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教师现代迁移理论考点(2)
三、不知道如何做题,缺少答题技巧
很多同学认为只要知识背下来了,题就能够做对,这是错误的理解。
1.特岗考试难度不高,但是同一个知识点会出现多种表述(尤其是多选题),面对不熟悉或是没见过的表达,多数同学会犹豫不决以致错选,因此,应该就一个知识点,展开做题练习,掌握多种表达;
2.特岗考试的题干直接表述能看出知识点的仅占一小部分,更多的是反复绕弯,以至于无法明确知识点,因此要掌握主客观的做题技巧;
四、不知道如何笔记,缺少自学能力
很多同学认为上课听老师讲完,记在讲义上,复习的时候翻翻书就可以了,其实远远不够。
1.上完课当时感觉自己对知识理解了,其实过几天就会淡忘,课程的内容很紧凑,相近的知识或关联密切的知识之间会相互干扰,产生误解,所以课下整理笔记尤为重要;
2.整理笔记要选择较大的纸张,能够通过做题不断在笔记本上拓展相应的知识,同时笔记要加入自身的理解!理解有误可以通过练习纠正,理解正确可以加深印象。
五、不知道如何提升,缺少知识体系
有的同学认为知识体系过于模糊,无法帮助自己学习;有的同学则认为书上给出的思维导图就可以当作知识体系,这其实是有问题的。
1.知识体系要符合自身的特点,每个人的知识体系表现形式都不一样,因此不能依赖书本或者他人现成的东西,非常有必要结合上述四点来进行梳理;
2.知识体系对大家做题帮助很大,可以帮助大家迅速找到题目的关键/考查的知识点,对症下药,予以正确的解决;
3.对于熟悉的知识点,应当呈现更多的角度,对于不熟悉的知识点,应当加强学习并在体系中标明,花更多的时间去完善理解。
教育学常见易错点
1.历史性vs历史继承性
历史性:古今不同;例子如古代常说女子无才便是德;现代常说不论青年男女老少都要接受教育;
历史继承性:古今相同;例子如从古至今一直要求学生尊重老师。
2.赫尔巴特vs杜威
赫尔巴特: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杜威: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3.内发论vs外铄论
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赛尔、霍尔、高尔顿、卢梭、庄子等;
外铄论:墨子、荀子、洛克、华生等。
4.前制度化vs制度化vs非制度化
前制度化:无学制、有实体化教育;
制度化:有学制、有正规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不应局限于学校围墙之内。
5.结构主义vs要素主义vs永恒主义
结构主义:布鲁纳——学科结构;
要素主义:巴格莱——共同要素;
永恒主义:赫钦斯——名著课程。
6.特征对比
义务教育的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免费性;
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的地位:普及性、强制性、基础性;
义务教育的课程计划的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义务教育课程的特征: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
7.形式教育vs实质教育
形式教育:重能力,轻知识——裴斯泰洛齐、洛克;
实质教育:重知识,轻能力——赫尔巴特、斯宾塞。
8.常见中心对比
学校教育中心工作——教学工作;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
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上课;
9.诊断性评价vs形成性评价vs总结性评价
诊断性:教学前,如英语分班、摸底考试;
形成性:教学中,如随堂测验、口头提问;
总结性:教学后,如学业水平测试;
10.要素对比
教育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德育四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11.雅典vs斯巴达
雅典:崇文、重视男性教育、注重全面和谐发展教育;
斯巴达:尚武、重视女子教育、五项竞技。
12.显性功能vs隐形功能
显性:计划内、可预期;
隐性:计划外、随机的、不可确定的、多样化的、非预期等;
13.教育目的vs教育方针
教育目的: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理想化;
教育方针: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现实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