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行测技巧半真半假型题目的解法
无论在公务员行测考试还是事业单位行测考试中,各位考生总会遇到一个名叫“逻辑判断”的“拦路虎”,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国考行测技巧半真半假型题目的解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国考行测技巧半真半假型题目的解法
例:赵明、钱红、孙杰三人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录取。他们分别被哪个学校录取的,同学们作了如下的猜测:
同学 A 猜:赵明被清华大学录取,孙杰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
同学 B 猜:赵明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钱红被清华大学录取。
同学 C 猜:赵明被北京大学录取,孙杰被清华大学录取。
结果,同学们的猜测各对了一半。
那么,他们的录取情况是:
A.赵明、钱红、孙杰分别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录取
B.赵明、钱红、孙杰分别被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
C.赵明、钱红、孙杰分别被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
D.赵明、钱红、孙杰分别被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清华大学录取
【解析】方法一:每一个选项都给出了三人分别来自哪里,我们应该自然而然想到代入排除法,因为题干的条件真假性不确定,所以没法直接排除,可以采用代入法,4个选项代入题干后,可以使得同学A,B,C的话各对了一半,即为正确答案,过程略,答案选A。
方法二:正向假设。假设A的前半句话正确,则赵明去了清华,孙杰没有去北师大,那么孙杰去了北大,钱红只能去北师大。此时,B,C两人的话都全错,不符合题干的半真半假条件。
方法三:利用朴素逻辑的突破口思维。观察三人所说的六句话,发现赵明被描述的次数最多,且所猜学校各不相同,这就意味A,B,C三人的前半句话总共是一对两错,三人的后半句话共两对一错,其中A,C两人后半句话在描述孙杰,不可能都对,所以后三句话错的那句应该在A,C的后半句里面,则B的后半句话为真,前半句为假。此时,钱红去了清华,赵明没去北师大,那么赵明去北大,孙杰只能去北师大,答案选A。(也可从清华大学被描述了三次去突破)
方法四:找某个人的一句话是否可被类似地分为另一个人的两句话。B猜赵明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而A猜赵明被清华大学录取,孙杰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假设B的前半句话为真,那么A的两句话就都错了,不符合题干条件。所以B的前半句话一定为假,后半句话为真,此时可以选出答案A。(其实,B的后半句为真,可以排除B,D两选项,B的前半句为假可排除C选项,答案选A)
方法五:找唯一被描述一次的人。题干告诉我们,三人的话半真半假,即六句话中有三句真话,三句假话。三人所说的六句话都不一样,且都是肯定的描述,所以三句真话一定是各自在描述赵,钱,孙所去的学校。钱红被描述了一次,钱红所在的那句话一定为真,即B的前半句话假,后半句话真,答案选A。(由于三人各自对应一个学校,也可以找唯一被猜了一次的学校)
国考行测技巧:实验型题目削弱、加强分析
例题分析 【例1】老张为了试验某品牌化肥的效果,把自家的稻田分成东边、西边两块,在东边地块施肥,西边地块不施肥。水稻收割后,东边地块亩产700公斤,西边地块亩产400公斤。因此,该品牌化肥能有效增产。
以下最能反驳上述论证的是( )。
A.东边地块的土壤肥力原本就比西边地块高
B.东西两块地种植的是同一种品种的水稻
C.东边地块的水稻遭受过病虫害
D.老张收割西边地块的水稻先于东边地块
【解析】A。结论:该品牌化肥能有效增产。论据:老张把自家稻田分成东边、西边两块,在东边地块施肥,西边地块不施肥,水稻收割后,东边地块亩产700公斤,西边地块亩产400公斤。A项:东边地块的土壤肥力原本就比西边地块高,说明了两块地本身的性质就不一样,既然基本条件不一样,施用化肥培养出来的稻谷产量就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削弱论证,所以A保留;B项:东西两块地种植的是同一品种的水稻说明水稻的一致性,排除了其他影响因素,对题干论证加强,不选;C项:东边地块水稻遭受过病虫害,说明在遭受虫害的情况下还能高产,证明是化肥的功效,对题干论证进行了支持,不选;D项:说明西边和东边的收割时间有差异,但先收割和后收割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是不明确的,不选。故正确答案为A。
【例2】来自慕尼黑的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科学家研究了智商相差较大的72名女性和88名男性,共160位成年人的睡眠模式,并对他们的推理和解决问题能力进行测试。发现质量好的夜间睡眠能够促进女性的智力发展,而对于男性,一个长时间的下午觉则更有效果。科学家们认为这与男女激素和大脑构造的差异性有关。
以下哪项为真不能支持上述结论?
A.女性晚上的慢波睡眠与白质(中枢神经系统的元素组成)完整性有很大关系,而这又直接与高智商有很大关系,但是,在男性身上则没有这种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