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观后感600字(2)
《霸王别姬》呈现给我们的是另一个是时空的的故事,但它给人无比的真实的感觉,刺激着人们发出对人性的感叹。我很喜欢《霸王别姬》这部电影,在我看来,不管是电影里灯光的设置、场景的交换、情节的曲折、人物的错杂、情感的纠结等等,都给了留下了无以言及的震撼,我把《霸王别姬》当做一部传奇,一部不朽的传奇。
在这部传奇里,有两个人不得不提,一个是电影中心人物程蝶衣的扮演者——张国荣,他让虞姬这个角色深入人心,让观众分不清戏里戏外;另一个是导演陈凯歌,他拍出了从清末到_____后的百态人生,让观众引发对人性的不同思考。
看过《霸王别姬》的人都说,哥哥成就了《霸王别姬》,甚至还有人说:“没有张国荣,就没有《霸王别姬》”。陈凯歌也曾经评价张国荣在霸王别姬的表演时,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张国荣是一件银器,而我要做的,只是把它擦亮。”无疑是说,哥哥在其中的表演可以说是可圈可点、无可挑剔的。如果电影像电视剧一样,不断翻拍,估计也没有人敢叫板哥哥,挑战程蝶衣的角色。所以,这个传奇很大程度上是哥哥成就的。程蝶衣是剧中的灵魂,哥哥演活了这个灵魂。程蝶衣在台上台下分不清自己,他始终记得自己永远是虞姬,这是因为少时的残酷,早就使他死亡了现实,不记得或者说刻意忘却了“我本是男儿郎”,渐渐地,他只愿成了虞姬,所以,只愿与师兄唱一辈子的霸王别姬,不愿意少一年,一个月,一天,甚至一个时辰,因为即便少了一个时辰,都不再算是一辈子。隐藏在唱戏背后的,却是程蝶衣对段小楼扭曲却执着的爱。他希望台上台下,他都是虞姬,师兄都是霸王。所以我们看到,电影里程蝶衣憎恨着菊香,并不是因为她是“风尘女子”,而是他一厢情愿地认为菊香抢走了属于他的霸王。可悲的是,霸王却始终都没有把自己当成霸王。戏,对于段小楼来说,仅仅是一个谋生的手段,他不像程蝶衣般可以不顾一切,将戏凌驾于一切家仇国恨之上。他看的最重的还是自己,他,只是一个正常人,有正常人的感情与欲望。他不理解和他一起成长的师弟蝶衣对戏到底有多沉湎,他认为那是蝶衣的无理取闹,甚至当着蝶衣的面愤怒地训斥道“你还真是不疯魔,不成活”。他疯魔了,真的成了戏痴,戏疯子,只要是懂戏的,哪怕是四爷、青木那种被人鄙视的人,也要为尽心地为他们唱。是的,哥哥将蝶衣那种对戏剧的疯狂痴爱表现的淋漓尽致。以至于多年后,哥哥坠楼自杀时,很多人将之与影片中蝶衣联系一起。哥哥成了现实版的程蝶衣,“不疯魔不成活”。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当一个人的一生都献给了艺术时,他,是幸运,还是悲哀?张国荣和程蝶衣,两个都为戏而生,是戏中的精灵,也为戏而亡,演绎了凄美的戏殇。或许,这样才能成就了蝶衣的传奇人生,他是悲哀的,因为他的一生都活在自己不可能的欲望里。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的一生,都已与艺术纠缠打滚,水交融。他的一生,可以令男人迷醉,女人艳羡。他,用自己悲哀而幸运的一生,成全了戏里戏外的绝代妖娆。而张国荣呢,他又如何?颠倒众生,最终颠倒了自己!成全了一个绝代妖娆,却终究不能成全这人生,渡了别人,却终究不能渡自己。哥哥演活了程蝶衣,他更是把自己当成了现实版的蝶衣。没有哥哥的完美阐释,霸王别姬无疑将逊色许多,也极有可能湎于平庸。
当然,一部优秀的影片在很大程度上也要依赖于导演的导演能力。没有陈凯歌,霸王别姬也不可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张国荣是一件银器,他演活了蝶衣,而陈凯歌擦亮了这件银器,他让哥哥在戏里能游刃有余地发挥,同时也很好讲述了这个故事。霸王别姬是从民国唱到_____,时间跨度很长,但在陈凯歌导演的处理下,民国到_____结束的几十年的故事却在两个小时的影片里,一点也不显得冗长。它是那么自然而然地盘脱出这几十年蝶衣的经历,像流水注入大海那般,有经过悬崖峭壁的急湍,也有平地淌过的和缓,但没有中断。另外,陈凯歌对影片人物的处理也别有特色,他不像其他影片样过分地丑化或美化人物,好像这个世界非善即恶,一点也不真实。霸王别姬里的每个人物都有他们可爱的地方,段小楼不介意世人眼光娶“风尘女子”菊香为妻;日本侵略分子头头却是个懂戏的人,尊重中国的戏曲文化;四爷也爱戏,懂戏,可为蝶衣出头,只是因为他尊重蝶衣是个真正的戏子。而主角蝶衣和小楼也有不可爱的地方,蝶衣的过分疯癫,小楼在_____中的人情世故,都让这部影片人物真实而饱满。我喜欢这部影片,还有一个因素是陈凯歌给这部影片增添的社会思考,尤其是_____时期蝶衣和小楼的遭遇以及影片结束呈现的那段场景-----_____结束了,蝶衣和小楼相见泯恩仇,摈弃了_____时期相互出卖的仇恨,在最后一次演霸王别姬中,蝶衣自刎于舞台,结束了他坎坷的一生。结局的意味深长,也颇引人深思。影片将两个伶人的悲欢故事掺合了半世纪以来的中国历史发展,兼具史诗格局与细腻的男性情谊,都无疑让这部影片成为不朽的传奇。
“人生就是在熬一碗稀粥,在岁月里闹哄哄一场,然后烟消云散,只留下一声叹息。”《霸王别姬》留给了我们这声叹息。
霸王别姬观后感600字六
霸王别姬叙事紧凑,环环相扣,节奏合理,不拖拉,我觉得很好看!
本片用社会的发展促使人性的改变,用人性的改变,完成命运的不同故事情节和李寻,遵循因果,以时间顺序的叙事顺序,层次清晰,不冗长,描写手法自然不做作,在时代的刻画方面,既符合当时社会背景,又能体现历史的沧桑感。
电影中光的特效运用的很出色,电影开头就是用光线渐暗的方式把观众拉回旧时代!在小楼结婚时,喜庆的色彩与伤心绝望的蝶衣,处于黑暗的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反映人物内心,感受精神状态与气氛,电影音效与配乐方面也是极佳的,电影中多次出现的叫卖声,反映了人物紧张局促不安的心理状态,电影的配乐营造了大气恢宏的气氛和中国典型文化的格调,电影中演员的造型方面也非常考究,符合时代特征的服饰道具等,更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程蝶衣和段小楼的经济,精细造型!段小楼有一套京剧行头,程蝶衣有四套。这五套行头,无论是法官服装配饰还是妆容,都十分精致,突出中国京剧的特征,使人看起来赏心悦目。
就像李清照说的“生亦豪杰死亦鬼”,想想当初霸王举鼎,破釜沉舟。楚霸王是何等的豪气云天,虽然吴江一别,但西楚霸王仍然是西楚霸王。其实我特别想项羽能回江东东山再起,但是想想项羽是何等的英雄气概,他又怎么会抛下八千江东子弟而独身离去,于是他依然自刎去乌江边。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杜牧也曾感慨,可惜时光不再,杜牧不能回到当初为项羽身边谋臣。就像大众说的“不是项羽不肯听亚夫范增的良言,而是项羽的豪气不惧怕刘邦的阴险,就算项羽死了那是他成全了大汉的大风起兮云飞扬”。
如今很多人对项羽刘邦褒贬不一,我感觉项羽挺成功的,至少在古人眼中他也在史记的帝王一册之中。这是很多诸侯或者争霸天下者所没有的待遇,这也是我对项羽喜爱的原因。
总之,《霸王别姬》是一部极具视听之娱,又能让引人深思的好电影!
霸王别姬观后感600字七
段小楼与程蝶衣小时候的名字为小石头与小豆子。
师哥总是照顾师弟,在那个集体宿舍里,很是累,很是苦,但也有奔头,因为将来又可能成角儿。
在这里主要想讲讲俩个人的性格。
首先师哥段小楼是个性格开朗,喜欢乐于助人,但心思却没有那么缜密。
他的乐于助人也仅限于日常看的见的生活里,没有想在思想上,想法上去改变或是帮助其他人。
段小楼的思想世界比较浅,所以比较容易快乐,也不屑其他人的眼光。
这是他们的徒弟小四抢了虞姬的角色,后来演霸王的师哥来给屋内失落的师弟认错和劝阻时说的话。
你也不出来看看,这世上的戏都唱到哪一出了。
师哥段小楼适应着周围的变化,而师弟程蝶衣却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我才是你的虞姬。
所以我认为在这个片里演霸王的角色是师哥,所以才有人说程蝶衣应该是同性恋,我却不这么认为。
我认为程蝶衣只是迷恋与执着,痴迷与虞姬这个受保护,受楚王挂念的这样一个角色,
如果就算这个楚王不是师哥而是师姐,他也会一样的痴迷。
按现在的话就是,虞姬的感情是在与楚王的感情世界里,至于谁是楚王根本没有关系。
其次小师弟程蝶衣则完全相反,虽然也是男孩,却特别的安静,他的思想世界里很深也很窄。
别人说的一句话,装在心里几十年都不会丢的那种。非常执着,活在自己的情感世界里。
小时候段小楼说了一句,霸王要有这把剑,早就把刘邦给宰了,当上了皇帝,那你就是正宫娘娘了。
就是师哥随口说的一句,程蝶衣却一直记在心里,当他看见袁有这把剑,也有意思赠与他的时候,无论其代价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
程蝶衣一直活着戏里,应了那句不疯魔,不成活。
霸王别姬观后感600字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