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简易常识(2)

关键词: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简易常识,​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
美婷0 分享 时间:

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没有与已有知识建立某种有意义的联系。如:死记硬背。有意义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与已有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有意义的联系。如:理解性学习。

三、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

根据学习材料与原有知识的关系,奥苏贝尔提出了有意义学习: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

有意义学习的类型包括:

表征学习:最低层次的一种学习方式,指学习符号和一组符号所代表的事物和意义。

概念学习:实质就是要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比如鸟儿的共同特征就是前肢为翼,无齿有喙。

命题学习:是指以命题形式表达的观点的新意义,其实就是学习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比如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逐渐分化原则;整合协作原则;先行组织者策略。

与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相反,奥苏贝尔强调接受学习。

四、成就动机分类

1.认知内驱力:一种学生渴望了解和理解,要求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倾向。如好奇心、求知欲,喜欢英语,所以学英语。

2.自我提高内驱力: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自我提高内驱力把成就当作是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如为了当第一名而好好学习。

3.附属内驱力:学生是为了保持家长和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如为了得到妈妈的奖励表扬而好好学习。

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到了儿童后期和少年期,附属内驱力的强度有所减,而来自同伴、集体的赞许和认可逐渐替代了对长者的依附。在这期间,赢得同伴的赞许就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动机因素。而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则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自己的求知需要,并从中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

五、现代迁移理论

奥苏贝尔在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该理论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

教师招聘常考知识点

一、.感觉的补偿作用和相互作用

1.感觉的补偿作用:当某些感觉失去以后,可以由其他感觉来弥补。如:盲人的触觉很灵敏。

2.感觉的相互作用——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就叫联觉。如:红色令人感觉温暖,“红色”一种刺激引起视觉与温度觉两种感觉;甜言蜜语,“语言”一种刺激引起味觉和听觉两种感觉。

【练习】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人们很自然地会把莫扎特的《魔笛》与明亮的颜色(如黄色及橙色)联系起来;而《安魂曲》则令人联想起暗淡的颜色(如黑色或青灰色)。这种明亮的暖色与快节奏的音乐相联系,而悲哀、柔情的音乐则与暗色相关联的心理现象是( )。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补偿 D.联觉

二、无意注意VS有意注意VS有意后注意。

1.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无意注意是注意的初级形式,人类和动物都有。如:上课时被外面的鞭炮声吸引。

2.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如:学生认真听老师讲课。

3.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它是有着自觉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地注意。有意后注意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并在有意注意之后产生的。它是一种更为高级的注意。如:老司机边开车边看沿路的风景。

【练习】寒假期间,李伟卧室专心做数学题时,突然被妈妈做饭时飘来香味所吸引走向厨房,这种心理现象是(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前注意 D.随意后注意

三、动机冲突

1.双趋冲突也叫接近—接近型冲突,是指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它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2.双避冲突也叫回避—回避型冲突,是指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其一所产生的冲突。如:“前有悬崖,后有追兵”。

3.趋避冲突也叫接近—回避型冲突,是指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如:深夜时分既想吃蛋糕又怕长胖。

4.多重趋避冲突即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如:大学生择业难。

【练习】因为疫情推迟开学的高三生张明,既怕累不愿参加网课,又怕因不上网课而考不上大学,由此产生的冲突(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感觉规律。选项A: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选项B: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选项C:感觉的补偿作用是指当某些感觉失却以后,可以由其他感觉来弥补;选项D: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或者由一种感觉引起另外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叫联觉。

题干中“明亮的暖色与快节奏的音乐相联系,而悲哀、柔情的音乐则与暗色相关联”这是一种感觉引起了另一种感觉,属于联觉现象。故本题选D。

二、【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注意的种类。注意的种类有: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其中题干中李伟专心做题时被饭香味吸引,这是无意的没有任何预定目的的吸引的注意力,属于不随意注意。

选项A:有意注意又叫随意注意,指的是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选项B: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无须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选项C:干扰选项;选项D:有意后注意叫做随意后注意指的是有着自觉目的,但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

题干中李伟被饭香味吸引了注意,这是无意的没有任何预定目的的吸引的注意力,属于不随意注意。故本题选B。

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动机冲突。动机冲突包括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和多重趋避冲突。

选项A:双趋冲突也叫接近—接近型冲突,是指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它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选项B:双避冲突也叫回避—回避型冲突,是指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其一所产生的冲突。

选项C:趋避冲突也叫接近—回避型冲突,是指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

选项D:多重趋避冲突即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

题干中,“既不上网课,又怕因不上网课而落下课程考不上大学”,这是两个力图回避的目标,属于双避冲突。故本题选B。

221007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