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炉电影个人观后感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熔炉电影个人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熔炉电影个人观后感1
本来按照我的习惯,看完的电影写下的观后感只会在电脑上写,一般不放在网上,但是这部电影例外,我希望能通过我小小的努力,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部电影,知道这个故事。虽然很多时候我们努力的'结果都不如想象中那么圆满,甚至太过让人失望,但是,小小的力量也是力量,小小的努力也是努力,小小的爱心也能温暖人心。就像电影中最后的一句台词:“很多时候,我们的努力奋斗,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电影讲的是一个很离奇的事件,一所聋哑残疾儿童学校,披着慈善的外衣,其中的校长、老师却有好几人都对学校中的多位学生施行侵犯,证据确凿,受侵犯的学生也勇敢走出来,为自己进行辩护。可是,最终的现实还是非常残酷,尽管有两个大人怀着善良的心始终在帮助这几名聋哑儿童,可是校长强大的社会关系让他最终只是受到了十分轻微的惩罚,用钱就摆平了所有的麻烦。
直到最后一刻,我都希望像往常一样,看到正义被伸张,好人战胜坏人,可是没有,一直到结束,都满含着无奈和压抑。我从愤慨到同情,最后归于平静。虽然我早就知道,这社会的阴暗面不是我一个人想改变就能改变得了,即便是在电影里,也实在很难想出帮助弱者度过难关的办法,没有超人,不能随心所欲惩恶扬善,所谓法律也在很多时候被那些有权势的人利用了。这就是现实,残酷但是真实。
我知道在我们这些资源紧张,竞争激烈的社会里,生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虽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是君子,这世界有很多好人,可是坏人也不少,“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使得坏人生活下去更轻松,好人的空间则越来越小。但是,固执的我还是不愿意放弃,努力挣扎着,为自己的理想挤出空间,也与更多像我一样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努力!就算最终什么也改变不了,我也不想让这社会的阴暗面改变自己。
熔炉电影个人观后感2
这是一件触目惊心的真实事件,事情的结局比事件本身更加让人震撼。就像片中虚构的小镇雾津一样,整件事情从发生到发现到最终的结束,都笼罩在层层迷雾之中,虽然偶尔依稀能够见到阳光,但最终浓雾也未能散去。人们的雾中生活依然继续,整个韩国政府从体制到人员就是这场迷雾的制造者,也正是他们才会发生这样的惨剧,人们无力改变现状,但为了自己,他们就应反抗,也能够反抗!
《熔炉》的故事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影片改编自同名小说《熔炉》,小说却是以发生在韩国光州一所聋哑学校的性暴力事件为蓝本创造。一名新老师的入职,揭开了发生在残疾聋哑儿童福利学校的性暴力事件,而犯人正是这所学校的教职员工,上到校长,下到保安都参与其中,使这所本应当充满爱心的学校,变成了残障儿童的地狱。虽然实情被披露,虽然犯人走上了审判台,但最终因为“制度”和“人”,就应得到惩罚的人却逍遥法外。影片本身采取的是顺序的叙述方式,略带回忆,故事发展的也比较快,真相很快被揭开,但这些已经不是这部影片值得大家去关注的地方,影片的所有重点均直指真相本身和事件结果,这两点也是影片最让人无法忘却的地方,配合出色的灯光、剪辑和配乐,营造了一种压抑的气氛,让整个事件更加凝重。尤其是最终结果,所有人都期盼审判能有个光明结局,但随着故事的发展,所有人又都明白这些期盼变得十分渺茫,可当结果产生之时,你还是会目瞪口呆,心灵必然受到震惊。
除了事件本身,本片能够成功的另一因素就是演员的出色表演,男主角孔侑在整个过程中情绪的多重变迁,透过各种表情的变化表现的淋漓尽致。另外三个小演员的表现更是赞,这种事情本身不就应让孩子过多的接触,以免让他们在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但三个小演员都克服了事件本身对自己的影响,真正的表现出了在那样的一种状况下,一名聋哑儿童能够表现出的一切,值得称赞。
事件的结局的确让人无法理解,但从过程中我们其实能够依稀看到光明,毕竟他们抗争了,他们为自己争取了,他们也得到了支持,他们让事情公之于众,虽然结果并不理想,但相信所有人都明白事情的真相,也许这已经足够了。有时候反抗也许并不能得到一个理想的结果,但我们务必去做,为了自己。
熔炉电影个人观后感3
看完之后,内心的愤恨久久不能平息,_年韩国黄东赫导演的电影《熔炉》确实给观众以新的震撼:性,儿童,金钱,伪善这些名词成为最吸引观众的噱头。
在中国,人们总是谈性色变,就算是_年的这天,也难以确切地说中国已经完美地西化,彻底地解放了自己的最原始的欲望,能够面带笑容坦然无谓地谈起情色,中国主要的媒体——电视,所呈现的节目总是用心的向上的,满怀对生活期望的态度。
小的时候不明白,为什么电视剧情总是离不开“感情”这样的题材,仿佛人的一生最重要的就只有感情,主角们能够为了感情抛弃一切除感情以外的任何情感,感情是神圣的。长大以后,才发现艺术总归是艺术,情爱再伟大,也难以逃离残酷现实的束缚,现实生活中的感情更倾向于一种义务和功利,男男女女为了一时的快乐和冲动而把自己的私欲冠冕堂皇地称为感情,摒弃了原本属于自己的友情,甚至亲情。他们拥抱的是自己的贪婪和自私,把自己的欲望划分为神圣的境地,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入。时间是最残忍也是最明智的审判者,它让男人和女人看到了自己更巨大的欲望,不满足于现状,继续奋斗。所以,我们能够看到情侣们很快地结合在一齐,又很飞速地分离两地。金钱和地位是每个成年人都在追求的目标,于此同时大家都明白现实是不容许人们轻而易举地就实现自己的愿望。梦想的实现总是需要流血流汗的。《熔炉》让回避了现实的我们又再一次地感受到了前路的灰暗,人心的虚伪与狡诈。
对于儿童,我们能想到的词是弱者,_年的大部分孩子都是幸福的,至少他们赶上了中国的好时代,然而我们还是听到了少部分孩子们无奈的哭泣声。《熔炉》反映的是韩国的残疾儿童被慈善学院的校长以及主任、老师联合性侵害,在新来的老师们的帮忙下进行自我法律维护,讨还公道的故事。韩国是发达国家,把这样的题材以电影的形式反映出来,确实令人震撼:性侵犯是敏感的话题,儿童性侵犯更是敏感而又丑陋的话题。中国同样也存在这样的丑恶一面,然而却没有得到社会人士和政府的更有力地关注,媒体鲜有报道这样关于人性丑陋的新闻,所以,表面上看起来咱们中国确实是个中庸的儒士的国度,在那里我想到了鲁迅先生笔下的《肥皂》里面的伪君子,人性的阴暗和可怕。中国人是不容易向别人展示自己的赤裸的肉体的,就算病得很严重也要自己扛着,伪装着,直到腐肉慢慢散发出了恶臭,直到这个人的死亡。
电影塑造的丑陋形象是很深刻地,观众铭记了他们邪恶的不受人宽恕的嘴脸,只少我看完电影以后,充满强烈地愤恨,而这样的愤恨又无从得以发泄,愤恨世道的不公,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弱者与正常人之间的地位反差,美丽的人的外表下隐藏的是绝对的丑恶,弱者的无奈在于他们执着身体的和心理的缺陷,默默地不敢反抗。于是我们看不见弱者的眼泪和伤口,看到的只是社会的美丽的外衣展现的和平与阳光。其实,直到此刻,我也不敢大声地对自己说,我们的生活是光明的。我明白,暴风雨总是会在不经意间来到人们的周围,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原先阳光并不是一向都在他们身边,在身边更多的是黑暗的寒冷。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可告人的秘密,我不敢想象当那些秘密被公开后,大家会有怎样邪恶的举动。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人是能够出卖任何一个非己者的。我们需要掌握一个度,很多时候我们明白自己出卖的无非是自己的感情,并没有给受害者带来肉体上的伤害,所以我们便心安理得地践踏他人的感情。宣扬着自己的权益至上。
《熔炉》里面的孩子是可怜的,他们没有得到健全的父母的保护,慈善机构在这一刻让我觉得好恶心,他们没有得到社会更多更好地保护,在父母抛弃他们的同时,社会也就抛弃了他们。说实在的,我真的不觉得社会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从社会那里我们收到更多的是伤痛和眼泪。然而,这个社会,就是人的集合体,只是这个社会是除了父母以外的其他人构成的,他们对于与自己“无关”的人总是很冷漠,很冷漠。“没有任何人有义务对你好”这是此刻很流行的一句话,用于安慰那些刚刚失恋的男女们。当我们不谈感情,只谈义务时,我好想隐隐约约看到了社会将毁灭之时的昏暗,嗅到了世纪末的无氧气状态的恶臭,快要窒息。然而,现实呢?我们每个人都是另外一些人的压榨物,我们相互排斥,相互仇恨,相互斗争,目的只有一个——保护好自己。空虚的自己,一个没有感情的自己,一个灵魂丑恶的自己。任何国度都有自己的悲伤的故事,每一天都在上演,美丽的另一端是黑暗的逍遥。我们在这样的世界里举步维艰,“努力不让自己被世界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