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那年电影观后感(2)
年少时我们经历一些事,便觉得永不再有;经历另一些事,却觉得未来还有很多。可事实是,觉得永不再有的,可能无穷无尽;觉得理所当然的,可能就此永别。对于这一切,对于一个人岁月中务必经历的过程,一个人能做什么呢?他改变不了任何事,只能说服自己继续前进,因为即使他拒绝前行,他人生的一切也不可能倒转。是的,时间能够压缩、拉长,但就是没法回头。
一个人的一生注定是要经历无数的。陈寻不可能明白自己一次小小的搭讪换来的是完全不一样的十五年,方茴也不可能明白,那一句“是”,会把她导向完全不同的人生。他们彼此示爱,也彼此许诺,彼此拥有,也以为这是永远。命运在一个分岔口将他们分开,他们又拼命不放手的冲回到对方身旁。而当一切条件都已完美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个人无法想象也无法控制的变化。他们彼此伤害,也彼此摧毁,彼此愚蠢的自我惩罚,却妄图这样做能惩罚对方,彼此抛弃掉珍视的,但却换不来想要的,彼此可悲而懦弱的尝试挽回,却无济于事……一个人的人生总要经历无数意外,碾过无数荒谬,淌过许多妄想,才能真正无愧于自己所被馈赠的一切。哪怕馈赠的事物总是不尽相同,每个人在自己人生中却会最终走过完全不同的路——这点显而易见,例子就在我们身边。
影片的结局其实更像是导演张一白作为大龄文艺男的一种表达方式,这种方式,更像是导演本人个人情愫或情绪的一种宣泄,已经与事实本身无关了。其实这么推着往回看的话,整部电影或许都是张一白本人的一种怀念情绪的作祟,又或者,他只是无为而治的顺着作者九夜茴的一种情绪,将电影完整的按原著的色调表现了出来。因为现实的讲,无论张一白还是九夜茴,都早已过了把人生过往“调过色、加过配乐、放过慢镜头”这般过分诗意表达出来而为自己所困的年纪,他们的作品,都只是人生过往经历的一种纪念。
事实的真相是,故事的所有主人公都将随着的岁月的匆匆流逝而走向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他们的人生差别之大,将把他们推向完全不同的世界,之中也不会有任何交点。一切多年重聚你还好吗的戏码,都是心中那个犹存的文艺少年做的一场美丽的梦。那些在脑中自动跳过色,加过配乐,放过慢镜头的岁月将会慢慢逝去,直到消失不见,与他们相关的一切也将消逝。
而且关键在于,对于这一切,他们早已不在乎了。
匆匆那年电影观后感5
看电影《匆匆那年》是跟大学同窗的几个姐妹。每次聚会都要看场有关青春的电影,成了我们之间的一种默契和必不可少的环节。
回来说电影。我认为整部电影的亮点是最后一个镜头,一袭红裙的方茴,一转身,笑的云淡风轻,天真纯洁。仿佛前面所有的情节与她关系并不相关。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刚看完一本萧红的转体小说。大概是真的不再年轻了,此刻无论看书还是电影,但凡触碰到青春的题材,我就泪点极低,低到《匆匆那年》这场电影我从头哭到尾,刹不住车的眼泪顺着脸颊流过脖颈,一向流到胸前,由热逐渐冰凉!
有人说,如果此刻的生活足够幸福,就不会哭的这么厉害。如今三十大几逼近四十岁的年纪,谁没摔过跤?但是是有的轻伤擦破点皮,回家自己贴个创可贴就好了。有的头破血流伤筋动骨,朋友纷纷赶来探望。如果轻伤重伤都没有,那么你真得留意了,因为老天爷很公平,他给每个人挖的坑都一样,前面不摔,后面必须得补齐。况且年纪大了再摔,骨头架容易散,也易引发脑震荡,还不如前面多摔点,老了图个安生。
而幸不幸福离这个电影的男女主人公太遥远,她们博弈的是爱不爱,错没错,后没后悔,还敢不敢再爱一次!
这个世界,在精神领悟,只有男人女人两种性别的动物!但是社会高速发展,却不知为何,所有文学作品也好文化作品也罢,狭隘到只剩一个主题,那就是所有感情或婚姻里的所有矛盾都是男人的劈腿或出轨,以及由此给女人带来的种种伤害!当然,矛盾在这是具有广泛好处的,它是所有作品的灵魂。一部作品,无非讲述的是一个大矛盾或者一些矛盾的综合体。当然这也足以说明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现状。作品永远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每每在看电影的时候,总觉得有些情节残忍的看不下去,但却又隐约感觉它是如此的熟悉。
影片开头,她们在玩“我以前怎样怎样”的那个游戏。陈寻说我以前为了一个女孩高考时放下了13分的题。但是多年后他却不记得他以前的背叛怎样伤害过方茴,不记得方茴扶着医院的楼梯扶手,面色苍白的孤独的走向他,还给他最后的信物———那本教材后,绝望的举步维艰的离开。像是走向死亡,亦是走向重生。
在后面,陈寻又一次提及那13分,他是曾恼羞成怒又大义凛然的说,别说我不努力,我以前为了她高考放下了13分的题。如果我是方茴,我会问他,请问高考时的这13分,与大学后的背叛有毛关系吗?从前两两相爱,为何到此刻是我越来越越深爱,你却学会了背叛?真不明白张一白能否回答我这个问题。
导演多么想突出表现男主人公的仗义和有担当。校领导逼问方茴孩子是谁的。陈寻几经纠结犹豫最后大喊一声,我的。这就是男女导演视角的不同,一个男导演永远只能从男人角度理解男人。却永远无法彻底的换位思考,去体会一个女人的内心。就如中国几千年文化教育我们浪子回头金不换。但是没教给我们浪子在还没回头时伤了的那些心该怎样补。
一个女人必须要患上一种病,此生才能不痛苦,那就是健忘症。就想电影最后一袭红裙的方茴转身的微笑,仿佛从前云淡风轻,你我又可重头开始。但是,如果你没病,没有健忘的病,又如何能够原谅的如此不留痕迹。这与方茴在做流产时坚持不用麻药要永远记住这疼痛的决然是多么的矛盾。
然而,也许女人从来都是矛盾体。爱恨交织,流着泪也不肯放手,离开了仍旧放不下,被深深伤害过还能自我安慰的一齐走!
这也便是女人的伟大与失败。
匆匆那年电影观后感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