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读后感800字参考
此文的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率直质朴,表现恳切忠贞的感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出师表读后感,欢迎查阅!
出师表读后感1
《出师表》可谓千古名篇,是诸葛亮北伐之前,写给刘禅的奏章。上学的时候,只是把它当做顺口溜一样来背诵,却从未真正闹懂文章的深意。如今再读《出师表》,才知道为什么它会被千古传诵。文章往往是人的思想与灵魂的写照。细读《出师表》,我才体会到句句都是肺腑之言,其用情之深,用心之苦,渗透在字里行间,让人为之动容。读完《出师表》,也让我对诸葛亮其人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从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对朝廷政治的担忧,对国家命运的牵挂。接下来诸葛亮所做的通盘的安排,详尽周到,可见倾注了很多心血。文中处处流淌着诸葛亮的报国之志,以汉室之隆为己任,希望能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体现着诸葛亮忧国忧民的爱国深情。
临行前诸葛亮所做的统筹安排,自上而下,从宫中到府中,从军中到营中,细致稳妥,井井有条。规范制度,举荐良才,对刘禅一片赤诚。诸葛亮提出了“亲贤臣,远小人”的用人之道。古来帝王犯错往往不是帝王本人的思想问题,而是因为他们亲近了小人。小人在身边,就会不由自主的走了小人之道,最终招致损失。诸葛亮以史为鉴,尽进忠言,用心良苦。所有这些都辉映出诸葛亮卓越的政治见解和不同凡响的政治才华。
诸葛亮有着敢于担当重任的英雄气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临终托孤”,所有国家的大事都由诸葛亮一人承担。诸葛亮毫不畏惧,也不退缩,勇挑重担,而且把这些看做是自己的责任。认为“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诸葛亮的忠勇豪情就算是在今天也应被视为楷模。
诸葛亮不慕荣利,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之所以跟随刘备“以驱驰”,完全是因为刘备“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孙权和曹操当中任何一方都比刘备势力强大。当初刘备没有自己的地盘,没有自己的军队,寄人篱下,落魄不堪。如果孔明想要荣华富贵,高官厚禄,恐怕不会选择刘备。孙权和曹操也都招贤纳士,求才若渴,如果诸葛亮前去投奔,定会受到更多优待。然而,让诸葛亮一生感念的,却是刘备最初的一份知遇之情。诸葛亮对刘备忠心耿耿,肝胆相照,虽为一介书生,却也堪称为重情重义,侠肝义胆的忠义之士。
诸葛亮不仅是一个超群的智者,他的无私奉公的高尚品质也令人钦佩。文章之中诸葛亮反复表明自己的报国之志,拳拳之心溢于言表。只可惜蜀后主刘禅昏庸无能,贪图享乐,即便是诸葛亮再怎么恪尽职守,殚精竭虑,也扶不起那该死的刘阿斗。诸葛亮只能抱恨九泉,留下千古遗憾,令人叹惋。
出师表读后感2
文章开头便分析了天下形势,陈述了先帝的遗愿。希望以形势之危急,激励后主刘禅奋发图强。节奏顿挫,音韵铿锵,由势入理,起笔峥嵘,即使与之相隔千年的我,看了也不禁顿觉电视上的情景与之相比,逊之!
随后诸葛亮又平下心来,将为政之道与后主刘禅娓娓道来,节奏舒缓,隐隐透出几分暖意。从那轻缓的文字里,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与刘禅之间,并不仅仅是君臣关系,更是一种暖融融的长辈与后辈的关系。诸葛亮希望刘禅从那个愚笨的少年中走出,成为可以一统天下的君王。文章隐隐露出几分无奈和几丝渺茫的希望。
忽然,笔势陡转,由“臣本布衣”起笔,另入蹊径。感激21年来先主的知遇之恩,自叙平生,节奏错落有致。然后宕开笔墨,将文章推向高潮,表明自己北定中原的决心,气势恢宏磅礴。
最终,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作结,其情沛然如注,不禁让人掩面长叹。
不期然想起了杜甫那句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又想起苏轼曾写道:“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后人又叹说:“读诸葛亮的《出师表》,无不为之惆怅满怀。”
我读完《出师表》,仿佛已被相隔千年的诸葛亮带着我的思绪,飘向远方,飘向那个戎马倥偬的年代……
读《出师表》有感
出师表读后感3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天,在阅读陆游的诗集时,我偶然发现了这句诗文。起初有些大惑不解,后来读了《出师表》一文后,我逐渐明白了。
《出师表》的前五段主要讲述了诸葛亮对后主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第一段中诸葛亮分析了天下大事,提出了广开言路这一政策;第二段中,诸葛亮为后主分析对宫中府中赏罚不一,会使朝廷动摇,借此又强调了严明赏法这一内部政策;三到五段中诸葛亮提出了最为重要的建议——亲贤远佞。后部分中他讲述了征战史和对后主的劝谏,表明了自己对汉室复兴的决心。(这是写文章吗?像是总结段意!)
在此表中,我真正见识到了诸葛亮的才华横溢,为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认为三条建议中最好的还是亲贤远佞,它是其他的基础,也是关键部分。因为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广开言路,接听善意之言;严明赏罚才能真正的做到。
其实,诸葛亮的这三条建议在实际生活中也十分实用。我们只有广开言路,听从多方面的建议,从中仔细的筛选,才能将事情做得更好;而且如果赏罚不严明,那么不同的人犯下同样的错,受不一样的处罚,大家一定会有意见,弄得大家不和睦;(此处衔接突兀)再者说我们在社会上与一些小混混长期接触,定然会去一些不良的场所,会学许多坏的习惯。
所以,这篇千古名文值得我们去细细的品味,好好的运用!
出师表读后感4
刚刚过去的署假里,我家姑娘被褚葛亮的那腔爱国热血和一颗爱国之心所深深感动。而我受孩子的影响也开始关注起《出师表》。
上学时,曾背诵过,只不过是表面意义上的背诵,根本就谈不上理解。通过这几天的熟读,也明白了其中不少儿时不能理解的道理。作为掌握蜀国军政大权的人,诸葛亮并没有安享荣华富贵,而是尽心竭力地去辅佐刘禅,帮助他成就霸业。诸葛亮受刘备临终前的托孤重任,肩负着“平定中原,兴复汉室”的使命。他六出祁山,虽然无功而返,但他这种为国家兴盛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们敬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