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读后感800字参考

关键词: 庄子,庄子读后感,庄子读后心得
涵樱0 分享 时间:

《庄子》与《归藏》《黄帝四经》《老子》等著作共为中华民族的几部源头性经典,它们不仅是哲学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古代圣哲关于文学、美学、艺术、审美的智慧结晶。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庄子》读后感,欢迎查阅!

《庄子》读后感1

读庄挑战阅读经验,现代文的阅读经验不但不管用,而且还可能成为方法性障碍。

庄子和现代文章差别很大:

其一,庄子自然段往往没有主题,难以归纳。现在的文章,自然段往往是一个主题,甚至都有一个主题句,读了主题句,整个段落不读大意也能了解。而且,现代文章,自然段中的句子一般都是在一条线上递进,层层深入,但大同小异。我们读上面可以知道后面会说什么,前后句子的理解可以互相借鉴。但是,庄子中相当多的段落,句子之间跳跃性巨大,前句不搭后句,不连贯,没有显著关系,很难串起来,无法归纳、综合到一切,理解上也不能上下启发。比如,《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其二,庄子的自然段,语言、信息、思想太多太杂,多得杂得形成压力,超越承受限度。庄子语言优美,创造性巨大,消化语言需要精气神;信息丰富奇特,消化信息需要精气神;思想犀利深刻,消化思想需要精气神。三者叠加,我们精气神达不到,因此阅读常常很辛苦。阅读可能是有“功率”的,我们功率可能是一马力,而读庄子,需要十马力。比如,《齐物论》: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搆,日以心斗。……

第三,句子无连词,确定句子结构、分句关系,歧义性太大,众说纷纭。现代语言多有明确的连词,分句关系一清二楚。而庄子因为无连词,阅读要不断去研究、猜测,步步有坎,十分晦涩。比如,《知北游》:泰清以之言也问乎无始曰:“若是,则无穷之弗知与无为之知,孰是而孰非乎?”无始曰:“不知深矣,知之浅矣;弗知内矣,知之外矣。”“不知深矣”是一句话还是两句话?从句子本身说不清。

第四,句子的表层意思似乎清楚,但深层意思是什么不清楚。读完了,仍不明白什么用意,句子放这做什么。如《庚桑楚》:且夫二子者,又何足以称扬哉!是其于辩也,将妄凿垣墙而殖蓬蒿也;简发而栉,数米而炊,窃窃乎又何足以济世哉!“将妄凿垣墙而殖蓬蒿也”,直接的语义似乎明白,但用意却费解。

第五,庄子写作逻辑、思维密码破译不出来,因此不懂为什么这样写,对句子理解还是膈膜。如《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为什么在这里要说“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因为这些,读庄子,读完了,如有人问:说一说,书里“说的是什么,什么意思?”只能干嘎巴嘴,回答不了——把一个自然段的意思提取出来,用一句话概括起来,很难做到。

庄子的文字、信息和思想,超出阅读经验,和以往学习经历出入太大。我们很难读了庄子,把它“同化”(皮亚杰的概念,指一般的学习,新知识纳入老知识),把庄子消化进已有知识中;而只能相反,顺化,调整我们的旧知识,往庄子上靠。但是,我们和庄子差的太远,庄子虽然两千多岁,但却是全新的,独立于以往的知识、知识结构、话语体系,被他顺化,谈何容易。

《庄子》读后感2

无意中读了于丹的《庄子》心得,一开始我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翻了几页,看着看着觉得这本书写得挺好的,挺实在的。于是思想上就逐渐地改变了态度,觉得好好地看完这本书,每天晚上认真地品尝这本书、仔细地看了一页又一页,一章又一章……

全书的内容分为十章。每一章都是与我们的`生活、工作、身心健康等息息相关。认识了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人物,他的故事气势磅礴,纵横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盖古今;他的寓言想象奇独,寓意深远;他的风格嘻笑怒骂,了无拘围;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无边无际的奇思异想。

于丹这位教育家对于庄子的人物的确评价是综合性的,也是很适合让我们理解的。于丹说:“我们有什么样的眼睛,就有什么样的生活。人们可以从不经意的地方,从最小的细微处看出精妙的大道理。关键在于你是不是用心,是不是能够从这些细节里面真正去获得你自己需要的知识和感悟。

人生应该怎么活?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成功的?这些问题时刻都会萦绕在我们耳边,或是深入到内心。生活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我们看到的世界是繁华的,忙碌的,这一切外在的东西恰恰左右了我们内心那一份最纯真的向往。过多地追求物质世界,使我们失去了最宝贵的年华,失去了欢乐的时光和自由。终其一生,人们只为了两个字:名利。我们的眼睛看世界太多,看内心太少啊!正如书中所说,你可以了解世界,你可以了解他人,只有看见自己的心,才算是觉悟。为什么我们总觉得心中有无限愁苦?总觉得生活不眷恋我们?原因是我们太爱斤斤计较,有太多太多的痴迷,而没有看得通透。每当我陷入孤独总会感觉为什么别人都那么快乐,其实,寂寞也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境界。也许安静的环境更利于人去思考,所以孤独寂寞也并不愁苦。

时代的变迁使我们的思想也得以发展,但这种发展是否有利于我们呢?在当今这个时代,有各种大大小小的迷惑、困惑、诱惑、疑惑,当我们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的思想是否还会坚定从容呢?“小惑易其方,大惑易其性”,小迷惑改变人生的方向,大迷惑改变的是人的本性。迷惑我们的有两个障碍:一是物质,二是世俗。物质往往是一种利益,可以迷惑我们的判断;而世俗往往是一种言论,一种眼光,可以扰乱我们的价值观。现在我们已经成为了物质的奴隶,精神也像幽灵一般飘摇不定。那么,我们还能看清我们的内心吗?还能看清我们自己吗?如果我们连自己还未看清怎么能看得清这个世界?心如明镜,这需要我们释放一切包袱,回归原本的自我,回归自然,这样才能聆听到我们内心最美妙的乐曲。

人,生来,睡不过一床,食,不过一碗。短短数十年,一晃而过,为了今后的日子不后悔,现在的生活还是简单朴素一点,保持单纯的好。否则太多牵挂,太多焦虑,岂不左右了自己明智的判断。记得动画片忍者神鬼里面老师对达芬奇说:问问你的心。言下之意,不要勉强自己,问问你自己的心是否快乐。

《庄子》读后感3

暑假期间,我仔细品读了于丹的《庄子》,有太多太多的感受。于丹超越圣人与凡人的时空界限,解读当下社会和生活,让我坦然微笑、掩卷沉思……

联系现实生活,就想谈一点:做人,一定要做坦坦荡荡的君子,不要做心胸狭窄的小人。因为君子讲道义,小人讲势利;君子爱讲正理,小人总说歪理;君子言行一致,小人阳奉阴违;君子追求和谐,小人存心捣乱;君子严责自己,小人暗算他人;君子总在明处,小人常在暗处;君子不记人过,小人与人交恶;君子唯理是求,小人拉帮结派;君子顾全大局,小人只顾已私;君子顾及脸面,小人不计影响;君子老实做事,小人弄虚做假;君子襟怀坦荡,小人鼠肚鸡肠;君子适可而止,小人揪住不放;君子温和如三春暖风,小人阴险如冬日严霜。

宽容别人是君子之为。有位心理学家曾说:“人类要开拓健康之坦途,首先要学会宽容。”宽厚待人,容纳非议,乃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美满之道。“宽容是在荆棘丛中长出来的谷粒。”能退一步,天地自然宽。

心胸狭窄、陷害别人是小人之为。他们不能接受身边存在比自己强的人,有时候是因为比自己强的人会妨害自己的地位和利益,狭窄的心胸使他们不能吃一点点亏,会想方设法消灭对手。一个心胸狭窄的人就像是一株小草,微风拂过,也能让他们前俯后仰,方寸大乱。对别人一些无心的举动,一些随意的言谈,都很敏感,在心里形成挥之不去的阴影。所以很多时候他们对别人的报复是与别人的能力无关的,只是因为别人不经意伤害了他们,他们却无法释怀。他们只想着怎样让别人也受到更大的伤害,只有别人受到的伤害远胜于自己,他们才能感到一丝快感。和心胸狭窄的人在一起,会有一种防不胜防的感觉,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得罪到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对你进行报复。太可怕了!

33478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