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日谈的读后感(2)
《十日谈》,谈尽了兽性的人的假丑恶,谈尽了精神的人的真善美。人的天性,被伟大的雕刻家塑造成活的形象,大胆地置于阳光下的我们面前;人的不容违背而常在违背——人为地强行违背着——的天性真实地被证明了。人类真实存在的东西,却盲目、野蛮、别有用心地压制它,囚禁它,千方百计地否定它,毁灭它,这真是人类的一大悲哀!这是惨无人道、罪恶绝顶的行为!但愿人的天性随着卜迦丘的灵魂,一起从历史的桎梏下得到解放,升入天堂!但愿这作茧自缚的愚昧历史早早坠入地狱!卜迦丘万岁!
看过《十日谈》全译本中未曾得见的故事后,却不明白这些故事为什么不能看,与其他故事有多大的区别?似乎这些故事的内容从实质上看与其他故事是一致的,并且有些还是有所谓积极意义的,并没有比其他故事更“黄”之处,有的根本就没那方面意思,而是很有趣味的艺术品,既幽默又高尚。那些假道德家们自己干尽了坏事,满脑子乌七八糟的东西,还硬装作高洁,结果把高洁的东西视为低下而舍弃了,这样更暴露出他们肮脏的思想和低级趣味。
好人并不能因为读了坏书而变坏,坏人也并不能因为读了好书而变好。同样,坏人并不能因为他说了好话就变成了好人,别人也不会因此把他就认为是好人了;那么好人也不会因说了坏话而变坏和被别人视为坏人。好人和坏人的区别在于本质,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那是不容易转化的东西。但所谓好人和坏人,虽然品质不同,可是有相近的人性。因为都是人,都有作为人所应有的需要,只是满足需要时的思想、方法及目的不同才有好坏人的区别。可有些人却偏偏置此不顾,明明知道他人的缺点自己也存在,甚至还要超过他人,却一定还要去怀疑他人、指责他人而标榜自己,其实这样做适得其反,正显示出他们的阴险和无知。一种完整的东西,非要按自己的心理去衡量它,只因他有见不得人的思想和行为,怕别人不知道,所以就把完整的拆开,再组合起一个支离破碎的东西给人看,这是何等罪恶行径!岂不知不完整的好东西会成为坏东西,而不完整的坏东西就更加坏了;完整的好东西能给人完整的思想和启迪,完整的坏东西能给人完整的憎恨和教训。何况本来是好的东西却硬以为是坏的东西让人们去防范,不是荒唐可恶已极吗?很正常的东西,很自然的事情,却非要把它视为豺狼猛兽,这样做的目的和结果一定会使它真的变成了豺狼猛兽,有多少可悲的例子和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尤其在中国,这类的所谓的经验太多太多,所历经的时间也太久太久了,这是非常惨痛的事。难道能说这是中国人的幸运而不是不幸的中国人吗?可恨的是总有人想延长这种不幸,可喜的是今天终于出版并发行了全译本的《十日谈》,终于能看到这本译者序言那样的思想和愤慨了。在这一壮举之下,我们应该看到的是觉醒和解放。不幸的年代和人们是不幸的过去,幸运的人们在今天这幸运的年代里不会在明天尝到昨天的不幸吧?虽然今天的幸运还只是一种趋向,还是不完全的,可是正向着完全冲去,不是吗?!
《十日谈》,这本书不是阐述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而是替弱势群体发声,向我们阐述我们潜意识下的弱势群体的不同一面……
《十日谈》有十章,每一章有不同的情景,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启示……
关于十日谈的读后感5
《十日谈》讲述了1348年,弗罗伦萨这个美丽的城市染上了一场恐怖的鼠疫。染上此疫的人开始时腋下肿痛,很快就唱出肿块,不过三天就死,全城医生都束手无策。其中有十位少男少女为了逃避瘟疫,跑到城外居住了十几天。其中十天,他们每人每天讲个故事消遣。
这些故事涉及到国王贵族、教士、商人、手工业者、农民等各阶层的人物。
他们所讲的每个故事都让我受益匪浅:有的让我明白做人不能随波逐流,没有一点自己的见解;有的让我懂得了要见机行事,不能死搬教条;有的让我知道了不可耍小聪明,否则会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些小故事凝聚了他们多少智慧和口才呀!
读完《十日谈》后,我若有所思。是个青年男女面对文艺并没有整天愁眉苦脸、忧心忡忡的,而是乐观向上地团聚在一起,以讲故事的形式快快乐乐的度过了所谓的“魔鬼般”的十天。
放下手中的书本,我又想起《鲁滨逊漂流记》里的主人公鲁滨逊20--年独自生活在孤岛上,每天面临的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恶劣的气候,甚至还有缺水得传染病立即死亡的可能,但是他畏惧了吗?他不还是照样乐观活了下来,最后得以回家了吗?作者笛福说过:“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这话不是对鲁滨逊和十位青年男女顽强乐观地最好解释吗?
然而,在我们身边有多少人能做到这点呢?这真是寥寥无几呀。有的人一生下来就娇生惯养,长大后还需父母扶持;有的人一遇挫折就退缩不前;还有的不想经历苦难,想一步登天……其实,人生中并没有什么坦途,只有靠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毅力才能取得最后的辉煌。这是个青年男女和鲁滨逊都是我们的榜样。
同学们,一起来读这本书,收获最终的成功吧!
落叶读后感600字相关文章:
★ 简爱每章读书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