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行测考前三天的状态(2)
作者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A.将“阴阳五行”视为迷信和伪科学的深层原因
B.“阴阳五行”与现代科学思想的关系
C.“阴阳五行”思想在我国古代社会文化中的地位
D.“天人合一”思想是科学而非迷信的理由
解析:文段首句引入话题“科技部、中宣部发布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接着说《基准》中三个概念“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格物致知”更是被人们非议,认为它们被纳入《基准》是宣传迷信和伪科学,接下来作者为“阴阳五行”辩护,阐述其是科学而非迷信,注意文段尾句中“这些理论的提出”是指上文提及的古代中国的“阴阳五行”和古希腊的哲学理论,并非对全文的概括,因此尾句非重点句。这个情况下,文段第二行最后“提到阴阳五行”,说明作者就前面人们非议的三个概念中的第一个概念开始阐述,直到尾句,详细解释了“阴阳五行”是科学而非迷信,按照写作逻辑,文段接下来应该就人们非议的第二个概念“天人合一”展开辩护,阐述其是科学而非迷信,符合的只有D项。故答案选D项。
国考行测备考:最佳的“承接叙述”
【示例】“办公室里三代人,70后存钱,80后投资,90后负债,而90后的父母在替孩子还贷。”这句话,道出了以90后乃至00后为主的部分年轻人超前消费、负债消费的典型现象。年纪轻轻,却早早背上了债务负担成为“负翁”。有媒体调查发现,越来越低的借钱门槛、过度消费的刻意诱导等,对涉世未深的年轻人负债消费推波助澜。
作者接下来最可能谈论的是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应该如何看待年轻人的透支消费
B.子女买房、父母还贷的啃老现象
C.媒体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引导作用
D.中国单身人群的消费行为大调查
【答案】A
【解析】通过阅读我们不难发现材料是围绕“负债消费”这一话题展开论述,在选择选项时要结合话题选择选项,与这一话题相关的只有A项。
其次,通过题目我们能够形成足够的做题敏感,即在材料概括中要对于主题词形成足够的敏感,所以阅读中可以多关注材料的高频词和关键句,这对于发现主题词是非常帮助的。另外,行文思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条线索,文段首先用一句话概括了当下人们的消费理念,然后引出了部分年轻人超前消费、负债消费的现实情况,最后指出年轻人负债消费的原因是越来越低的借钱门槛和过度消费的刻意诱导。尾句的内容是针对年轻人负债消费原因的分析,按照话题一致原则,后文应继续围绕年轻人的负债消费问题展开论述,C项表述正确。A、B、D三项均与原文话题无关,排除。故本题选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