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帅观后感范文800字(2)
推荐文章
和郭靖宇们浮夸的剧作方式不同,张黎的作品才是兼具厚重和娱乐性的新传奇剧。《少帅》保持了从《走向共和》以来的制作水准,带着历史题材的严谨和思辨,但又不似主旋律剧走入沉闷的桎梏。
这三个男人的一台戏,确是好戏。
少帅观后感范文800字4
张学良,作为民国四大“F4”之一,其传奇的人生值得后人细细阅读。张黎导演的《少帅》,通过虚实结合的剧情,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张学良,他的锋芒毕露,他的风流多情,他的坚持与执著,他的敏锐与矛盾,让我们看到时势造英雄的无奈和忐忑。该剧浓缩张学良从幼年到1936年的短暂生涯,却让我们看到一副变幻莫测、内忧外患、军阀混战的历史画卷。
1936年的西安事变,张学良与杨虎城兵谏蒋介石,共同逼蒋联共抗日,历史被彻底改写。虽然张学良只在历史上占有短短的几行字,但其实这背后作出多大的努力和牺牲,并不人尽皆知。而该剧通过倒叙的叙事方式,让我们看到一个顽劣自省、亡父挺身负重任的爱国英雄复杂和纠结的人生。
张黎导演对年代剧是非常有感觉,像我们熟悉的《军人机密》、《人间正道是沧桑》、《圣天门口》和《四十九日·祭》等大戏观众耳熟能详,这些剧集收视率都很喜人,以宏大的历史背景和细腻情感的表现昭著,像《人间正道是沧桑》以两兄弟不同的信仰使命贯穿到历史事件中,有气势恢宏的战争场景,亦有缠绵悱恻的情感表达,粗犷中见细腻的表达方式令观众甚为欢喜。
该剧涉及人物众多,但一点也不马虎行事,几乎每个角色都是演员用心演绎,称得上真正的良心剧,无论是台词还是到战争场景的部署,该剧都是奔着打造精品剧集尽心尽力。演员们的精彩表演是推动观众继续追剧的最大动力,无论是李雪健演绎的张作霖,还是文章演绎的张学良,或许是宋佳演绎的于凤至,他们都拿出自己最好的状态,角色情感饱满,在细节上见闪光点。
张作霖对张学良的用心良苦,还是对老哥们的无奈和大义灭亲,都不是扁平化表现,让观众有强烈的代入感,设身处地思虑,如果换位思考该怎么办?一句“妈了个巴子”让张作霖这个角色顿时鲜活起来。还有张学良在父亲被炸死之后,万般无奈扛起的重任,有不少的落泪戏份,以及他打吗啡减压的桥段,都令人感到张学良每走一步都举步维艰。而于凤至的大度和贤惠,这样的女人才是真正站在成功男人背后坚实的堡垒。
除了角色塑造得异常精彩之外,情节的走向基本上依靠是史事,但简单的历史书籍并不能让我们知晓更多翔实的内容,而该剧呈现的奉系中权利的争斗亦是风生水起,没有几把刷子,这些马匪出生的人谁都不是好捏的柿子。作为东北保安军总司令的张学良和劝说归日的日本使节以及“东北易帜”的蒋介石不断周旋和艰难的抉择也是该剧表现的重点。
张学良的风流,并不是荷尔蒙和多巴胺分泌过旺,看了该剧才会明白,一个被各种现实问题搅得焦头烂额的年轻才俊,他不仅仅需要处理问题的智商和胆略,他也是人需要发泄和派遣无穷无尽席卷而来的矛盾和困难所带来的压力。所以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爱情佳话,更多是他们共同成长的一个见证,最终升华的不仅仅是一个“药引子”那么简单。
随着《少帅》电视剧的大热,还会看到一些人肆意妄为的评说,认为张学良是一个骑墙之人,或许是一个投机主义,意思见风使陀,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爱国将领。其实狡辩没有更多意义,电视剧已经告诉我们很多。周恩来说:不论张学良将军死活,我们中国共产党评张学良将军为“民族英雄、千古功臣”。而毛泽东的评价是:令中共抱憾的民族功臣。历史风云,已经烟消云散,但西安事变这事件的真伪,还需要更多的考证吗?其实如果张学良为己自私,那他可以挟家眷逃到美国,也未必非得去穿东北三省总司令的夹脚鞋。
少帅观后感范文800字5
看完48集电视剧《少帅》,总体上是较为成功的,该剧演绎诠释了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发家史与小六子少帅张学良的成长史,直至张学良顺应历史潮流与杨虎城一起发起震惊中外、促成国共联合抗战之西安事变,给国人以启示与反思。但亦有不少不尽人意之处。见仁见智,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本人就该剧几个主要人物表演浅谈几句:李雪健饰演张作霖不仅形似而且神似,值得称赞也,可评为下届电视剧金鹰奖最佳男主角或男配角。
张作霖系东北奉系军阀大头目,上世纪30年代拥有绝对势力的大军阀,是东北三省的土皇帝,大权在握、妻妾绕身。在日军侵略中国领土之际不与日军同流合污,后被日军袭击返回奉天火车秘密杀害。但该剧张作霖的剧情实在太冗长,完全没有必要在一个大军阀上花重资过于渲染啊 。文章饰演张学良形象不符,缺乏东北人之味,演技一般般,哭戏还可以。9.18事变日军突袭东北军北大营,张学良第一时间并非接到蒋介石不抵抗的命令,而是张学良错误的分析时局形势下令“坚决不抵抗”,他以为如此忍让就可以化解事端,没想到日军步步为营,竟然侵略占领了东北全境,进而向华北大举进军,并企图占领全中国;张学良为此承当了“不抵抗将军”之骂名恶果,这是张学良政治上不成熟、军事上不称职、决策上不果敢之表现;直至张学良被蒋介石派往陕北缴共损兵折将之后,在辱权失地、血的教训事实面前,在全国人民的强烈呼吁和中共的启迪之下,张学良与杨虎城“苦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无效,不得不实行“兵谏”逼蒋抗日,直至张学良与杨虎城联手发动“西安事变”,在这一历史主线上,该剧还是演绎诠释得较为客观真实的。
小宋佳饰演于凤至,温柔、宽慰、包容的人物性格特征诠释得十分到位。郭松龄的豪爽、耿直、正义;杨宇霆的精明、自傲、弄权的个性表演亦给观众们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均有独到之处。张嘉译饰演中共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剧中曾出现李大钊激情演讲揭露奉系军阀张作霖反动本质以及李大钊被张作霖处以绞刑、英勇就义的片段,这是该剧必不可少的情节,遗憾的是镜头太短,演绎得不够充分啊。张歆怡饰演赵四小姐不咋的。饰演张学良表嫂的柳岩没有太多的戏,导演只不过是秀秀她的旗袍似锦,风骚妖娆身材罢了;此乃“赶时髦、吸眼球”也。蒋介石、宋美龄饰演者选人根本就是乱弹琴。蒋介石身材哪有那么壮实,看看蒋那时的旧照简直就是瘦的像是吃鸦片的瘦电线杆,形象又丑陋又干瘦,实在令人不能恭维;其扮演者唯一就是讲话口音到位,完全可以让他配音,让马晓伟演绎啊。王姬之女高丽雯饰演宋美龄,上世纪30年代也一味赶时髦追求范冰冰之流的瓜子脸,导演选人吃错药也。请导演多看看当时宋美龄的照片啊。哎,无语。
该剧对西安事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演绎诠释的过于简单省略,此乃最大缺陷与遗憾啊。毛泽东与周恩来的扮演者也不如以前的演员古月、刘劲演绎得好,总用一种说不出的不到位不够味之感觉。毛泽东与周恩来穿红军军装衣领上怎么没有红领章,百思不得其解也。导演与服装师咋整的啊。现在的导演赶时髦、瞎折腾、胡乱搞、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被曲解得过于失真,此乃一大悲哀也。呜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