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故事读后感800字参考
汉文帝把《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各置博士,便叫“传记博士”。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孟子读后感,欢迎查阅!
孟子读后感1
传统文化知识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珍贵宝藏。它集中了古代圣人的智慧。在历史遗留下来的经典著作中,蕴含着许多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可是,在这科技发达的信息时代,传统文化知识逐渐被人们所遗忘。因此,弘扬传统文化,对我们青少年来说是责无旁贷的。
历史流传下来的经典著作有许多。这些著作中所蕴含的理念是我们所追寻的。它们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教会我们许许多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和做人的最基本准则。《孟子》一书就是传统文化知识的精髓。我读了它,从中学会许多为人处世之道。我要学为自己所用,并把它发扬光大。
《孟子》教会了我们孝顺。《孟子》一书中言“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他主张的本质上是对父母孝顺,对兄长友爱。这种道德理论正是我们所崇尚的。可是现在的社会,新闻媒体曝光的因为父母年老而嫌弃自己父母是拖累而将他们赶出家门的例子比比皆是。曾有报道称一名四十多岁的男子因为不务正业而单身着,他的八十多岁老为其担忧而不与小儿子进城享福。因为该男子喜欢嗜酒,有一回醉酒回来后,殴打自己的老,并将其把她赶进厨房做饭。但老人因年老体衰,并且身上全是伤,摔倒在厨房里。那时正值,老人被活活冻死在厨房里。该被报道出来后,引起社会的关注,许多人为此感到心寒。在这个科技发达的信息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着一颗向善的心。一个人,他如果想存在于这个社会,在这个社会立足,不被社会所淘汰就必须保持着一颗向善的心。我们也要保持有一颗孝顺的心。“百善孝为先”,这是最基本的做人准则。
《孟子》提醒我们要与和谐相处,《寡人之于国也》中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其中就蕴含着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时刻提醒着我们:人与自然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反观现在的社会,在利益的重熏下,人类大量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沙漠化。工业污水的排放和人类不知节制的捕鱼,造成了生物鱼类的灭绝,使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样我们又怎样进行可持续呢?难道这不令我们反思吗?有句俗语“金山银山,不比绿水青山”这就体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如果环境破坏了,就算我们有再多的财富也找不回以前的青山绿水。
阅读经典书籍,传承孟子的思想理念是我们青少年的责任。但是在这信息化时代,又有多少人可以去阅读那经典文化?许多年轻人只是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小说。多少人时刻放不下手机,只是为了刷微博,刷刷微信圈。年轻的们,让我们放下手中的手机,离开眼前的电脑。捧起曾经远离我们的那一本本经典书籍。重新走进中华传统文化的殿堂吧!
阅读经典书籍,传承经典文明,弘扬传统文化。完善自身的道德品质,可使我们变成一个品学兼优的人,社会也会因此更美好,更和谐。弘扬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应做的事。
孟子读后感2
我常常想,什么是“国学经典”,“国学经典”有什么用。现在,我从《论语》《孟子》中找到了答案。
刚开始读,我觉得句子难读,想放弃。妈妈告诉我,联系生活实际就不会感到乏味。真的,我越读越爱不释手,因为我从中悟出了真理——“温故而知新”教会我学习要常常复习,在复习中收获新知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学习与思考的联系以及它们的重要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让我懂得要谦虚,要实事求是……
如果你问这些足以挽救时代了吗?那么我要告诉你,书中教会我做人的句子,更是数不胜数。
读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我又想起前两天看到拥挤的小店里一个人在买东西时拆开包装,将别的袋子里的东西装入一个袋子。这不就是自私自利吗?还有贪心小贩以次充好、自来水掺甲醇,这些事都说明小人喻于利的道理。于是,我从中学会了要有原则有底线,不唯利是图。
读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句话,我想起了感动中国的无臂钢琴师刘伟。他10岁时因一场事故被截去双臂,19岁时学习钢琴,一年后用脚弹钢琴的水平就相当于用手弹钢琴的7级水平。23岁他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舞台,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男孩的奇迹。被截去双臂不就是上天给他的磨炼吗?“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这就是中国人民给他的颁奖词,是全中国人民对他的肯定。今天的中国,还有什么励志故事赶得上刘伟的钢琴声?从刘伟的身上,我读懂了面对困难,要相信自己,迎难而上。
读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托起生命的最美妈妈吴菊萍浮现在我的脑海中。2011年7月2日下午,杭州滨江白金海岸小区,两岁的妞妞趁奶奶不注意爬上了窗台,接着被窗沿挂住,随时都有坠落的可能。这可是在10楼!一分钟之后,妞妞掉了下来,刚好路过这里的吴菊萍踢掉高跟鞋,张开双臂,冲过去接住了妞妞。被紧急送往医院的吴菊萍被诊断为左手臂多处粉碎性骨折,预计半年后才能康复。“这是本能,是一个母亲应该做的事情。”吴菊萍一脸平静地说。“在这个物质生活富足的时代,信仰迷茫、价值紊乱的新闻接踵而来,吴菊萍用柔弱的臂膀托起了生命的奇迹,唤醒了普罗大众对传统美德的自觉。”这是人民给予她的颁奖词,更是她应得的赞美。
这就是国学经典的魅力。有它,才会有感动中国的人;有它,人们才会懂得生命的真理;有它,才会有和谐美好的中国!因此,国家才会这样宣传国学,弘扬国学;学校才会要求我们“童声诵国学,经典润童心”要求我们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我们需要国学,国家需要国学。国学是人之本,民之基,国之根。国学像土,一亩心灵之土,为无数幼苗提供营养,使它们开出美丽的鲜花。国学像水,万物生长的生命之水,滋润着小树舒枝展叶,天天向上。在这个信仰迷茫的时代,是国学挽救了人们的良心,挽救了这个时代。
孟子读后感3
除了像“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这样家喻户晓的故事外,说到孟子,我们还会想起“孔孟之道”,他对孔子和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使后世将其与孔子并称为“孔孟”,且称其为“亚圣”。孟子提倡“仁、义、礼、智”,并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仁,就是宽厚,指同情、关心和爱护的心态,即“仁爱之心”。义,就是正直,指正当、正直和道义的性格,即“正义之气”。礼,就是谦让,指礼仪、礼貌和礼节的规矩,即“礼仪之规”。智,就是才能,指明辨是非、善恶分明和明理睿智的能力,即“智谋之力”。信,就是诚实,指诚实守信、坚定可靠、相互信赖的品行,即“诚信之品”。他的这些思想和观点在由他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的言论汇编《孟子》中有所体现,尤其是在那些被誉为孟子经典名言的语录中更是得到了充分展示。
《孟子·公孙丑》中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和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立。关于这一点,告诉我们做事情的出发点要正确,才能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得到大家的肯定和承认,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否则,即是你通过一些手段使自己占据了有利形式,但最后还是会失败。正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之所以能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取得最终的胜利,就是因为我们的行为是正义的,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赞成和支持。
《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孔子登上鲁国的东山,整个鲁国尽收眼底;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便难以被其它言论所吸引了。表面上指泰山之高,实际指人的眼界。这一点告诉我们要不断寻求突破,超越自我,不断积淀,使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形成更开阔的视野和人生境界。在生活和事业的征途上,我们经常都只能看到眼前的事物的发展,或者“一叶障目”,被一点小障碍阻挡了视线。为眼前利益的迷惑而看不到长远的发展呢,为视野不够开阔而错失了机遇。因此我们要努力登上人生的“泰山”,观到事业的“大海”,摒弃“井底之蛙”的心态,做一只向往“井外世界”的“青蛙”,向着更高更远更开阔的境界靠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