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傅雷家书》读后有感800字
《傅雷家书》是文学史上一朵璀璨的奇葩,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傅雷家书》读后有感800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2年《傅雷家书》读后有感800字篇1
这个暑假我读了《傅雷家书》一书,令我收获极大。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读物,是教育子女的经典名书,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著。他们呕心沥血培养两个孩子,教育他们先成人、后成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我认为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及榜样。
我认为如果人的一生真的可以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而奉献那是一件多么伟大事情,同时也会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充实。我现在已经可以找到生活的目标,虽然以前是盲目的。但我知道只要我们朝着目标努力就会有所收获。
傅雷说:也许金钱物质方面不能给予你足够的回报,但是学术和艺术一定会给付出的努力以一个答案。我想不管努力是否可以带来回报,但是它至少可以使我们心灵更加充实。我相信如果每天都把时间用在自己认为有用的地方上去,一定会得到进步和满足。
我认为只有在互相鼓励和互相支持下,有着最真实的心灵的沟通才是最让人羡慕的。傅雷说他和他的儿子是最亲密的朋友,多好的一种父子关系啊,我觉得读《傅雷家书》真的可以丰富人的内心,让人变得平静。而且文学和艺术都会给我们心灵的熏陶。我们在那里面吸收的养分会让我们茁壮成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乐趣。
《傅雷家书》是傅雷思想的折光,可以说是傅雷毕生最重要的著作,因为《傅雷家书》是给他与儿子之间的书信,充分体现了作为爸爸对儿子的心意。写在纸上的都是些家常话,,心里怎么想的,笔下就怎么写,用不着担心读者。正因为这样,感情才那样的纯真挚朴,没有半点虚伪《傅雷家书》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傅雷家庭的范围。书中无处不体现了浓浓的父爱,或许每个父亲对子女都疼爱有加,但在疼爱的同时,不忘对其进行全方面教育的,在人口众多的中国,能够达到此种地步的,能有几人,因为这需要充足的条件,父亲要博学多才,儿子要知书达理,而父子之间更要有充分的默契。
好读书,读好书,《傅雷家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是一本充满父子之情的好书。
2022年《傅雷家书》读后有感800字篇2
翻开《傅雷家书》,里面的阅读提示激发了我的阅读兴趣,不知不觉读完了《傅雷家书》,眼角不禁泛起泪光。
这是一部充溢着父爱的教子之作:傅聪因出国留学要长期居住在异国他乡,傅雷夫妇只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与儿子联系,对儿子无限的思念和爱也只得用书信传递。书中,傅雷常以自己的经验为例,阐述了许多人生的智慧和道理。
“聪”“亲爱的孩子”,信中开头常有这样的词语,短短几个字,却多么情真意切!傅雷夫妇每天以泪洗面,只能通过这样的语句和儿子亲近,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信中有这样一段:“别让我们等你的信再等下去了!孩子!一切保重!凌霄想又学乖了许多,告诉我们一些小故事,好不好?近一个多月妈妈常梦见你,有时在指挥,有时在弹协奏曲。也梦见弥拉和凌霄在我们家里,她每次醒来又喜欢又伤感。”这些话语表现出傅雷夫妇对远在国外的孩子的深切思念。在写最后几封信时,傅雷的眼疾越来越严重了,但仍然坚持,尤其是傅雷养病时向儿子倾诉苦闷的情感,每天都守着孩子的信,像守着孩子的影子,放下严父的.形象,表达对孩子的思念,怎能不让人潸然泪下?
记得儿时,因家中经济条件的限制,父亲总是节衣缩食。一件棕黑破旧的衣裳,父亲常年穿在身上,这衣服仿佛饱受岁月的折磨,身上的补丁更是十分刺眼。衣服质地粗糙,拽着父亲的衣角,好似树皮一般刺手。“爸,你怎么不买件新衣服啊?”,我问道。父亲掸掸身上的尘土,笑着说:“这衣服挺好,穿在身上舒服又结实,爸都老了,不用买多少衣服。”那时每和父亲一起走在街上,都不想与他靠近,曾一度认为有失自己的颜面。父亲似乎很了解我,在人多的地方都下意识回避。那天父亲兴高采烈的推开门说:“孩子,快来,试一试这衣服合不合身,爸看别人的孩子都穿,特地为你挑的。”我换上新衣服,看看背后父亲那身衣服,我才发现父亲老了,曾经乌黑的头发早被时光偷偷染上白色,曾经英俊的脸庞早被时光无声的刻满了皱纹……刹那间,我的泪水决堤而出。
想想现实生活中,步入青春期的你也许父亲的关系僵化,但是家庭的负担,孩子的学业,逼迫他必须用时间灌溉,用汗水付出,用肩膀扛起这个家。作为子女,为什么不能好好地孝顺他呢?
父爱是座山,高大威严;父爱是一汪水,深藏不露;父爱更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
2022年《傅雷家书》读后有感800字篇3
近日,读了《傅雷家书》后,颇有感悟,家书,家信,在那个年代里犹如我们手机一般系着彼此的心。而《傅雷家书》正是由186封傅雷写给傅聪的家信组成。
那时,傅聪正在波兰留学,而恰在此时,父亲傅雷与傅聪有些隔阂,以至于傅聪走的那一天,两人都没怎么说话,但在火车站惜别儿子之后,傅雷心中对儿子的挂念逐渐强烈。如书信中所说,好像大病了一场,起初傅聪很少与家里沟通,傅雷就几天或一周给傅聪发一次家信,在一封封家书里流露出对傅聪的关爱,慢慢地,傅聪心中的石头也终于软了,被浓浓的父爱感染了,也渐渐与父亲有所交流,本书虽然没有摘录出傅聪给父亲的书信,但是从字里行间都能读出傅聪成长的一点一滴。
傅雷每次用航空公司去寄家信,但在那个年代,这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但在傅雷眼里,了解傅聪的安危及他在学校的一些情况,比什么都重要,金钱在父爱面前,不值一提。
在傅聪走后,傅雷给儿子发的第一封书信,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是细致入微,什么是无微不至的关怀,什么是父爱。
聊聊几句,充分反映出,不是老师的教导,不是长者的叮嘱,是父母对儿女的关爱,是另一番教诲。不同于其他父母的关爱,但又不失细心呵护的感觉。这有点像我妈妈写给我的一封信,虽然我不在异地,但我们母女那段时间存在着一点隔阂,那次,我惹她生气了,她晚上三点钟起床,为我写下了长达七页纸的信。那封信让我很心痛,就像一次谈心,接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我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那深深的母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