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浮生六记读书心得(2)
看卷一时我心中一半歆羡一半不以为然,神仙眷侣之多,现实中虽不甚多,玛丽苏文中却不少见,沈复、芸娘二人无非是小打小闹,哪里比得上天马行空的YY人生。一直看到卷三才仿佛被重重一击,坎坷中一句一句皆是日常,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婆媳公媳矛盾、兄弟争利、囊中羞涩的绝望无助、刮风下雨的举步维艰,没有平常人一辈子遇不上的杀父之恨、家族世仇,有的全是生活中一天天相互扶持过来的坎坷际遇。看到“老亲又以盟妓一端,憎恶日甚,余则调停中立。已非生人之境矣。”和“绣经之后,芸病转增,唤水索汤,上下厌之。”胸中悲愤、忧郁、焦躁集聚,难以自持,仿佛我便在芸的身边,陪她领略着一个个难以承受的白眼,仿佛我便是沈复,眼睁睁望着心爱之人受尽委屈却无力改变现状。好好一对眷侣,何以竟要遭受这样的境遇!然而转念,这便是生活的苦难,父母不会因忠贞的爱情而疼惜你,金钱也不会因潇洒的做派而亲近你,坎坷中,唯一的温暖便是夫妻间的不离不弃相互勉励和朋友一次次的出手相助。
想起刚刚成婚沈复便外出学习,两个人刻了“愿生生世世为夫妇”的图章,一人执朱文,一人执白文,通信时便印在下面。年纪如此之轻、相处如此短暂就可以认定彼此为生生世世的爱人,沈复和芸娘,纵然命运多舛,仍是何其幸运!
不过薄薄一本几十页的小书,却悄悄藏匿了一段不离不弃令人感佩的爱情。与其叫《浮生六记》作沈复的小传,不如索性如芸娘所说,取名《吃粥记》,去定格一份早夭却深重的生生世世之情。
初二浮生六记读书心得4
《浮生六记》的作者是沈复,他生平简单通俗,没享受过荣华富贵,也没有风云大事,出生在幕僚家庭,会画画,能以此餬口。他周边是简简单单几个家人,为着柴米油盐而奔波。具有文艺情怀的他,也会泛舟烟湖,吟诗作画,并且好在娇妻芸也是个文艺女青年,能懂良人的情怀,也能唱和,虽然糊口在贫困傍边,却也沉醉在夸姣的激情和艺术世界里。
“事如春梦了无痕”,沈复说逝去的年光,若不以笔墨记实下来,便了无踪迹,不免不免孤负彼苍的厚爱。于是他用密意的笔调写下这通俗糊口中的点点滴滴。与其说《浮生六记》是自传散文,不如说是沈复写给妻子芸娘的一封绝美情书。与其说它是一封绝美情书,不如说是一部凄美的爱情小说。
沈复弃世后半个世纪,有个叫杨引传的文人,在姑苏的一个书摊上,随手翻阅了一本破破烂烂的书,不看不晓得,一看吓一跳:天呐!这书太雅不雅观不雅观啦,几乎不能自休。作者是谁?沈三白?此人是何方神圣?杨引传在姑苏城里四处探询,成效就像在探询一个火星人似的,没人晓得他,没人注意他。独一能确定的信息是:作者已经弃世半个世纪!
不能让这么雅不雅观不雅观的文字永久藏匿下去,杨引传决然抉择出书此书,光绪三年,也就是1877年,他把这部《浮生六记》刊布出来了。现实证明杨引传的目光没有错,书一出现,立马引来粉丝无数,一时辰市道上脱销,洛阳纸贵。
初二浮生六记读书心得5
傍晚来到房间,心有无倚之孤独感,站立在窗前遥望天边浮云,发呆了一会。点了一支烟,燃烧,不喜欢烟之苦涩,可是不抽,心中惶惶的,没有着落感。胡思乱想一会儿之后,用毛毯做枕,舒服地躺下来,拿起那本《浮生六记》小说,翻看起来。记得先是在林语堂的小品文中看到《浮生六记》的介绍。
林语堂曾经说:“陈芸是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在生活中,陈芸也是最令人喜爱。她生具慧才,性情洒脱,简直是文人心中理想的妻子。”那时,我记住了陈芸这个名字。后来,我翻看《世界文学》,发现它将《浮生六记》列入传世藏书,不由心生阅读的渴望。
此后,在各个书店留意《浮生六记》,但是遍寻不着。最后,却在一家不起眼的书摊上看到,书都没有浏览一下,就买下了。买来之后,没有急着去读,在床头放了数日。我当然不是书痴,没有这样的雅趣——先闻闻书香,反复抚摸书面,吊足胃口,然后才煮茶燃香静读。
没有急着读,乃是因为近来心情不佳。现在,我终于翻阅本书,果然写得至真至情,让人感动,文笔尤其细腻。读了一会儿,看看前序后编,才知道这也是残本。前四卷是沈复写的,后两卷是曾国藩续写。
我有点疑惑,为什么一些好书总不是全本,例如《红楼梦》。大概后人无比喜欢原作,就大胆地写起续篇,有着修补完璧的美意。《浮生六记》其实是沈复自传,细腻地写了秘而不宣的闺房之乐,生死不渝的伉俪深情,还记载了浮生里种种悠闲的乐趣。何谓浮生六记?一闺房记乐,二闲情记趣,三坎坷记愁,四浪游记快,五中山记历,六养生记道。
读《浮生六记》最大的收获就是享受到幽闲之情趣。古人说过“人非有品不能闲”,而《浮生六记》更在闲情之中浸染了艳情。
写闲情,如月照苔石,写艳情,如雨落发梢。这本书恐怕是中国文人自足常乐悠闲自得的最佳写照,恐怕只有深得生活真味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自传小说,也恐怕只有讲究情趣的闲人才会静下心读读本书。
在现代纷纷扰扰追名逐利的社会中,读这样的书,有点逃避有点抗争有点无奈。读罢,难免感叹——时光匆匆,浮生几何,何不给自己留下半日悠闲,抵它十年尘梦。总之,读《浮生六记》可以玩味,却不可羡慕,毕竟沈复的浮生,不是谁都可以轻易学得,毕竟古人的悠闲,不是现代人可以模仿的。
初二浮生六记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