿自己当做赌注,远赴香港,博取范柳原的爱情,想要争取一个合法的婚姻地位。两个情场高手斗法的场地在浅水湾饭店,原本白流苏似是赌输了,但在范柳原即将离开香港时,日军开始轰炸浅水湾,范柳原折回保护白流苏,在香港陷落的一刹那,两人才得以真心相见,许下天长地久的诺言。

白流苏是一个离过婚的女人,她在白公馆的地位微乎其微。张爱玲虽然没有直接描述白流苏与前夫的生活状况,但从众人口中旁敲侧击。当得知前夫逝世时,大家劝她回去,白先是淡淡道:“离过婚了,又去做他的寡妇,让人家笑掉了牙齿!”三爷劝说:“六妹,话不是这么说。他当初有许多对不起你的地方,我们全知道……”从着里可以看出,白在前夫家是不幸的。这段婚姻的失败不是不幸,而是脱离虎口。回娘家也是理所当然的依靠。但她并没有从家人那里得到安慰,他们甚至把她当作耻辱的典范,把她捻出去都嫌浪费工夫。其中还有一句“白公馆里对于流苏的再嫁,根本就拿它当一个笑话,只是为了要打发她出门,没奈何,只索不闻不问,由着徐太太闹去。”可见,她在娘家中已经丝毫没有地位,这些亲人比陌生人还要可怕。女人最苦莫过于在外面受了伤害投靠最亲的人却遭到抛弃,而且把她当作笑料。其实娘家人也有苦恼:既想着把她轰出去,又苦于没地方着落。不知道是阴差阳错还是命中注定,让她遇到了范柳原,与他发生一段曲折的爱情故事。遇到范柳原是她的新开始,一开始她总是对他有所防备,觉得他不会和她结婚,心里老是觉得愤愤不平,不肯认输,即使范柳原半夜打了三次电话过来跟她告白,她都因为这样而无动于衷。可见,她是自私的,守旧的女人,她是一个需要名分,需要社会地位的女人,她不甘心做范柳原的情妇,所以她宁愿回上海,回家受人嘲笑,也要保住所谓“淑女”的称号。

倾城之恋的读后感3

外婆是个正宗的张爱玲的粉丝,从小爱玲对我来说就是如此的神秘,又似梦幻妖娆。今夏拂晓,每每捧起的第一本书竟是读来第一本爱玲的小说:《倾城之恋》。

不知为何,也就这样读上了,一篇篇的中短篇小说,似乎总难让人尽兴,不过读来也快,放下书,看看蓝天白云的灿烂,心中却似泛起丝丝愁云;爱玲的小说总是让我不停地思考着,思考着,却又百思不得其解;这也就是一种浅浅的魅力吧,也就这么依恋着了她的小说。

爱玲是这么评价《倾城之恋》的:《倾城之恋》是一个动听的而又近人情的故事。……我喜欢参差的对照的写法,因为它是较近事实的。《倾城之恋》里,从腐旧的家庭里走出来的流苏,香港只占的洗礼并不曾将她赶花成为革命女性;香港之战影响范柳原,使他转向平实的生活,终于结婚了,但结婚并不使他变为胜任,完全放弃往日的生活习惯与作风,因之柳原与流苏的结局,虽然多少是健康的,仍旧是庸俗;就事论事,他们也只能如此。

似是似懂非懂,不过却也静静地读完了它。

这是一个弥漫在香港与上海这两个湿热都市的辛酸故事。流苏,这个被抛弃的女人,在那个封建的时代,似乎是不足再有一个女人所梦想的美丽前途。在那个没有自由的时代,也许女人的未来更多的就只靠嫁入豪门,因而爱玲小说中的爱情故事总带些悲苦,似是一杯未曾温热的清酒,酸甜苦辣各种味道都有,但淌入心底时,却依然是透心的凉吧。终于摆脱了那个拥挤、嘈杂令人憎恨的家庭,流苏随徐太太前往香港。一切迷茫,也许只想赌一赌。与柳原的萍水相逢,似乎是一个转折。柳原是个十足的坏男人,也正如爱玲每篇小说中的男人形象一样,永远无法给予流苏安全观,然而经历了香港之战的生死相依,终于让柳原改观,两人微妙的关系淡淡地转变。“这是我太太。你该向我道喜呢!”柳原请印度公主家中作客时笑言,两人的生活便也逐渐趋于平静。故事便在此戛然而止,爱玲似乎又将结局交由读者想象,但每每读到结尾却又不知如何续写。

186847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