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熔炉优秀观后感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从中可以收获新的思想,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电影熔炉优秀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电影熔炉优秀观后感1
《熔炉》——薪火柴薪,既可燃炉,也可灭炉
电影接近尾声时,老师怀抱着死去男孩的遗照被从天而降的高压水枪冲的踉踉跄跄,身边是打成一团的示威者与武警,然而更多的,是站在街边、道口围观的人群。这些人或许听到了男老师的控诉,或许看过了令人义愤填膺的新闻,或许早就明白事情真相,或许就有直接间接利益参与者,这些人或许什么都不明白。如果不完善的政策和法律漏洞是造成杯具的火热熔炉,那么这些人就是助其气焰的薪火柴棒。
类似本片中的性侵事件绝不是韩国的独家新闻,世界每一天被各种杯具环绕,地球气温不断升高,兴许也是拜“熔炉”所赐。我的生活圈子这么小,小到这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事件只发生在别的城市,偶尔哪个亲人说谁家发生凶杀案了、哪个朋友八卦些不可理喻的家庭纠纷了,不知是眼睛还是大脑选取性过滤了其它还是生活本就如此的平静无波。于是问题就出现了,广州那18个路人以及之后的许多见死不救者遭到人们的谩骂围攻,网上各种指责几乎让人愿意相信人心亦古,异类仅仅是粥里的少数老鼠屎而已,谈到自己的时候各个英雄化身前行无阻。但如果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了,会有多少人是挺身而出的维权者,又会有多少人是冷眼旁观的薪火柴棒呢。
可喜可贺的是,本片的影响力使得七年后以前因证据不足而未被判决的犯人得以“重判”,且完善了儿童性暴力、残疾人性暴力、社会福祉等多项政策,加重犯罪教师处罚力度。这就是薪火柴棒给熔炉起到的用心作用,减少冷漠、增强权益意识,才能迫使政府更重视人权、进一步减少法律漏洞,否则“精神礼貌城市”就会仅仅是办公墙上落满灰的一张奖状。
片名熔炉能够有三个含义:其一是指人权主义者的热情能够熔化世间的冷漠、麻木、欺辱,将平等的含义贯彻到每个人的心中;其二则是指社会这个大染缸,通常好处上都是贬义,一如片中极为有名的台词,“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这个世界,而是为了不被这个世界改变”,政治存在的种种弊端让社会大部分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多数人被迫理解潜规则有怨气也不敢发,以致社会负能量上升,而人权主义者就是里面的“孙悟空”,不仅仅没被同流合污反而练出了火眼金睛看透了真相;其三则是暗指熔炉之所以存在的推波助澜助其火焰者,在熔炉中受苦者每一分的苦难,都源于薪火柴棒的燃烧;他们的冤屈得以伸张,也是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热切支持。
当年事件中的人权主义者们奔波控诉四处碰壁甚至抑郁自杀,而本片依靠强烈的视觉震撼力和张弛有力的剧情强烈激起了观众心中的正义感,这就是影像的魅力。鸟大了什么样的林子都有,一百天不死都有新鲜事。世界上不缺震撼人心的剧本,只缺有勇气将之公布天下的电影团队和背后承认漏洞渴望进步的政府部门。如果《熔炉》像《印度的女儿》那样在本国被列为禁片,对于罪恶处理以承认却遮掩态度,可想而知当年的犯人甭说七年后、恐怕七十年后都得不到所谓的“重刑”处罚了。
平民窟与高楼的强烈比较让人无法不痛斥资本家的无利不往和政府的唯利是图
影片根据小说改编,小说又根据当年的真实案件改编,片中多少细节真假无法推敲,但本片涉及的韩国社会问题之广绝非空穴来风,也是引人深思的重要部分:未成年人性侵、残疾人性侵、、教师体罚现象、公务人员冷漠推诿、司法机关腐败成性、警界人员徇私枉法、教育界受贿之风盛行、官官相护以权谋私压迫下级、宗教团体荒淫虚伪、“潜规则”变通行“政策”,法律漏洞颇多等等与普通民众身心利益切实相关的问题被摆到桌面上。当它仅仅是新闻时,很容易淹没在网站、报纸等等各种媒介中,在众多新闻之中这样一条杯具仅仅靠媒体的三言两语很少能够激起公众长时间的关注,而电影则以直观的视觉冲击着人们的大脑,在两个小时的气氛渲染下电影配乐和恰到好处的剪辑很容易调起观众的情绪,真心期望更多泯灭人权的事件能够以优秀电影的形式下被更多大众熟知并引起关注。
接近尾声时的男孩与老师同归于尽以及武警暴力镇压静坐抗议将全片的气氛烘托至顶点,正是因为正义被嘲讽、镇压的恐怖行径使得人们对司法机关执法不力的怀疑、愤怒到达了高潮,以暴制暴的心酸和无奈几乎将礼貌狠狠倒退了个跟头。
“欢迎来到雾津,白色浓雾之都”,男主角站在这样一幅宣传画前结束全片,这个虚构城市的浓雾构成了政界、司法界、宗教界以致各行各业所有的灰暗面,有时候群众陷入失觉症中默认各种“潜规则”,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得到满足或者不被触碰。“他们听不见,他们不能说话”,这句话说得不仅仅仅是残疾人,其实更是对着全社会浑浑噩噩中生活的薪火柴棒说的,残疾人是被迫于身体上的残疾,而正常人是被迫于生存环境的压力。这片浓雾不仅仅仅是笼罩于全社会的不良风气,更是人心中逐渐屈服于强权的懦弱与冷漠,带着一点小市民“从众心理”的窃喜,默认这片浓雾挡住了良知与正义感。
这是无声的呐喊,以此证明我们真的在活着,而不是人形自动式造粪机。
电影熔炉优秀观后感2
《熔炉》:一部改变现实的电影
很久没有写较为长篇的影评,尽管此刻电影的数量越来越多,获取电影资源的途径和成本越来越低,但真正有深刻内涵和好处的并不多。以前看的最多的是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电影,但是随着观影阅历和思想成熟的加深,这些吹捧美国科技和个人英雄的爆米花电影,再也无法满足我对于电影的追求,于是我把目光瞄向了长久以来被忽略的韩国电影日本电影俄罗斯电影,长期以来我们都忽视了韩国电影的发展和成就,但是越是看韩国电影,就会越发感慨于他们的影视行业的进步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推动作用,真正敢于应对问题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而该不是掩盖这些现实表面光鲜的太平盛世。
据报道:在_年的韩国影坛,票房再创新高,总观影人次突破2亿,作为一个人口不足五千万的国家,这个观影数字令人咂舌。在票房排行前十位的电影里面,仅有一部《钢铁侠3》来自好莱坞,其余九部作品皆为韩国本土电影,韩国电影的类型愈发多元化,战争片、喜剧片、谍战片、家庭伦理片、古装片、惊悚片、警匪片等等,几乎每一种类型片都有相对应的高票房之作,韩影的发展势头之猛有目共睹。我看过的部分优秀韩国电影包括:《高地战》《追击者》《黄海》《国际市场》《素媛》《阳光姐妹淘》《太极旗飘扬》《欢迎来到东莫村》《七号房的礼物》《恐怖直播》《新世界》《老男孩》《隐秘而伟大》《共同警备区》《实尾岛》《辩护人》《奇怪的她》,每部电影都有不同的主题,或者是细腻温情的友情亲情,或者是在特殊历史战争中关于人性的思考,或者是大时代下小人物的命运和抗争,或者是让人战栗的犯罪下的反思,每部电影都给我留下深深的震撼和敬意,什么时候我们也能拍出这样的好电影。不要是国内投巨资铺排场面无内涵的场面片,也不要是美国好莱坞式的肤浅的文化推广式的电影,而是能够真切触动内息改变现实的好电影。
昨晚看过的《熔炉》就是韩国电影的一个代表作品,这部电影是真实改编于_年发生于韩国光州的真实案件。电影的开始就是浓浓雾气中的山区,烘托了电影的基调和后面即将发生的悲惨故事。姜仁浩是不得志的美术老师,妻子刚刚离开人世,目前照顾自己患有哮喘的八岁女儿,经过自己的教授介绍来到雾津慈爱学堂当聋哑智障儿童的美术老师。电影开始就在渲染不幸的基调,两个时间交错的镜头不断回闪,任浩为了躲避开远光灯的火车撞死了兔子,而一个男孩则在铁轨上迎着灯光走向呼啸而来的火车,在下车后看到了欢迎你来雾津的交通警示牌,雾气笼罩的晦暗不明的城市,清晨大雾弥漫的天气,撞死动物后的心惊肉跳,在修理站被喝酒归来的人权维护中心的柔珍刮碰到车子,电影从一个糟心的让人不安的慌乱的剧情开始。
我原本以为仁浩发现性侵儿童的罪恶,需要一个比较曲折或离奇的过程,不少电影也会采用这样的手法。但电影的节奏进展的明显比我预期要快得多。很快仁浩受到了明确的索要贿赂的要求,在校长室撞到了理解贿赂的警察,看到了朴老师毒打民秀的场景,听到了厕所了传出来惊恐绝望的叫声,在洗衣房里虐待研斗的校长妹妹,把研斗送到医院后仁浩叫来了柔珍,揭开了学校里多人性侵害聋哑智障儿童的黑暗罪恶。他们都曾以为证人证词明确的状况下,案件会很快得到相关部门的处理。但是很快电影就向我们传递了这样的信号:这件事没那么容易得到公正的处理。柔珍接连去市政厅、教育厅、警察局反应状况,期望得到及时尽快的处理。当她义愤填膺地质问的时候,躲在桌子后面的女办事员却慢条斯理地推诿职责,如果没有意外他们将在这样的不作为冷漠中耗尽热情和能量,最终也无法得到公正的处理。在电影中这时候恰好有首尔电视台记者来采访,透过舆论引起社会的轰动和高度关注,警察很快就把校长教导主任老师逮捕,或许我们会以为太好了,案件这么明确就应很快能够得到公正的处理。但是当警车上张刑警提醒他们要找有高官待遇的律师(从政府司法部门退休当律师的人,第一次打官司通常都会照顾打赢),观众就会意识到事情就应还
没这么简单就能结束。
校长是当地_会长老,其家族在当地甚至韩国都有十分广泛的人脉。开庭当天还有教会的教徒来抗议,控诉任浩他们是居心叵测地无赖,包括校长老婆吐口水在任浩脸上抓住柔珍头发厮打,最初开庭甚至都没有为聋哑儿童和家长安排手语翻译。但随着对于证人的审理,案情似乎朝着对原告有利的方向发展,校园警卫被证明此前有偷盗行为,而且自己已经缴纳了贿赂款,如果学校败诉自己将失去工作,所以跟校方达成默契掩盖真相,医院给孩子做性侵害鉴定的医生,是校长老婆所在高中校友会的干事,篡改的医学认定书,质疑另外的女孩宥利对于性侵害太淡定,而且症状是长时间性侵害,不可能在那么小的年纪被侵害,结果都被控方律师义正言辞地批驳,尤其是研斗在法庭上透过手语的方式,聪明地指认了校长,并且怎样自己确实能够听到音乐声,似乎案件已经完全倒向了任浩原告方。
但电影情节很快转变,从柔珍同事口中说出,校方已经找到民秀和宥利的父母和监护人,能够透过厅外和解的方式撤诉,等到柔珍前往民秀奶奶家期望说服他们时,校长妹妹已经提前透过赔偿金钱拿到了协议书,民秀和宥利都无法作证。仁浩也受到了自己教授的电话,在高档餐厅里见到了教授和对方律师,对方带给了金钱和工作岗位的诱惑,也隐隐告知他要顾及自己的工作和女儿的未来。我相信在这样的状况下任何人都会有动摇有犹豫有痛苦,就像仁浩从餐厅出来不停砸车窗玻璃一样,人性都是复杂的都有自己懦弱自私恐惧的弱点,如果电影把仁浩和柔珍表现的太完美,反倒是十分奇怪和虚假的,这样真实体现弱势群体寻求正义,是多么的不容易和艰难。在案件进展无比艰难的状况下,研斗告知仁浩校长办公室里似乎有录像,两个人带着期望前往学校,居然真的发现了记录了校长兽行的监控录像,当他们把这个递交给负责指控的检察官,并且对方承诺会提交给法庭的时候,他们似乎都松了口气,觉得在这样明确的证据下,罪犯们会得到公平的判决,自己对孩子的承诺作为人的尊严和对正义的坚信,也能够在终审中得到了结。
但电影展示的结局却是出人意料的,韩国电影在这些方面十分优秀,不是仅仅用杯具去赚取眼泪和票房,而是让电影十分有张力有可观赏性。法庭的审判完全出乎意料,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只是得到了十分轻的处罚,而且是缓期执行继续在学校任职。在飞来的鞋子各种咒骂欢呼混杂中,检察官猥琐惭愧地收拾东西溜走,在事后被告和律师在KTV饮酒庆祝的时候,被告律师最后透露了背后的黑暗。负责审案的法官是律师的同学,检察官则因为没有发展前途被他以律师工作职位收买,多么悲惨的黑暗现实多么让人压抑痛苦的结果。但是电影到那里还要把这种愤怒情绪推向高潮,民秀在自己的侵害得不到正义审判后,带着刀子找到侵害他的班主任,在铁轨上刺伤对方并且抱住对方被火车压死,仁浩和柔珍和学生家长到法庭抗议,抱着民秀遗像的仁浩被高压水枪冲倒在地,柔珍和家人们被警察拘捕,宥利和研斗在混乱中痛哭。一年后,仁浩在首尔谋生,受到柔珍的信件,里面写了孩子们得到更多关注,离开学校住在人权中心。仁浩恰好应对着雾津的宣传海报,欢迎来雾津,白雾的城市。这个雾就是掩盖住事实真相的迷雾,在金钱权利关系卑鄙中扼杀完美掩盖罪恶的迷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