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行测的易错点(2)
例2:有100名员工去年和今年均参加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次。今年考核结果为优的 人数是去年的1.2倍,今年考核结果为良及以下的人员占比比去年低15个百分点。问:两年考核结果均为优的人数至少为多少人?
A.55 B.65 C.75 D.85
【答案】B。中公解析:总人数为100人,今年考核结果为良及以下的人员占比比去年低15个百分点,说明今年考核结果为优的人员占比比去年高15个百分点,如果设去年考核结果为优的人数为X,则今年考核结果为优的有1.2X,根据分析有,求解X=75,则1.2X=90,所求为两年考核结果均为优的人数至少为多少人,根据容斥极值公式为75+90-100=65,故本题选B。
例3:甲车上午8点从A地出发匀速开往B地,出发30分钟后乙车从A地出发以甲车2倍的速度前往B地,并在距离B地10千米时追上甲车。如乙车9点10分到达B地,问:甲车的速度为多少千米/时?
A.60 B.45 C.36 D.30
【答案】D。中公解析:乙追上甲时距离B地10km,追及路程加10km即为全程;同时如果如乙车9点10分到达B地,乙40分钟行驶了全程。根据此可构造等量关系。设甲车的速度为X,则乙车的速度为2X,可列方程为:,解得X=30,故本题选D。
方程法是我们从小学一直都在学的方法,对我们来说非常熟悉。应用广,实用性强,是它的特点,后期需要对此方法多加练习,达到学以致用,除此之外还需要具备挑题的能力,方能在实战中取得先机。
国考行测中数量关系与资料分析时间分配
首先,我们要清楚一个原则:因为不同考生的目标分数和擅长部分各不相同, 答题时间分配因人而异,以下方法只是对于大部分考生的建议。在实践中,考生仍需要自己通过模考总结,调整出来最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方案;同时通过定期模考把自己的时间分配方案固定下来,不建议在考试时,临时调整。
下面中公教育就资料分析和数量关系说一说建议使用的时间。
资料分析(一般20题 参考时间:28-35分钟)。如果题量不是20题,按比例折算即可。国考中,资料分析通常是4篇资料,建议每篇资料使用时间大约7分钟,考虑到综合类题目,四篇材料共计用时28-35分钟。同时提示考生,不可只关注总用时,而是要有意识的控制每篇资料使用的时间,以防出现前两篇用时超过25分钟,导致后面两篇材料因时间仓促,准确率不高。建议在处理每篇资料题目之前,使用30-60秒的时间浏览材料。梳理每部分材料的关键词,请考生一定不要略过此步骤,这个步骤会使考生在之后的查找数据环节更有针对性,进而节约更多时间。另外,在处理综合题目时,可以遵循“先查后算,先易后难”的原则,即先处理无需计算的选项,如果其中没有答案,再处理计算相对简单的选项,大概率其中有答案或者这个步骤结束,三个干扰项能够被识别出来,可以通过排除法得到最终选项。
数量关系(一般15题 参考时间10-15分钟):建议将处理数量关系题目的时间调整到整场考试相对靠后的位置,以免一不小心占用太多时间,影响整张试卷的分数。对于特别擅长数量关系部分的考生,根据自身合理安排做题顺序即可。做数量关系部分题目时,先挑选熟练掌握的3-4题,用10-15分钟将这几道题目做对,其他题目可以结合一些技巧进行选择。至于如何进行选题,建议考生选择难度相对较低的题目和自己擅长的题目作答,这就需要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对于中等难度且往年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多加练习,熟练掌握。
2022国考备考的冲刺阶段,考生不仅要通过刷题提升做题速度,也要通过规律模考,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考场时间规划,争取更高正确率。希望在冲刺阶段,广大考生可以专注备考,顺利进入面试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