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那年电影观后感

关键词: 匆匆那年电影观后感,匆匆那年观后感,匆匆那年
泽璇0 分享 时间: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匆匆那年电影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匆匆那年电影观后感1

《匆匆那年》从影视的角度来讲运用了美轮美奂的回忆制作;从文学角度来讲穿插回忆,使人更能深思;从现实来讲,我后悔了……

《匆匆那年》讲述的是几个高中生上高一时彼此陪伴,甚至相爱,但有的是一厢情愿,同其他爱情片一样,他们有了属于他们的结局。我作为一个中国的正派小学生自然对他们所谓的“爱情”十分不感兴趣!但他们的时代背景令我沉醉,回味,后悔……

正处青春的时代,为了某些东西,如爱情,放弃了那么多,甚至是高考的13分答题。但是随时间流逝他们变了,变得放弃了当初,接受了现在,也许会为当初的付出而后悔,但也许欣慰。最后他们相聚,到那个他们的青春的校园,寻找自己当初在校园中留下的印记与寄托,但一切逃不出自然规律,他们老了,所谓的“回忆”不见了!如果时光倒流他们又能抓得住什么?

对于我呢其实也是度过了匆匆的六年,小学,呵呵。真是的,回忆起来还真是有一种久违的感觉。还记得什么呢?一些模糊不清的面庞,一些零零散散的往事以及当初永恒现在早已不存在的友谊。我本不想又如此苦情的'抒情,好歹我也是五尺男儿,不至于吧,可人就是这样一种高级生物。它有情感,所谓的情感;它有记忆,想记记不住的记忆;它还有什么?

我真的不愿再去回忆那些,我会为自己当初没有记忆那些而自责,我也曾去找寻那些印记,可着实不见了!我后悔了,后悔自己那时为什么不去懂得珍惜,懂得记忆;为什么那时看不到未来……

匆匆那年电影观后感2

刚看完匆匆那年。第一个感受是:看完《一步之遥》,我不敢和别人说那部电影好看,但是看完《匆匆》我敢说。因为它触动了我:和记忆太多相似的场景,勾起了太多回忆。

我理解方茴,也理解陈寻。他们的结局被概括的很好,就是那句: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回来和室友说了我这番感受,她非常不理解:你没看过小说吗?我说看过。她又说:网上那么多人都说太烂了,你为什么说好看?!我觉得这句话本就荒唐,别人说,就代表我就要说?别人认为的,只是他们认为的。我只说我的感受:我觉得很好看,值回票价。

最后方茴之所以会那么做,是因为她之前爱得太用心,以致最后太伤心。陈寻之所以会有那样的结局,是因为他追随了感觉,但是还不知道内心所想。追根是因为太年轻,许多事情看不透。

我是一个很谨慎的人,自认为看透了太多东西。所以也就不会有他们那样的轰轰烈烈、刻骨铭心。我的每一步都走得扎扎实实,无论进取、沉沦,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我认为我得到了我想要的所有,但是我却失去了很多。

匆匆那年电影观后感3

匆匆那年,讲述了青春的故事,是80后一代人的青春故事。电影《匆匆那年》讲述了年近三十的陈寻在90后女孩七七追问下,回忆起了自己与初恋女友方茴的旧日时光。当年近而立的陈寻再次回忆这段纯真感情时加入了思考和反省。这既是陈寻的青春记忆,也是属于80后整整一代人的匆匆那年。

其实我并不喜欢方茴这样种性格的女主,她太敏感脆弱,太内向好强。我也不喜欢陈寻这种性格的男主,既软弱难以取舍,又瞒天瞒地渴望不失去陆地和飞鸟同行,有点太贪心。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心疼方茴并由衷的喜欢这个故事。我甚至会想,要是方茴能够热烈一点活泼一点努力向陈寻靠拢,或者陈寻不要那么优秀变得平凡一些他们会不会到最后就实现了诺言。

可就算是这样,他们终归会成长,终归会走向不同的路,终归会面临分道扬镳后如何再一同前行的问题。毕竟走过高中那段上天给你安排好的岁月后,以后的路还很长,再也不会有人给你分班划座位,再也不会没日没夜的考试做题对答案,再也不会和同一个圈子里的几个人插科打诨过一年又一年,再也不会定时定点的呆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偷偷享受那份小小的欢乐了。

匆匆那年电影观后感4

那些生命中调过色,加过配乐,放过慢镜头的岁月。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过一段时间,我们以为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是世界上最特殊的,我们也是世界上最个性的那个人。我们正在经历的事情,没有任何人理解;我们正在承受的痛苦,不会有任何人懂。每一天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我们心想,他们是如何的麻木不仁,而我是如此的与众不同。那是我们人生中最自怜的时光,仿佛自己是人海中的一片孤舟。

直到长大了,一个人才会慢慢明白,他自以为个性的人生经历,恰恰是人生中最平凡的那一段,不仅仅身边人,而且同龄的所有人都经历过。那些是“无法选取的遭遇”,是每个人生命中注定好的,是一段年龄一种心事里相似的馈赠,自然也没有什么真正的个性之处。而等到一个人真正长大了,从这种自怜的情绪中脱身而出,想透了许多的事情,再经历更多更多,他才能真正选取一些事情,而这些,才彰显出人生与人生之间的不同。

并无个性之处的回忆,常常在回想之时被赋予了太多太多。就像电影里一样,调了色调,加了配乐,放了慢镜头。脱口而出的台词并不像青春的肥皂剧,而是句句动人,声声入心。舞台中的布景——摇曳的树枝,斑驳的阳光,喧闹的操场,飘舞的飞雪,林海的声浪——一切的一切看起来是如此的虚幻,与现实本来的样貌越来越远,越来越远。一件事情一旦成为回忆,它就与事实没有关系了。更不要提事件中人物的立场,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贴切自己的设想,毕竟人永远都是自利归因的。然而无论如何,无论怎样,无论一个人在回忆里走了多远的路,这一切的往事几番缱绻几分完美,最终都会过去的,全部都会。

我这一生曾有撕心裂肺的与人相爱,也有经年累月孤独守候的单恋。我为这些经历所伤,伤到我认为这一切无人能懂,伤到我一晚写上一万字,仍然觉得永远写不完我的故事。伤到我真的以为——而且这种以为真的有时间的证明——这段伤永远不可能过去。日复一日,我一想到这些事就感觉心脏剧烈的收缩,感觉心房里的空洞发出轰鸣的巨响,感觉我的视力和听力像瞬间受损一样,对周围的一切都不再敏感。我说它必须会过去,是基于以前有无数人告诉我它会过去,而我无法置信;也基于此刻仍有无数人觉得他的伤痛会凝固成永恒,同时也没有人能说服他们。但,这一切就是过去了。无论它是痛彻心扉的,还是无声无息的,是轰然倒塌的,还是逐渐消散的,是另一种痛苦将其代替,还是岁月将它冲进大海,是焕然一新的生命让它无处藏身,还是龟裂颓废的时间令它本身也失去生命力……无论是哪一种,总有一种规律是不会不变的,是的,它们会过去的。

年少时我们以为许下的诺言会是永恒的,直到有一天你会忘记掉这一切,就算别人声嘶力竭的声讨“你怎样能够不遵守诺言?!”也激不起你内心的一丝涟漪。更何况,大家都长大了,没有谁再会去声嘶力竭的声讨谁。又或者,你的内心充满愧疚,但你的愧疚只在于明白不就应在以前就许下不负职责的承诺,人越长大越会懂得,誓言是太过神圣的东西,人颠簸流离的一生承载不了一两句。

年少时的我们以为我们的人生和时间本身是能凝固的,直到有一天生命的流动会将这些妄念和以前自以为凝固的一切全部冲碎。而且一个人也没有必要再为碎片感到哀伤,它们本来就不可能是凝固的。每个人都是拖着一条长长时间线的三维生物,每一天我们都在近乎不可能中与人相遇,哪怕是完全不相干的人,也会天天在各种场合擦肩而过。这一擦肩而过,可能是永别,也可能十年后,两人在另外场合认识并成为朋友、仇人、同事、恋人。人生这么大的随机性,任何妄想的凝固,在它面前有一丝抵抗力可言吗?

121757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