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五年级读后感(2)

关键词: 穆斯林的葬礼五年级读后感,穆斯林的葬礼,五年级
婕音0 分享 时间:

这本书,跟百年孤独有所相似之处,但自认为比百年孤独更符合国人的口味,珠玉世家出身作者通过对一个从繁华到落败的穆斯林家族,讲述了几十年间,几代人的爱恨情愁,人物形象刻画地很生动,故事发展也扣人心弦、前后呼应,作者对人性的描述,葬礼的描述,都是极好的。看了这本书,更加明白身边人,身外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不必坚持。但那些与我缘分已尽的人,是切切实实的该放手了,我不能也不会做第二个楚雁潮。“去死,去睡就结束了,如果睡眠能结束我们心灵的创伤和肉体所承受的千百种痛苦,那真是生存求之不得的天大的好事。去死,去睡也许会做梦!”的确,去睡会做梦,而且,会一次又一次的哭着醒来,那又如何,时间是最好的良药,而且,一点都不苦!

恋爱是什么,我不懂,也无法形容,更不知道为什么有的人恋爱久了会为了无法脱离那个两个人的小圈子而放弃跟别的朋友的大圈子,也不知道为什么昨天还开心的依偎在一起打算结婚发誓永远在一起的那个人第二天就像魔鬼附身想要马上跟你分离,不知道为什么人会变的那么快,你认为比亲人还要亲一百倍的人突然就变的一点都不想跟你有任何关系,不知道为什么人要有七情六欲,不知道为什么要有喜怒哀乐,为什么要有做这么复杂的事情,难道单纯的感情不好吗~噗~我想当个机器人!当然不是大白那么萌的,也不是像T-800那样的大帅叔,还是我这么美的的就好,只是没有了感情那便是极好的!呵呵,你们只需要记住我是机器人!我最喜欢对那些自认为能力出众的人出手!你若是感觉有实力跟我玩,我,不介意奉陪到底!

穆斯林的葬礼五年级读后感篇3

前段时间,曾匆匆读了《穆斯林的葬礼》,可惜的是并无暇去深入透彻地了解品味。今年寒假,我终于能够弥补这个遗憾,重新翻开了书的扉页。

随着书中情节的跌宕起伏,或喜或悲,我被其优美冷峻的文笔深深吸引着。新月的死,令我潸然泪下;韩子奇一生的心血——价值连城的历代古玉被人大肆抢掠,狠狠地揪痛着我的心;看起来不过四十多岁,却已顶着满头白发的楚雁潮在新月坟前深情地拉小提琴曲《梁祝》,让我心如刀绞。

整本书叙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

感谢霍达,她告诉了我许多从不过问的穆斯林的生活方式,信仰,习俗。穆斯林对主的信仰之深,令人敬佩、感叹。梁君璧始终坚持回汉不能通婚,可她的丈夫韩子奇却在临终之际道出了压抑了自己一生的秘密——“我……不是回回!”主着实开了个玩笑,到头来,韩家的后代身上原来是流着回、汉两个民族的血液。可笑,可悲。

《穆斯林的葬礼》仅仅是想告诉世人在回族里发生过这样凄美的爱情故事?不是。书中,时时提到种族的不同。回汉不能通婚;穆斯林的葬礼上,不能有汉人参加;韩太太以种族不同,宗教不同反对楚雁潮与新月相爱。人与人之间并不存在什么障碍,为什么要分种族,有所歧视呢?也许,这也是作者霍达所想要问的吧!

“楚老师,鲁迅为什么要写《起死》?”

“也许,他要唤醒沉睡的人生……”

穆斯林的葬礼五年级读后感篇4

看完了,总觉得有股气憋在心中,难以抒发。

这就是悲剧的力量吧?

一直不喜欢悲剧,这次破例看了这本以悲出名的小说。真的很震撼,我舍不得书中的人物,我茫然若失。

这本小说以父亲韩子奇和女儿新月的生活为主线,两条主线穿插其中。让人看得那么真实。

有时候,我真的很想直接进入到那个年代,和主角对话。

一开始,我是冲着穆斯林看的。从小到大,我对少数民族总有着深厚的感情,总有着那么一份好奇。可是看到一半的时候,我就开始觉得穆斯林只是一个背景,一个大前提。真正的故事是韩子奇三代的沉浮。

前半段关于描写北京大学的生活的,让我心生向往。那时候的北大,真的很吸引人。如果,早几年我看到这本书,或者会对北大产生强烈的情感,或者会激发我的斗志考取北大。回来。这一部分,很清新,将一个大一新生,与一个刚为人师的老师的感情描写的很细腻。那种爱,但有不懂得爱,懵懂,好奇的感觉如跃纸上。我甚至可以感受到那种纯洁无暇的感情。

新月的母亲,准确的说是后母。从一开始她对新月的态度我就大概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我不喜欢这个人物,这个悍妇似的女人。虽然是生活使得她变成一个这样的女人。但是,她不应该这样子对待自己的亲人。逼走儿子的爱人,害死自己的女儿。有时候,我真的很想给她几巴掌。

新月的死,让我很震撼。虽然一开始就知道她会死,担我仍然无法接受。这种感觉,无疑是像是自己的亲人过世。我真的无法想象一个这么美丽聪明的女孩就这样,才活了20年,才初尝了爱情,就无常了。她应该得到更多的,她母亲的错,不应该报应在她的身上。她是多么好的一个女孩啊!我真的很舍不得这样一个人。

书中还有另外一个人物,便是楚老师。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一个深爱新月的人。他的才气让我折服,或许,所有的女孩子都会和我有一样的感觉吧?新月的死,对他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他还没来得及疼爱这个女孩,还没来得及为她做事情,她就走了,永远的离开了自己。

新月的父亲,也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一个爱玉如命的人,一个屈服于老婆,不敢追求自己真爱的人。他的日子过得苦,苦到我这个旁观者都替他难受。

书中基本每一个人物都是悲剧的,真正意义上的悲剧。这些悲剧,或是因为自己造成,或是因为他人而造成。他们永远都无法摆脱一个结局,便是无常。

人是世间的匆匆过客,躯体是灵魂临时的依附之所,或者只是短暂的一瞬,死后才能永生。

很厚的一本书,拿在手上,感觉沉甸甸的。很厚的一段情,读完之后,心里沉甸甸的。

我不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只是觉得很乱,总有一股什么东西在我的心里。久久不能离去。这就是这本书的力量吧!

拥有生命,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请珍惜生命吧!

穆斯林的葬礼五年级读后感篇5

早在三周前就看完了这本书——《穆斯林的葬礼》,当时看完后心里感觉很沉重,让我无从下笔,所以,直到今天才写下这篇读后感。想到书中讲述的故事,穆斯林家族三代人的命运,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的爱情悲剧,心里还是很难平静下来。

冰心在给《穆斯林的葬礼》写国际版的序言时,她说在读这本书之前,几乎对穆斯林一无所知。自己亲自看过之后,我深深表示赞同,我缺乏对其他民族和宗教的了解。小说大概讲述了一个北京玉器家族两代人的故事,章节交错的方式,让故事有穿越时空的感觉。讲述民国时的故事,让我想起了老北京的那些各行各业的老字号和文化;讲述北大燕园的景色,让我对北大和学生时代有些感伤;讲述避难伦敦,让我想起上个世纪的世界战争。当然,最最重要的还是主人公韩新月的命运和与楚雁潮老师之间的爱情。新月还是死了,带着遗憾走了。但是让我们明白了一个真理:爱情以及人性中美好的东西是可以超越宗教和种族的,虽然在现实中经常会被扼杀,而正因为现实的残酷,才越发觉得这些东西的珍贵。

一本厚厚的书,承载的是一段沉甸甸的感情,《穆斯林的葬礼》是一本好书,值得一看。

230763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