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脂球读后感400字
《羊脂球》通过代表当时法国社会各阶层的10个人同乘一辆马车逃往一个港口的故事,形象地反映出资产阶级在这场战争中所表现出的卑鄙自私和出卖人民的丑恶嘴脸。下面是由小编精心推荐的精彩范文,欢迎大家来看看,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羊脂球读后感1
表面看来,莫泊桑的作品所叙说的似乎都是社会上司空见惯的事,但它隐含的意义却是十分深刻的。1880年《羊脂球》的发表使他一举成名。福楼拜将这部作品称之为杰作。该篇亦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之所以能鹤立鸡群,就在于作者对生活的提炼别具慧眼。
《羊脂球》发生在普法战争时期,莫泊桑将主角定为了一个处于社会最底层,受人歧视的妓女,作为正面人物来描绘,这正是这部作品与众不同的地方;更吸引人的是,他将这个妓女同形形色色、道貌岸然的资产阶级人物作对比--在去往英国逃难的一路上,由于羊脂球的出现,马车上的人们一下子都成为的朋友,而且还是亲密无间的朋友,即使是在那样的情况下,依然在一个妓女面前摆出一副自命清高的样子。
然而到了后来,"上层人士"由于没有食物,当他们看到车上唯一带着食物的羊脂球时,眼里放射出了憎恶了目光。显然,他们都饿慌了。最先向羊脂球冷嘲热讽,发起人格进攻的卢瓦佐,此时双眼却死死地盯住那只盛满食物的钵,假惺惺地说:"妙极了,这位太太比我们有远见。"当羊脂球提供给他食物时,卢瓦佐又寡廉鲜耻地说:"真的,说实话,我还难以拒绝,我饿得实在支持不住了。战争时期就得按战争时期办,是不是。太太?"瞧瞧,之前还歧视别人,这回得到恩惠了,就称别人为"太太"了,简直就是厚颜无耻…
羊脂球读后感2
《羊脂球》,在七年前就从朋友那里借来看过,不过愚笨的脑袋除了记得是一些人坐在一辆车上远行外,就知道主角是个女人,别的一点印象没留。今天又在网上将这个小说再看一遍。
留在心中的除了对羊脂球的同情外,就为那些自以为高尚的小人不耻。现在想来一个人如果何时只为自己而活,也许他/她就可以活得出尊严来,就如中国抗日时期的那些共产党和地下党,宁折不曲在日本人面前。
人都是自私的,在需要你的时侯,用尽一切办法。最无耻的就是那些利用过别人之后又将过河拆桥落井下石的人。
当初他们看到她的时侯,知道她的身份的时侯,男人即对她垂涎又用不屑的态度看她,女人们对她厌恶。可当需要她的食物的时侯,又将自己的态度慢慢转变,她用自己的真诚和善良对待他们,换来的也只是他们吃完后的冷漠。
为了要离开那个中途的客栈,他们不惜用尽所有不耻的方式软硬兼施的让她去跟那个侵国士官睡觉。连她都知道如何保留祖国的尊严,可他们只为自己的前途着想。在他们的心中没有国家,只有生存和金钱。她终于为了大家牺牲了自己,却换来了他们的当面鄙视与冷嘲。
她哭也许是因为大家对她的态度而委曲,也许是后悔自己为这样一群人面兽心的小人而放弃了自己的坚持。也许是在可怜这群伪君子。
羊脂球读后感3
从小学时期就听收音机里讲着羊脂球的故事,至今难忘。这两天看见女儿抱着莫泊桑的小说看,我又拾起书重新品味了一番,收获颇多。读完后有几种想法不知对不对。
如果羊脂球不答应普鲁士军官的要求,那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该是如何的结局,那么就不能推动情节的发展,也没有后面强烈的反衬与对比,这一情节在小说中起到桥梁的作用,连接着前部分到达之前,启程之后,这就是大师们的独具匠心。
文中有许多细描让人难忘,羊脂球的外貌描写与她性格、职业的冲突,处处可见作家对她的偏爱,鸟先生的着墨很多,一个唯利是图的市侩样,在情节发展中尽现小丑的本质,在生活中散布谣言,左右舆论掩盖内心的虚伪,为自己捞实惠。
高尼岱读起来好似高利贷,一个没落的贵族,良心未眠的正面人物,结尾处讲他吹起口哨一直敲击着马车上每个人的心灵,读起来觉得就是作者在文中的化身。他在那群人取笑羊脂球的舆论中间的声音虽然是愤慨的,可是太势单。现实生活中何尝不是如此,正义的声音总是很微弱,孤单。我不知道作者为什么安插两个修女,修女们虽无言,但总是个随从人物,既没有呐喊的声音又总是躲在一边摇着旗帜,使我想起狂人周围的人,我辈不正是如此之人吗?
再次拜读,深深感到一篇不朽的作品正是大师对人性的深挖掘,生活真谛的揭露,看完后让人久久回味,百读不厌。
羊脂球读后感4
主人公羊脂球是一位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受人歧视的妓女。作者与众不同地把她作为正面人物描写,并用其与一群以“正人君子”视人的上流社会资产阶级人物作对比,揭示了后者道貌岸然的外表下,自私虚伪连最基本的爱国情感都荡然无存的肮脏内心。令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那些拥有高尚身份的人在利益前后那巨大的态度变化。当那些高贵的伯爵、富有的老板们需要羊脂球的帮助才能脱离德国军官的扣留时,他们“和蔼可亲。心平气和地跟她讲道理,用感情打动她,非常殷勤地恭维她,讨她的喜欢。赞扬她的牺牲将帮了大家大忙,大家将对她有多么感激。”而后,当羊脂球没有利用价值了,这些人“不约而同地掉转头去,好像没看见她一样。”高贵的伯爵挽起他的夫人,“对她避得远远的”老板的妻子傲慢地“瞪了她一眼”,“大家都离她远远的,如同她的裙子里带着什么传染病似的。”简洁的语言,强烈的对比,把那些拥有高贵身份的人的假仁假意、虚伪做作刻画地如此精准而又深刻,把这些人高贵、雍荣外表遮盖下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揭露了出来,令我们每个读者不禁对这些伪君子嗤之以鼻。莫泊桑的小说揭示了人性的美与丑。当我们在为其笔下那个世态炎凉、人情淡薄的社会感到悲哀的同时,也会自然地联想到自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