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选择读后感作文800字参考(2)
《庄子》读后感4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庄周梦蝶”是《庄子》中一个流传远久的故事,其优美玄妙,诗意盎然的意境,令人们浮想联翩。
许是一时疏狂,抑或“诗化”哲学。庄周,用自己独有的品味,隐匿成一个不可言传的物语,任由千百年后的人们恣意猜疑。
是悲,是喜,是离,是聚。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唯有他——庄周,沉溺于如此的美梦,恬然睡去,在白云青草间,一梦千年。
“醉过才知道酒浓,爱过方知情重,我不能写你的诗,正如你不能做我的梦。”或许吧,只有亲身体验过,才能品味其中的甘甜,那些外在的蜚语流传,亦都不过是骚客迁人的主观臆断吧!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有人说:“写作是一种孤寂的生涯。”而只有真正领略过写作所带给自己快乐的人,才会明白其中的辛酸。
《红楼》残卷,这部被王国维称为“宇宙一大着述”的着作,浸注了作者多少的情感,以及枯灯伴卷,泣喜而笑的颠狂。
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被今人评头论足,作为一种学问来研究,恐怕没那个必要了。
文字是作者情感的寄托,后世之人又怎能穿越时空,企图去窥探先人的灵魂呢?“孤标傲世偕谁隐”曹雪芹都这么说了,后人又何必各持己见,猜疑纷纭呢?
“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似在抗诉着一段莫须有的流言!
《庄子》读后感5
经典书籍需要慢慢地读,如此才能做到真正深刻地理解。初读《庄子》时,不能拥有良好的心态,总想一口吃成大胖子,结果一无所获,还让心态陷入愈加焦躁的沼泽。我决定沉下心来,不求速度,只求质量。一天只读那么两三页,三十三个章节,共四百多页,分付几个月时间。这期间里,多写读书笔记,加深认识和记忆。
这两天我读的只是第一篇《逍遥游》,收获很大。了解到庄子思想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逍遥地逃开名利的束缚,不借助任何外力,自由自在地游荡在宇宙天地间。庄子和老子一样,都是追求自由的人,较之老子,更加热衷于无所羁绊的自由。他可以做到无视世俗的一切偏见或者只是意见,“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无论世人如何赞誉还是诽谤自己,都不会改变自己对个性的坚持。这一点真的很难得。一个人生活于世,就要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东西,不能以别人的意志为转移,否则或者不过是傀儡。正所谓“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一个人不能受制于任何外在的东西,比如功业、名利等,要活得洒脱、坦荡与无比自由。
庄子的逍遥的人生价值观,或许在某些人眼里有些消极避世,不值得赞同。但我们要承认的是,人各有志,庄子和老子一样,不是积极追求建功立业扬名于世的人,他只是追求君子“穷则独善其身”的价值观念。在战乱频仍的年代,个人的力量是极度微薄的,唯有把自己做好,才能超脱苦难的人生。庄子的生活年代是致使庄子思想诞生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而庄子睿智、豁达、富有远见卓识的个性,亦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庄子思想之所以能够千年如新,正因为它能够引起广大人们的共鸣。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热爱自由、无所顾忌的品性,只不过是有的由于种种外在环境的影响,而被社会规范、人生准则、忠于名利等东西所掩盖。老庄思想代表的是人类最原始的最无华的价值观念,可以企及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触动软肋。
我们不妨在行走于人生困顿的时候,或是感觉到人生劳累的时候,汲取庄子逍遥自在的思想观念,让心灵保有一份难得的安静与沁凉,以便能够迎接更大的挑战。当然更可以依从于庄子,实践体会他的逍遥思想,在其中自由驰骋,获得轻松愉悦和无所担忧的人生体验。
在我的眼里,庄子的逍遥游思想并没有什么缺陷,被所谓的正统思想观念所排斥,是不可思议的。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谁是谁非,本没有什么明确的界限。思想的天空,就应该是百家争鸣、异彩纷层的,后人可以从中汲取到丰富而不单一的思想养料。人生、国家和社会,需要博采众长,才能实现优质,否则就会朝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一边孔子,一边庄子,我认为是必须的。
庄子选择读后感作文800字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