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著《傅雷家书》有感800字例文

关键词: 经典名著傅雷家书有感800字,傅雷家书,有感
美琪0 分享 时间:

《傅雷家书》是一部很特殊的书,它是傅雷思想的折射,甚至可以说是傅雷毕生最重要的著作,因此历年来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名著《傅雷家书》有感800字例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经典名著《傅雷家书》有感800字例文篇1

《傅雷家书》的阅读接近尾声,读完了他一封又一封信,体会到了他的思念与牵挂,我似乎对亲情、友情,有了更深的理解。

傅雷和他的儿子,把父子关系转化为朋友,两个人交流着对艺术的见解,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相互学习,这是多么让人羡慕的父子关系啊!父亲有许多不明白的,会询问儿子。对文章有不同的理解,会和儿子讨论,他和儿子成为了最亲密的朋友。他给了儿子很多思考,不断鼓励着儿子,支持他。他永远相信儿子,无论他是有成就,还是做错了事,傅雷一直会在他身后,安慰着他。

在做最亲密的朋友的同时,他又是位循循善诱的父亲,信中无不体现出他对儿子的思念、担心,不断告诉儿子要多休息,合理安排时间,担心他吃不消,他也是最了解儿子的那一个。当儿子和弥拉有不愉快时,他会想办法,让儿子平静下来。当儿子很少写信时,他也明白是儿子工作生活太忙,来不及写信。但他会在自己生病时,再累也要去为儿子翻译一篇文章、一段文字,哪怕是只言片语,能知道儿子现在身在何处,是否安好,也会很满足,可见父爱的伟大。

傅雷能理解儿子很忙,不会多去打扰他,但每次都会不断告诉儿子许多重要的道理,告诉他的人生、学习、人际交往。更是循循善诱的好父亲,他与儿子相处模式,又是多少家庭向往的呢?

时间,距离都不是问题,傅雷让儿子充满了艺术的熏陶,让他无论在国内有多不顺,也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傅雷对儿子的爱,让傅聪学到了很多接触不到的东西,不禁让人感慨傅雷的艺术造诣。

现实中又有几个家庭的父子关系,如此融洽。我们应该多去理解父母,才会发现他们的苦心。最后读到遗书,也很感慨,父母好像老去的很快,遗书好像读完,还觉得还在某处,关心着儿子,看着他不断的学习。

经典名著《傅雷家书》有感800字例文篇2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傅聪出国至1966年期间,写给儿子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自1981年首次出版以来,一直经久不衰。十二年通信数百封,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与家庭的跌宕起伏。家信中的语言如山间清泉,如碧空中舒展的白云,感情纯真、质朴,令人动容。

虽说傅雷早年教育子女时非常严厉,但是当自己的亲生骨肉终于离开身边时,还是“胸口抽痛,胃里难过,一点劲都没得”“眼睛已经肿得不像样了,干得发痛了,还是忍不住要哭”。儿女成才之际,也是雏鹰离开屋檐展翅高飞之时。作为父亲,傅雷既为他感到骄傲,也为此觉得伤心难过。爱子之情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儿子的爱,却比常人更为深沉。

一个月以来,我一直沉浸其中。不为语言的精彩,也不为情节的动人,只为这拳拳的爱子之心而感动,眼前不由地浮现出一个正在灯下伏案写作的身影。他在为孩子的成就而自豪,他在为孩子的挫折而忧虑,他在为孩子的骄傲而不满……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为了他的孩子。所以,字里行间,充斥着满满的、浓浓的父爱。

回到现实,我的父亲不像傅雷那样造诣深厚,但他极其温柔,很少动怒,常常把愤怒之情深埋在自己的心中。他喜欢足球,我受了他的影响,也喜欢上了足球。我们以前常常在一起踢球。我们玩得不亦乐乎,常常忘了回家吃饭。他对于我来说,不仅是我的父亲,而且也是我最好的朋友之一。

他在家里是平平淡淡的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务实工作。由于工作原因,他一个月仅有的五天假期回家休息。每次从学校回来,如果碰到爸爸休息在家,我都分外珍惜与他在一起的时光。不知不觉地,父亲的头发,从我小学时的浓密的黑色,到现在已变成了半数灰色,甚至有银光一闪而过。读后感·也许,这是他吸烟过多造成的后果;但也许,他是缺少了家人的陪伴。他对我的关爱胜过所有人,与妈妈比起来也不甘落败。但是,我却没有给予他相应的回报。上了初中,我甚至极少与他亲密的交流……愚笨的我始终开不了口。

父亲,他将他的期盼倾注在我的身上,哪怕如果被我记恨,也坚持自己的选择。父爱,深沉如磐石,于无言中坚定而执着地鼓励着我,让我有更大的勇气和力量,去翻越成功道路上各种各样的、阻碍我的前行脚步的大山,直到我登上人生之巅的那一天。

或许我不会像傅聪那样成功,我却可以尽自己所有的力量,让父亲可以如傅雷一般为自己的孩子感到无比骄傲。

经典名著《傅雷家书》有感800字例文篇3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古以来,一封封雪片似的家书都饱含着亲人间的浓浓情感,在战场之间来回穿梭。而这本厚厚的《傅雷家书》,又包含着傅雷对儿子的哪些情感呢?

轻轻翻开崭新的封面,细细品读,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傅雷夫妇对两个儿子的爱和期望。不管是对他们艺术方面的谆谆教诲,还是生活上的千叮万嘱,从中我都品味出了浓浓的亲情。傅聪出国多年,为了避免他忘记中国的文化传统,傅雷不间断地为他寄去一本本中国名著,从《诗经》到《世说新语选》,从《楚辞》到《唐五代宋词》;他建议儿子每天写一些中文日记,并坚持要他用中文与自己写信,就是为了不让他忘记祖国的汉字;为了让儿子更好地理解东方和西方的文化差异,他用文字耐心地引导儿子,一步一步……他做这些事情,就是为了让儿子不要忘记:我是龙的传人,那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的子孙!

和现在许多父母不一样的是,傅雷和儿子之间不仅仅是父子的关系,更是朋友的关系。他像一个知心者一样,与儿子天南海北地谈:他们谈艺术,“理想的艺术总是如行云流水一般自然,即使是慷慨激昂也像夏日的疾风猛雨,好像是天地中必然有的也是世所必然的境界”;他们谈婚姻,“古语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又有一句话说,夫妇相敬如宾。可见只有平静、含蓄、温和的感情方能持久;另外一句的意义是说,夫妇到后来完全是一种知己朋友的关系,也即是我们所谓的终身伴侣”;他们还谈中西方文明的异同,“中国人的理想是追求智慧而不是追求信仰。我们只看见古人提到彻悟,从未以信仰坚定为人生乐事,而这恰恰是西方人心目中的幸福”……他希望儿子在国外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人格的尊严和崇高的气节,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傅雷是一个睿智、博学的父亲,他对儿子的要求很高,但他同时也在忏悔自己以前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并希望儿子能做得比自己更好。

204737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