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与死亡圣记读后感800字范文(2)
我最佩服哈利波特的勇敢精神。因为魔法学院几乎没有一个人敢叫出伏地魔的大名,但哈利波特敢,而且还敢当面对战伏地魔。
我还很佩服他和同学们的团队精神。他们虽然都是魔法学院一年级学生,法力还不高,但是他们却能团结合作,粉碎了伏地魔的阴谋。
我觉得团结就是力量而且好人总会得到帮助。
哈利波特读后感4
今天刚看完《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书,有一些感想。以前只是看电影,看书别有一番滋味。
魔幻小说已经司空见惯,但我觉得“哈利波特”系列是个奇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的确是个奇迹。
魔幻小说前有《西游记》(这可是鼻祖呀),后有现在大量的网络文学,真可谓洋洋大观呀。但“哈利波特”真的是独树一帜的。
且不说他的轰动效应,单说脍炙人口这一点就很Popular。不是我拽文,实在是很难得。
我不在这里评价他和《西游记》的区别,我只是评价一些他的成功之处。
首先,他是一个系统,自从有了哈利波特,就有了伏地魔,同样,自从有了伏地魔,就有了哈利波特。他们是共生的。就像矛和盾一样,有了矛才有盾。好与坏,善于恶总是共生的。所以作者抓住了这一点一口气就写了七部。这是魔幻文学的成功,同样也是人类灵魂塑造与洗礼的成功。
其次,他是一个抓人的文学作品。因为他成功的塑造了一个人物——哈利波特。哈利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哈利是谁?他是我们每一个人自己,同样也是伏地魔本身。为什么呢?因为人本身就是天使和魔鬼的综合体。伏地魔留在哈利头上的那道印记,本身就是伏地魔。哈利本身只是一个婴孩,但伏地魔赋予了他力量与智慧。
人是矛盾的,在没有成人之前,人是无知的,但成了人以后,人是残忍的。
人的残忍的本性来源于人类的动物本能。但伏地魔为什么最后被杀死了呢?
因为人是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是动物,同时也不是动物(而是人本身)。他是区别与动物、植物、水、阳光、空气等等的一种“万物之灵”。所以自从有了人之后,世界就变得不同了。
所以人本身是善良的,“人之初,性本善”嘛。如果不是人类的善良,世界早已毁灭了,因为人的潜意识是无限的。
所以我要说,人无酒不欢,同样人不能失掉自己的本性。因为人的善良是与生俱来的。
这就是我看《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感想,不要是掉自己的本性,因为你不是伏地魔。
哈利波特读后感5
畅游在书海间,被一些名篇大论吸引是常有的事,但当我触碰到那本《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时,我为它着迷,为它感动,希望读它上千遍乃至上万遍,牢牢地记在心中。以至于一想起某个咒语,那段场景就会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久久不能散去。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一岁的哈利波特在失去父母后被寄养在姨父姨妈家,在过去的十年里,哈利波特过得极其痛苦,可是当他十一岁生日的那一天,猫头鹰信使邀请哈利去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在学校里,哈利找到了朋友,学会了空中飞行,此刻一块魔法石出现了,它与哈利的命运息息相关。
这本书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哈利为了不让伏地魔得到魔法石,哈利通过朋友们的帮助过五关斩六将,历经了重重考验,最后终于进到最后一间房间。当哈利与伏地魔面对面时,当哈利与伏地魔搏斗时,他都表现出来这个年龄少有的机智、冷静和忠诚,哈利很清楚自己只是一个刚刚开始学习魔法的小巫师而已1,不可能抵挡得过有史以来最强大的黑巫师,但哈利没有像奇洛那样对伏地魔屈服,而是选择了顽强抵抗,所以哈利的忠诚最令我感动,他没辜负邓布利多和他的那些支持者的期望。在哈利与朋友们齐心协力的冒险时,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友谊是在不经意间建立起来的,如果哈利没有他朋友们的帮助,那么他也不可能成功地阻止伏地魔,只有对朋友坦诚相待,朋友也才会对你将心比心。
魔法、巫师是已经被众多作家写过的老题材了,但从没有把魔法界写得如此真实,无数的细节交织成一片魔力的网。书中最吸引人的无疑是那充满悬念的故事情节,每一次结局都让你如此意犹未尽,拍案叫绝,这也是令我最着迷的地方。书中到处是伏笔,谁能想到这出乎意料的结局就隐藏在众多的细节中呢?正是这样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才让人爱不释手。哈利这个男孩的形象深深刻在了我的脑子,他的忠诚、勇敢、对正义和真理的追求,及那种百折不挠精神,无一不清晰地回荡在我的思想中、我的脑海中。我曾想过,一个十几岁、和我年龄相仿的男孩,要承担拯救世界的责任,要面对死亡,要忍受巨大的痛苦和委屈,面对这种压力,我自己是否能承受得了?面对如此重任,我自己是否能像书中的哈利波特一样但凭一己之力就做到呢?不得不承认,哈利确实非同一般,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头上比别人多了一道伤疤,更重要的是他骨子里的那种令人敬佩的精神和品质。
读完这本书后,我不得不从心里佩服哈利波特,相信通过在日后不断地努力之下,我一定会变得和哈利波特一样勇敢优秀!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记读后感800字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