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读书感想范文(2)

关键词: 庄子读书感想,庄子读书心得,庄子
德洁0 分享 时间:

“为恶无近刑”之意,可举例来加深理解。庄子丧妻,竟鼓盆而歌,这在世人看来显然是不近人情的为恶之举了。但若跟随世人的善恶判断“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这才是“不同乎命”的遁天之刑,庄子了解了“人且偶然于巨室”而堪破生死,方才是无近乎遁天之刑了。“为善无近名”的意思相对明朗,即做(世俗标准中的)善事而不近乎名誉,姑且以此来推测《养生主》中的另一个疑点,即秦失吊老聃中秦失对老聃的一句品评。(秦失)曰:“然。始也吾以为至人也,而今非也。”虽然庄子一向被认为是老聃后学,但老聃从未自称至人,庄子也不是阿谀奉承之人,所以以为老聃并非至人,这不足为怪。奇怪的是,在秦失吊老聃一段中,并没有直接给出老聃非至人的依据,如此单独一句品评,就显得尤为突兀。这一段的内容主要是写老聃死后世人言之哭之,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由此怎么能引出老聃非至人的结论呢?按我们通常的理解,老聃已死,众人的恸哭并不关乎老聃对生死的看法,但细细读来,“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众人对老聃的感情甚至可与至亲之情相比拟,可见老聃生前必是“为善于之”了,而且不是偶尔为之,必是长期坚持了。“至人”的特点之一是“无待”,鲲鹏万里,仍有待于海运,而至人的无待乃是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式的“独”。老聃之“为善”,不一定是有求名之心,但在众人心中已有了善之名,仍然没做到纯粹意义上的“为善无近名”。老聃不一定有待于他物,但显然已为他无所依待,仍然没做到至人式的“无待”与“独”,也由此可见庄子心中的至人,的确是一个最高理想的化身了,除非人如混沌之未凿七窍,否则谁能不被世俗所染呢?

庄子讲善恶,本意并不在于要另生一个善恶标准,如此又堕入细细密密的理思之网了。庄子讲善恶,原本就是要取消这一虚妄命题,善恶俱谴,是非两行,超越一切道德判断,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如此才能缘督以为经,获帝之悬解,得养生之旨。

庄子读书感想范文4

《庄子》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典藏,庄子的哲学思想在中国几千年文化长河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它代表着当时社会最高成就,其亦庄亦谐的写作风格更是给读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这是出自庄子名篇《逍遥游》中的一段,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体现。庄子是对老子道家思想的继承,主张天人合一,顺应自然。任何事物从表面上看不同,但是从本质上来看都是一样的,这就是庄子万法归一的思想。从《齐物论》、《大宗师》等篇目中,你都能发现庄子自然无为的思想,这也就是道家所认为的“道”,他们认为“道”是存在的,但是却是虚无的。在政治上,无为而治从来都是庄子的主张,对当局统治阶级的“仁义”和“法治”进行了强力的抨击,更是提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等精髓见解。在生存处世方面,庄子提倡自然、自由的精神,而不是对于物欲名利的追求。这是一种超然的态度,也是现代社会的人们争相学习的一种精神境界。超脱欲望,追求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这种思想理论无疑具有极强创造性和超前性。

庄子不仅是哲学家,还是一位文学家,确切的说应该是一位浪漫主义散文家。他的文章中具有有强烈的是浪漫主义气息,想象丰富异常,浑然天成,很具有变现力。而且很善于用典故、寓言来说明哲学思想,这是也是一种创新写作风格,我想这都与庄子自然天成,不拘于泥的思想有着很大的关系。

读《庄子》就是了解自身、了解自然、了解宇宙奥秘。《庄子》博大精深,值得反复揣摩研读。

庄子读书感想范文5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列于《内篇》之首。逍遥游的意思是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全文若即若离,疏而难分。

为分析方便,权且分为三段。第一段从篇首至“圣人无名”。作者采用了先述后议、先破后立的写作顺序,首先通过描绘一系列具体事物形象地说明:无论是“扶摇而上”的乘天大鹏,还是“决起而飞”的蓬间小雀,也无论是“不知晦朔”的短命朝菌,还是春秋八千的长寿大椿,它们之间虽然有着大小之分,长短之别,但有所依赖,有所期待都是一样的,都是不得逍遥游,进不了绝对自由的境界的。然后又通过三个层次的人物来反复申明绝对自由的难得。

第二段从“尧让天下于许由”至“窅然丧其天下焉”,主要是着力塑造神人形象,以使逍遥游的“至人”形象具体化。作者先通过渲染尧让天下之事,表明君不足贵,权不足惜的思想观点,再借许由之口,提出自己的政治态度:“予无所用天下为!”接着,又通过肩吾和连叔的对话,创造了“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的神人形象,这个神人即前文所称的能作逍遥游的“至人”,是庄子逍遥理想的完美体现者,所以庄子赋予她最美的外表和最好的品质。

庄子不能忘世,所以写了尧让天下等世事;更不能忘我,所以接下来又写了自己与惠子辩论的是是非非。这是全文的最后一段,极为生动幽默地写了庄子与惠子论辩有用与无用、小用与大用的情况。庄子认为小用不如大用,无用就是大用,只有“无所可用”,才能“物无害(之)者”,在“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永作绝对自由的逍遥游。实际上也就指出了无为是通向逍遥游的途径,从而结束了全篇。

总之,庄子的《逍遥游》借助一系列虚构的故事和形象,否定了有所待的自由,提出了一个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境界,又创造了一个个神人形象将其具体化,并且指出了“无为”是达到这一境界的途径。尽管花费了好长时间才读清楚这篇古代的精华之作,但最后有这样大的收获,实在是不亦乐乎。


庄子读书感想范文相关文章:

《庄子》600字读后感

庄子浅说读后感800字参考

围城前三章读后感300字

《石榴籽一家亲》感想范文(8篇)

大学读后感800字

2022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植树的牧羊人》读后感范文

中国通史读后感300字

酷酷吧-分享网名、签名、头像、图片、句子、说说、文章

247297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