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宁纪事2022》纪录片观后感及心得(2)
推荐文章
如期完成脱贫任务,要靠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要坚持精准扶贫,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在普遍实现“两不愁”基础上,全面解决“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同时我们也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真抓实干。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刻分析,聚焦实际、鼓舞斗志,也让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性艰巨性紧迫性。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广大干部群众表示,一定要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好,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闽宁纪事2022》纪录片观后感及心得6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这铿锵有力的八个字,饱含习近平主席对新一年的殷切期盼。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应当按照习近平主席的期望与要求,燃起坚定的奋斗信念,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奋斗无止境,要用决心筑牢奋斗的根基,用初心践行奋斗的意义,用恒心完成奋斗的梦想,绵绵发力、久久为功,将“奋斗”化虚为实,接续谱写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华丽篇章。
下定决心,立稳脚跟,让奋斗的根基更加牢固。
决心是改变的源头力量,在脱贫攻坚战中,中国共产党正是坚定了“愚公移山志”般的决心,量化攻坚任务,在泪与汗中砥砺奋斗取得了不朽的成绩。“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基层工作是所有工作开展的根基,刚接触基层工作的我在田间地头的穿梭中深深体会到做好基层工作如同“小蚂蚁啃大骨头”——任重而道远。因此,我们基层干部一定要下定扎根基层的决心,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在家长里短的交流中摸察民意,在田间地头的穿梭里强筋健骨,在基层一线的工作中迅速成长。同时,我们必须坚定攻坚克难的决心,燃起“啃下硬骨头”的信心,才能在推进新的工作开展中立稳脚跟,量化任务,规划蓝图,完成使命。
坚守初心,牢记使命,给予奋斗不竭的精神动力。
“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子,我们必须永远不忘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要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我们胜利前进的不竭源泉,作为基层干部,我们与群众联系最为紧密,必须从思想到行动上始终贯穿“为民”二字,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以牢固的公仆意识践行初心,终生不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每一段旅途中披荆斩棘,给予奋斗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一步步走向胜利的彼岸。
树立恒心,坚韧不拔,给奋斗插上克服万难的翅膀。
“山溜穿石”不止因其力量,更因其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磨杵成针”不止因其力度,更因其坚持不懈,持续发功。“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80多年前,我们的前辈夜渡滔滔于都河,脚踏万里长征路,用生命绘出改变中国前途命运的史诗。“唯有风雨兼程,才能无愧于人民重托,才能让我们的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基层工作环境艰苦,工作周期长,成果收效慢。作为基层干部,我们必须要有一颗坚定不移的恒心,用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贯穿工作始终,牢牢遏止各种退缩软弱之风,用坚韧不拔的意志击退“狂风骤雨”。
“生命不止,奋斗不息”。新的一年仍需不断奋斗,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用奋斗去填满,祖国的伟大复兴需要用奋斗去实现。我们要用决心谱好奋斗的开篇词,掌稳方向的舵盘;用初心贯穿奋斗的始末,连接繁茂的根与叶;用恒心谱好奋斗的高潮部分,荡出波澜壮阔。
《闽宁纪事2022》纪录片观后感及心得7
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疫情防控,中国人民手连手众志成城、青年干部心系心奉献无私;无论是乡村振兴,还是创新发展,青年干部都要担当好使命职责,书写好壮美新篇。作为一名基层青年组工干部,学-新年贺词,践行新时期使命担当,在基层既能“吃苦”、又能“品甜”,才能得出发展“真滋味”。
在基层吃得勤勉砥砺“苦”,披荆斩棘向前。
2020年是注定不平凡的一年,无论是疫情防控“一个螺丝不能松”,还是打通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干部都体现着坚守与付出。“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作为青年组工干部,更应该从2020年的经验成果中汲取精神能量,把基层作为工作耕耘的“广阔田野”,扎根深入,勤勉躬行,为新的一年把基层工作做得更好、更牢、更有力而不懈奋斗,能“流汗”、能“吃苦”,攻坚克难、打通问题。
在基层品得为民奉献“甜”,矢志初心不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百年不改的初心信念,是红色基因永续传承的坚实内核,只有以人民为中心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建设。“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作为青年组工干部,要在基层工作中“弯得下腰”,为人民奔波付出就是最甜的,解决人民难题看百姓露出笑脸就是最幸福的,只有把为民初心落实到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才能让基层组织工作涌活人民的“新活力”,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在基层获得发展担当“真”,继续乘风破浪。
“长风破浪正此时”,我们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处,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点,惟有在基层锻炼发展自己,成长为合格的“组工担当”,才能符合时代要求与发展需要,在高质量发展、高效率落实中乘风破浪、勇立潮头。广大青年组工干部应该把基层工作作为“磨刀石”,迈开双腿、竖起耳朵,通过实践和民声来改进自己的工作思维与方式方法,把组工发展作为乡镇“日常”,努力成为乡镇基层的“活跃因子”。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民辛苦为民甜。”只有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昂扬为民服务的信念,才能在实干作为中写得真章,展现青春的坚实担当。
《闽宁纪事2022》纪录片观后感及心得8
由习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亲自指导、亲自设计、亲自推动的闽宁扶贫协作,20多年结出了丰硕成果,更在闽宁人民心中播下了友谊的种子、开出了鲜艳的花朵。今后,大家要继续以如海般的豪迈、如山般的坚韧,续写闽宁合作新篇章。
早在闽宁结缘之初,福建农林大学便参与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福建农林大学校长兰思仁担任福建专家服务团团长,先后10多次带队前往宁夏固原调研。“读了《山海携手圆梦小康》这篇报道,我倍感亲切,倍感振奋。”兰思仁说,福建专家们把对固原人民的深厚感情化作巨大的工作热情、责任与担当,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六盘山区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中来。大家常常一到固原就马不停蹄地开展工作,每天工作到凌晨,候机室、飞机、汽车上都是专家团队的办公场所。他说:“今后,我们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不断振奋精神、鼓足干劲,持之以恒地以科技助力固原‘四个一’林草产业,努力将其打造成为新时代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样板项目,为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福建省罗源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林家枢是福建省第六批、第七批援宁挂职干部,也是闽宁协作24年来,第一位连续两批在宁夏挂职的干部。“4年援宁挂职生活,拓宽了我的视野,增强了我的能力,锤炼了我的作风。”林家枢说,从宁夏回来后,自己对困难群众的感情加深了,对西部干部的理解增进了,对西部多了一份牵挂。他表示:“《光明日报》的报道让我重温那段难忘而又充实的岁月。闽宁团结协作之桥给我们留下的精神力量,始终催人奋进,让人受益终生。”
银川市通益石材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艺强是福建安溪人,他深刻感受到东西部协作带来的“化学变化”。1998年,年仅21岁的陈艺强,身上怀揣着向亲戚朋友借来的3万元钱来到银川。目前,他所在的宁夏海峡建材市场已经是宁夏最大的建材市场。“这篇报道让我产生了深深的共鸣。”他说,24年来,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持续努力带来了历史性变化,福建的援宁干部带来了全新的开放理念、务实的经验、先进的技术、雄厚的资金、造血的模式,帮助许多宁夏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
福建省妇联副主席陆菁曾担任福建省第十批援宁工作队领队。始终情牵闽宁合作的她告诉记者,日前,闽宁两省区妇联签订《2020年闽宁妇联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合作交流协议书》,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签订《闽宁合作资助贫困女生项目协议》,两省女企业家协会签订新一轮合作框架协议。她表示:“我们要以更大决心、下更大力气打造闽宁扶贫协作升级版,继续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前列,帮助宁夏贫困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人民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读了报道,闽宁合作奋力攻坚战贫的感人故事也让每位电力援藏人员深深触动,振奋了身在高原的拳拳赤子心。”林志雄是国网福建电力对口帮扶西藏林芝的一名员工,正在积极参加国网福建电力对口帮扶林芝“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电网建设。他说,一定要大力弘扬闽宁合作“接力攀登”“敢于牺牲”的精神,在脱贫攻坚,民族团结的道路上努力奋斗,用实际行动诠释八闽儿女的责任担当。
《闽宁纪事2022》纪录片观后感及心得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