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商人电影观后感范文(2)

关键词: 威尼斯商人,威尼斯商人观后感,威尼斯商人观后心得
涵樱0 分享 时间:

鲍西亚应该是最悲剧的人物。她漂亮、睿智,但却逃脱不了婚姻的裁决。她不俗的智慧在择偶方面却笨拙迟钝。像巴塞尼奥这样的人渣却可以成为她的王子,可见她的眼光真是差的可以。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她身处孤岛,没有与男子交往的机会,在爱情这门实践学科里严重缺乏经验。你还能指望她选择什么呢?

她在婚姻上的被动来源于他父亲留下的那三个不靠谱的箱子。失去了选择的她,在择偶上有一种近乎自暴自弃的无奈——如果不知道内心,那只能挑个养眼的了。我曾私下做过调查,发现只要有点文艺细胞的人都会选择铅质箱子。看来如果鲍西亚换到现在相亲,真有可能是“先到先得”了。

至于巴萨尼奥这个畜生,我几乎都不想提这个东西。荒淫无度、卖友求亲、虚情假意、吃软饭,男人能丢的脸都让他丢光了。可怜的鲍西亚啊,你哪里知道,今天他可以为了你把安东尼奥的心脏放在夏洛克那里寄存,明天就能为了相亲,把你都给卖了。

安东尼奥是我琢磨不透的一个人物,说他天使般的心肠,可是却对夏洛克那么刻薄;说他乐善好施,可是却拆夏洛克的台,让他蒙受损失。你可以说这是富有正义感的表现,可是我看更像是头脑简单的产物。他对问题缺乏深入思考,使得他那偏激的正义除了加剧民族间的仇恨,毫无用处。最后,差点落到个差点被剖腹挖心的下场。

安东尼奥的另一个性格特点是冒险精神,或者说的确切些是玩命的赌博精神。敢把自己的全部家当全部压上的人,搁置今日,似乎更适合在股票、期货市场摸爬滚打。从这个方面可以看出,安东尼奥这个人更像是一个暴发户,而且还是能往别人脸上吐口水那种没素质的。难怪挑朋友的眼光也那么差,被挖了心也是活该!

威尼斯商人电影观后感4

夏洛克的复仇虽然和他的贪婪本性有关,但是也同时受到宗教冲突的影响。夏洛克爱钱,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当法庭决定没收他的财产的时候,他说:“拿走我的钱就是拿走我的一切。”他确实如很多文学评论中所说,是个爱财如命,唯利是图的商人。可是对于一个没有自己的土地,生活中又处处遭到歧视和迫害的人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什么才是安身立命之本?毫无疑问,答案就是金钱。而且对于犹太人来说,金钱就是一切。在历史上,犹太人和金钱的故事比比皆是。“钱并不只决定社会等级,更决定他们能否生存下去。”,也就是说,如果没有钱,他们的生活就没有保障。如果理解了这些,如果从现实和历史两方面去分析,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夏洛克的“唯利是图”了。在和-安东尼奥以及巴萨尼奥的交锋过程中,夏洛克虽然备受歧视羞辱,但他也都是默默忍受了,不忍又怎么办呢。

当然,我们现在会说,人可以有着更高的追求,夏洛克长期遭受的不平等和歧视是夏洛克可以报仇的充分但并不是必要理由。但是我个人仍然以为,这是一群-对一个异教徒的群起而攻之,即便鲍西娅利用自己的聪明智慧把案件翻转,但是夏洛克作为一个坦荡的真小人,他确实是悲情的!所以,夏洛克这个人物,不能简单地以正面或反面人物做评,他是一个综合立体又复杂的形象。

安东尼奥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同时也是一名正直、善良的-。他严格遵照《圣经》的教导,怀着一颗仁慈之心,借钱给需要帮助的人,却从不收取利息。为了帮助朋友巴萨尼奥,他宁可冒着生命危险向邪恶的夏洛克借高利贷。在法庭上,安东尼奥仍然恪守-的教义,信守约定,忍辱含垢,坦然面对死亡,并且在最后关头拯救了想置他于死地的夏洛克。显然,安东尼奥也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的-。 但是安东尼奥的宗教偏见我们也是不能苛责的,作为一个-,放贷不收利息,这一行为到底是否符合“借钱之道”,真的很难说。在-义中,放贷是不符合基督精神的,所以,对于安东尼奥而言,他的行为只能叫做施爱,其精神还是值得嘉许的。只不过在夏洛克看来,这确实是夺人财路之举。

另外,不知道莎士比亚是不是故意绕了个圈子,作为-,秉承基督精神,对于自己的身体,是不可随意处置的,因为-教义说得很清楚,-不得自杀或伤害自己,否则,他们的灵魂会下地狱,因为他们的肉身已经与圣灵融为一体。既然是忠实的基督子民,安东尼奥怎么会不知道这个呢,但他却如此自负,以为自己不会输,只是他没想到这个“万一”,一旦照约处罚,就等于在实际行动上背叛了自己的信仰。而狡猾的夏洛克深谙其道,设计这样一条复仇之路,确实阴险毒辣,但也是用心良苦。

威尼斯商人电影观后感5

即便你没有看过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剧本的原著,你也一定知道那个犹太商人夏洛克的丑恶嘴脸,他贪得无厌、爱财如命、残忍狡猾,一心要置那个有着天使般心肠的安东尼奥于死地。这个人物的形象深入人心,似乎已经成了一个塑像一般,再无翻身之地。

然而看过 Al Pacino 演的《威尼斯商人》之后,让我对夏洛克、对《威尼斯商人》、甚至对犹太人开始有了新的认识。

由 Michael Radford 导演的这部《威尼斯商人》可谓是对传统的一次颠覆。该剧由 Al Pacino 出演夏洛克,他把那个处于社会底层、空有钱财却没有社会地位、努力想要赢得属于自己的个人尊严而不得的犹太人刻画的让人心酸。

我以为导演为了达到这一效果,多少对原著进行了或大或小的改编,然而在看过原著后才发现,原来导演是在完全尊重原著的立场上拍摄的,如果说有所改动,那也不过是站在一个更公正、更客观的角度来讲述这个大家早已耳熟能详的故事。

夏洛克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究竟为了什么而非得要安东尼奥的那一磅肉呢?似乎这也不合乎作为一个唯利是图的歼商的所为啊。

有一点是原著和电影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却不为广大读者所知的,那就是在那个时代的欧洲,犹太教和-的冲突。犹太人遭到迫害并非始于希特勒,事实上这个民族从诞生之初就磨难重重,而在中世纪-在得到罗马帝国的认可,并奉为国教后,对于同源的犹太教的迫害就变得更加疯狂和合法了。

首先犹太人只能住在国家制定的地方,白天不能随便出入公共场合,如果要出来,一定要头戴红色小帽,以示于和-徒的区别;其次犹太人不能拥有自己的财产,即便你再有钱也不能有一间属于你自己的屋子,所以犹太人唯一拥有的就是钱币,我想这也是造成犹太人为何如此锱铢必较,又为何生财有道的重要因素吧,因为他们要面临的风险和不定因素实在太多,没法得到世俗和法律的承认,没有财产、没有地位、没有尊严,他们能做的也许只有尽可能的储备金钱,来抵抗那些无法预计的风险。

影片一开头就是一群-徒在叫嚣要将犹太教人赶尽杀绝,然后本片的主角安东尼奥向试图与他说话的犹太人夏洛克吐了一口唾沫,并露出“你也配和我说话”的鄙夷的眼神(这个情节在原著中也有交待)。记得我当时很震惊于这个情节:天哪,你不是那个有着金子般的心肠的安东尼奥吗?你怎么可以如此对待一个不过是想与你说句话(甚至你还不知道他将要说话的内容)的犹太人?你天使般的心灵难道只对与你同类的-徒敞开吗?既然犹太人在您高贵的心中是如此的不堪,你又何苦向他们开口借钱,所以当夏洛克指责安东尼奥的时候,我会认为这是安东尼奥应得的责骂,因为他的心并不像他所标榜的那样清澈、高贵——


34594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