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师电影观后感(2)
钢琴师电影观后感4
《钢琴师》是根据符瓦迪斯瓦夫·斯皮尔曼(Wladyslaw Szpilman)1946年出版的回忆录改编的作品。德军突然入侵波兰,二战爆发。电台钢琴师斯皮尔曼还没来得及开始他的爱情,就被混乱的人群冲散。纳粹开始剥夺犹太人的一切,房屋、家庭、生命……当斯皮尔曼在一名犹奸的帮助下幸存下来时,他必须要躲藏起来。紧接着,死亡和饥饿的阴影时刻缠绕的他。罗曼·波兰斯基以他对黑暗人性的深刻洞察,讲述了钢琴家在一个充满敌意和荒谬的世界中挣扎的超道德故事。
长达150分钟的《钢琴师》,始终在二战中华沙的废墟上徘徊,你的情绪也随之不断起伏。因为那是人类在面对死亡时坚忍不懈的告白书,是在没有人性的年代寻找人性光芒的旅程。波兰斯基使用一种残酷的方式制造节奏。他先来一点悲惨的东西,跟着再展示一点恶劣环境中的人性,然后再来点更惨的。比如先讲犹太区传言德国人要把没有工作卡的人送走,男主角就满世界替家里人找工作卡,后来终于凑齐,但给他卡的德国人或者波兰人却说“这东西帮不了你们”。果然,他们全家都被送到火车站,要运走。就在他要上开往灭绝集中营的火车时,一个替纳粹干活的犹太人救了他,让他去找地方躲起来。直到结尾,我们看到主人公重新西装笔挺地坐在广播电台里弹琴,然后跟着他的一个朋友去临时战俘营寻找那个最后救他一命的德国军官。这里来了压轴的一笔:他们没有找到。直到德国人上世纪五十年代死在了苏联的战俘营里后,人们才终于知道他的名字:威姆·豪森菲德上尉。这短短一行字幕,却带出了二战结束后仍然无处不在的'冷酷现实。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影片中那一幕:钢琴师来到一座被废弃的房子,这是德国人临时办公的地方。钢琴师踉踉跄跄走进那座房子,死神在那里等着他,还有钢琴。他躲在阁楼里,听到一阵轻微的钢琴声从底楼传来,是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他去楼下偷罐头,要靠它维生,被一个德国军官发现了。他,就是那个弹贝多芬的人。钢琴师告诉德国军官自己也会弹琴。萧邦第四叙事曲在他手指下飘然而出,音乐先是生疏的,渐渐流畅起来,钢琴师的手指恢复了记忆。萧邦出现了,这个波兰人,他出现了,站在一个德国人和一个波兰人之间。而一直躲在故事幕后的导演站出来讲话了,他说:“我要用一个波兰人来感动一个德国人,然后用这个德国人的感动来拯救一个波兰人;用音乐来拯救一个钢琴师,用音乐来抹去国家和种族的界线,来超越偏见和仇恨。”我想,这就是《钢琴师》如此震撼人心的原因吧。
钢琴师电影观后感5
《钢琴师》是在我记忆中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一部电影,片子大概要三个小时,我看的几乎忘了时光,直到电脑自动关掉,纳粹、逃亡、男人、女人、那个世界、离我太远,却又很近。我只能任凭自我跟着主人公一齐逃亡,在那里除了活着。其他什么都失去了好处,看完这部电影,内心感到无比的纠结,人性的光辉,为什么总是在泯灭时闪现。《钢琴师》给了我一种心灵上的洗礼,很感激为这部片子付出努力的人们。
战争来临的时候,每个人都劫数难逃。钢琴师也不例外。曾被鲜花和掌声包围的钢琴家,从音乐迷梦中跌落下来,沦落凡尘可怜的艺术家不忍看到家人被饥饿和贫困击倒,忍痛卖掉了心爱的钢琴。出于同样的理由,这位首屈一指的钢琴家不得不在无人喝彩的小酒馆中弹奏。有时,琴键敲击声还比不上钱币的叮咚悦耳。然而灾难才刚刚开始。很快,混乱的犹太区也不容许他们继续生存。大批的犹太人即将被送上火车,生死未卜。在上车的前一刻,一位老友救了他,不明白是幸运还是不幸。因为死亡固然可怕,至少还能与家人相拥。离开了群体的个人生活在无望的恐惧中,是一种莫大的精神折磨。
钢琴家暂时逃离了犹太死亡之旅,成为一名建筑工人。但即便每日的工作又脏又累,还是无法摆脱死亡的阴影。身边的工友一批批的死去,哪怕是最微小的一个暗示,也可能当场招来杀身之祸。工人们在暗地里酝酿作乱,而钢琴家再次幸运的逃出了魔窟。
摆脱了疲惫的肉体折磨,又进入了饥饿和囚禁的地狱。由于他犹太人的特殊身份,他不停地隐藏在变换的建筑中,耳边传来隐约的枪炮声,那是工人们作乱的信号,他为自我苟且偷生感到羞愧,但毕竟,生存是完美的,哪怕在饥饿和恐惧中苟活着。
之后钢琴家象个野地的幽灵,落魄而憔悴。他每一天都在废墟中寻找可存活的食物。当他最后找到了一只罐头时,德军来了。钢琴家再遇险境,只得闭目等死。当听说他是位音乐家时,颇有修养的德军将领带他来到钢琴前,要求他弹奏一曲。那是怎样一种落差啊!枯瘦如柴的手臂游移在琴键上,额前的乱发覆在眼前,一个落魄如鬼的人形坐在高贵的钢琴前,就在前一秒,抚着琴键的手还在为一点食物而不择手段。但是音乐是一种神奇的东西,他被一点一点唤醒。身体慢慢地挺直,双手也由迟疑转为行云流水般旋转。很快,他就与琴融为一体。在黑白的琴键间,那个消失的钢琴家又复活了。而音乐也经过灾难的历练而更加纯洁,更加打动人心。德军将领也在其中,他默许了这个不凡生命的存在,并为他带给食物。
当重重磨难过后,云开见日。钢琴家重又优雅地在华丽的大厅里演奏音乐。生命中所有如花的美丽绽放,一切阴霾不再。可电影的故事是否真的存在?现实中的钢琴家会这么幸运吗?而那些如草芥般瞬间消亡的普通民众呢?除却战争,人的生命是否也在经历着优胜劣汰的残酷淘汰呢?我不得而知。但至少,由此,我感到人类的渺小,也感到人性的卑劣与伟大。当繁华过眼,灰飞烟灭时,只有人类精神的矍矍之火还在宇宙的上空飘荡回响。这,该是不灭的吧。
钢琴师电影观后感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