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和平第四集英雄赞歌观后感五篇
推荐文章
《为了和平》第四集是英雄赞歌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人的故事,他们不愧为祖国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坚强卫士,无愧于“最可爱的人”的光荣称号。今天小编整理了为了和平第四集英雄赞歌观后感五篇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为了和平第四集观后感1
“一位革命老兵,就是一部红色教科书。”初夏时节,湖北省军区孝感军分区组织官兵、职工走近部分荣立过战功的离退休干部及其亲属,通过聆听他们的战地故事,学习他们的忠诚坚守,传承他们的红色基因。
一生只讲黄继光
“我曾问父亲,您一生作了多少场报告?父亲回答:没有一千场,也有七八百场。”万福来之子万爱军指着父亲作报告的照片说。
万福来是黄继光的老连长,在上甘岭战役中亲眼目睹了黄继光壮烈牺牲的过程——
1952年10月19日凌晨,上甘岭597.9高地零号阵地再燃战火。经过连续突击,连队仅剩下16人。敌人4个子母堡火力凶猛。黄继光主动请战,他和吴三羊、肖登良3人利用弹坑和敌人射击间隙隐蔽前进。在炸掉3个地堡后,吴三羊牺牲,肖登良身负重伤,黄继光则带伤向最后一个大地堡爬去。
敌人集中火力向他猛扫,在爬到离地堡五六米远时,黄继光奋力投出一枚手雷,硝烟把地堡和人影都遮住了。他继续从侧面爬向地堡,向战友们呼喊一声后,张开双臂,猛地扑向敌人的机枪眼。霎时,敌人的机枪“哑”了。
“同志们,冲啊!”万福来见状,立即带领战士们冲上去,全歼敌人。
1952年10月30日,万福来在率领战士冲锋时负伤。
“父亲从不谈自己,一生只讲黄继光。”万爱军说,1953年春节前,万福来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医院转到上海做手术。期间,上海麦伦中学(后更名为上海继光中学)得知万福来带连队攻打上甘岭主峰阵地的事迹,便邀请他去作报告。
就是在这场报告会上,万福来第一次详细讲述了黄继光的英雄事迹。后来,他又应邀作了多场报告,黄继光的名字通过报纸、广播迅速传遍大街小巷,闻名全国。
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万福来一直把弘扬黄继光的精神当作自己的责任,无论在哪里,只要有机会,他就讲黄继光的故事,直到2004年去世。
用嘴给伤员喂药
“这是45师宣传科拍的我用嘴给伤员喂药的照片……”谈起60多年前那段烽火连天的日子,电影《上甘岭》卫生员王兰的原型、82岁的王清珍难掩激动。
1951年初,15岁的王清珍踏上抗美援朝的战场。她回忆说:“我本来想去前线打仗,首长说后方更需要女同志。好,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于是,她成为志愿军45师医院的一名卫生员。
最让王清珍难忘的还是上甘岭。1952年10月,王清珍被安排到前线坑道救护危重伤员。
一位战士的腿被炸断,血流不止,王清珍边流泪边为他止血、缠绷带。战士忍着疼痛说:“给我唱首歌吧。”王清珍唱起了《南泥湾》。
“但是第二天,这位伤员由于失血过多,还是牺牲了。”说到这里,王清珍语气沉重。
侦察排战士曹忠林,双眼被炮弹炸伤,身体严重烧伤。王清珍喂他吃药,他张不开嘴。王清珍就先把药嚼碎,含点水,口对口喂他吃。喂药后,王清珍又用同样的办法给他喂面条。
还有一回,王清珍护理一名刚动完腹部手术的重伤员。夜里,伤员要小便,王清珍拿罐头盒给他接,他怎么也排不出。王清珍帮他插了导尿管,还是不行。王清珍便用嘴含着导尿管,将尿吸出来。伤员流着泪说:“就是亲妹妹也难做到这样!”
王清珍的出色表现,受到志愿军官兵的广泛赞扬。她荣立二等功,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战士荣誉勋章。
从此爱上吃辣椒
17岁那年,李国增参加解放军,成为华北独立团独立营三连的一名战士。
1948年平津战役打响。“我参加的第一场战斗是唐山战斗。当时连队只有老兵才有枪,新兵一人发2枚手榴弹。”88岁的李国增对此记忆犹新。
那一仗,李国增缴获敌人2支步枪,获嘉奖一次,并奖励缴获的步枪一支。从此,他成了有枪的战士。
1949年2月2日,李国增光荣入党。就在那天,他所在的独立营和40军的一个师奉命开进北平城(现北京市)。李国增回忆:“上午10时,部队从北平的东门集结进城。进了永定门后,道路两旁人山人海,市民争相欢迎解放军。”
1949年4月,被编到13兵团警卫营当班长的李国增随部队南下,过黄河、渡长江,一路拼杀。他尤其难忘广西战役的艰苦。
“我们经常几天几夜不睡觉地急行军,创下一天一夜行军90公里的记录。”李国增说,当时背着米,但没有时间做饭,我们饿急了就抓一把生米送进嘴里;大家连解小便的时间都没有,为了不掉队,经常边走边就地解决。有的战士走着走着睡着了,就像劈柴一样倒下。后来部队每天给每人发2个干辣椒,困极了就咬一口,一辣就不想睡觉了。李国增说,他爱吃辣椒的习惯就是从那时起养成的。广西战役胜利后,李国增又参加了广西剿匪,身上多处负伤,3次荣立三等功。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李国增告诉笔者,每逢建军节,他都彻夜难眠,想念那些牺牲的战友,也在心里一遍遍问自己,还能再为人民做些什么。
为了和平第四集观后感2
在电影中有这样一个细节让我为之动容:由于敌人的封锁,部队严重缺水,战士们的嘴唇都干裂了。上级领导派来送水的小分队,队员们一个个牺牲。之后,师长派人历尽千辛万苦才送上一些萝卜,并特意送给连长两个苹果。虽然连长自己是那样干渴,却把两个苹果分成许多片,分别送到全连每个战士的手上……
看到那里,我的眼睛湿润了。战士们在那样饥渴的状况下,没有忘记自己的战友,这种阶级友爱是多么高尚。此时,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同学和同学之间必须要团结友爱,不能这天同这个吵嘴、明天同那个打架,否则就会没有朋友,会变成“离群之雁“。这部电影让我真正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和大家齐心合力,拧成一股绳,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价值,相应地,自己得到的也将会是最多的。
上甘岭,是朝鲜的一个小村庄。在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上甘岭地区依托坑道工事,打败了美韩两国组成的“联合国军”。
《上甘岭战役》这部影片中,七连坚守的主峰阵地情况令人时时刻刻都感到危急。七连伤亡十分惨重,师部不得不派出八连去接应七连。当八连连长张忠发来到阵地时才发现七连连长和大部分战士已经牺牲,只剩下被打瞎了眼睛的指导员趴在岩石上指挥着几个战士。八连接过阵地,在短短一个上午的时间里就受到了敌军的二十三次攻击。八连不得不撤回坑道,过起了坑道生活。
在坑道中由于被敌军封锁,八连的战士不仅要时刻准备战斗,还要忍受渴与饿。可以战斗的战士在一天天削减,连长张忠发不得不让几个战士冒着生命危险去山下抢水,可是每一次那几个战士都被敌人的机枪打死了。个个战士的嘴唇都干裂了,就连连长也是如此。
我不禁想到了脚下的土地,这土地是千千万万个战士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的!没有他们,我们一定还生活在被侵略者欺凌的困境中。那时的战士个个都被渴与饿威胁着生命,今天的我们吃得饱、穿得暖。这样的条件,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呢?这些虽然都是半个世纪前的战争故事,虽然今天的祖国已经强大起来了,但是作为一名中国人,不应该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而应该讲屈辱的历史化作前进的动力!前进吧,做一个好孩子;前进吧,做一个好少年;前进吧,做国家坚实的栋梁!
此时此刻,我的耳畔响起了那激励战士和渴与饿、和敌人作斗争的名曲,“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为了和平第四集观后感3
为了整体利益牺牲自我,是邱少云留给人民军队的精神财富,也是邱少云生前所在连官兵多年来严守纪律的生动写照。
现代战争,当年的战场环境难以再现,但英雄特质可以延续。和平时期,昔日的英雄壮举难以复制,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抉择,常常遇到。长期以来,九连一茬茬官兵想大局、顾大局、为大局,自觉在大局下行动,用实际行动传承邱少云精神。
胸怀大局就不能意气用事
几年前的一件事,连队官兵至今印象深刻——
那次演习中,列兵张浩为了给在战斗中被判“阵亡”的班长赵梓博“报仇雪恨”,不顾上级的整体部署,一下子从单兵掩体中冲出来,直插“敌”阵地。尽管他一鼓作气消灭了5个“敌人”,却把所属战斗小组整修工事、防敌反扑的命令抛在了脑后。
“功是功,过是过。孤胆英雄精神可嘉,但缺少全局观念,就无法形成整体合力、实现联合制胜。”战斗结束后,九连党支部以作战勇猛为由为张浩报请旅嘉奖一次,同时也对他意气用事的行为记了一次警告处分。
张浩自然做出了深刻检查,更多的官兵则从中吸取教训。连队并未就此罢休,举一反三组织官兵进行深入讨论。大家结合邱少云战场上为了大局牺牲自己的事实,反思、查找平时意气用事的现象。通过教育,官兵明白:胸怀大局就不得胡来,必须事事依规依矩、遵规守纪。
在营区,法规制度、上级要求就是大局。九连官兵执行上级各项指示、落实各项要求,态度坚决、质量很高。官兵想问题、办事情、做决定,首先考虑是否合法合规,自觉在大局下行动。
在野外,军人形象就是大局。前年,九连在青藏高原驻训,把营区设在一片草场附近。当地牧民起初担心草皮会遭到破坏,但令牧民没想到的是,连队驻训第一天就表示:宁可多绕路,也不能损坏草场植被。连队设置了10多个保护草皮的警示牌,直到驻训结束,草场都完好无损。牧民们对此称赞不已。
在少数民族地区执行任务,民族团结就是大局。一次驻训期间,少数群众受不法分子蛊惑煽动,多次对九连官兵无理谩骂,甚至投掷石块、牛粪,有的战士被砸得头破血流,但官兵一直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保持高度克制,深深感染了当地老百姓。玉树抗震救灾期间,九连经手上百吨救灾物资,无论多渴多饿,物没动一件、水没拿一瓶;抢救清理出价值1000多万元的贵重物品和现金,都逐一登记造册,全部完璧归赵。
尽好应尽之责就是支持大局
2010年玉树抗震救灾后期,九连官兵奉命到村民扎西家清理废墟。扎西告诉大家,他家的牛粪被埋到了地下,请求战士们挖出来。“牛粪最多就是个肥料,花那么大的人力去挖值得吗?”一些战士心里犯起了嘀咕,不好好干。
“平时,为人民服务总是挂在嘴边,这点小事都干不好吗?”时任连长田文武对大家说:牛粪对于高原牧民来说是个宝,做饭、烧水、取暖全靠它。帮助受灾群众排忧解难就是我们的职责,群众需要就是大局,就必须全力以赴去完成。一席话说得不少战士羞愧地低下了头。
接下来,战士们没有工具的就用手刨,很多牛粪还没有干透,黏在手里很不是滋味,但是再也没有一个人抱怨。
对基层官兵而言,大局是什么?服从大局应该怎么做?
“一说顾全大局,起初有战士认为那是领导的事,作为普通一兵,只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即可。这一认识是不全面的。”九连指导员王天利说,连队一直教育官兵,顾全大局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关键在于行动,干好本职工作、尽好应尽之责,就是服从支持大局。
大局观念,在实践中牢固确立。前年高原使命课题训练展开前,连队干部见班长胡鹏身体不适,计划安排他留守,让副班长马攀登代行班长职责。
“上高原训练机会难得,作为班长,不但不能缺席,还要把工作做好,这是对大局最大的支持。”考虑到本班担负着连属火器实弹射击数据采集的重任,而且副班长有副班长的职责,胡鹏坚持奔赴高原。
在九连,官兵除了干好本职工作外,还爱多管“闲事”。连队门把手坏了有人主动修,楼道灯不亮了第二天肯定会亮,晾衣场的衣服被风吹落在地很快有人捡起来……不以事小而不为,不以人不知而不为。九连官兵人人把自己当成连队的主人,为连队建设的大局尽心尽力。
为了大局难免会牺牲奉献
现任三营营长田文武从九连土生土长,先后在三班当战士、班长,提干后当排长、连长,在九连工作了12年,受邱少云精神的影响很深。训练场上,他不愧是一个血性男儿。但一说起对家人的三次愧疚,这位钢铁硬汉忍不住泪流满面:一是小孩出生8个月才见第一面,二是小孩骨折一个月后才知道,三是前年家属做手术照顾不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