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孔子电影观后感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孔子电影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孔子电影观后感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朗朗上口的“论语”就是我国古代的思想教育家——孔子的言行。孔子——这位伟大的人,这位高尚的人,这位智慧的人。
今天,我们观看了《孔子》这部电影,这部电影令我的心灵彻底震撼,好像自己的心灵被无形的力量净化着。从这部电影里,我学会了智慧,学会了仁义,学会了做人。
公元前六世纪,孔子受到鲁定公的赏识,从中督宰晋升为大司寇。孔子想实行自己以礼冶国的方法来发扬鲁国。但是,鲁定公的软弱和三桓的独霸让鲁国变得“君不像君,臣不像臣”。有一天,孔子在家里发现了季桓子的家奴,由于这个孩子要被季桓子当陪葬品,所以孔子就收留了他。孔子——这个善良的圣人在朝堂上为这个孩子求情,因而改变了残忍的制度。
但为此也与季桓子结怨。齐国的人想杀死孔子和鲁定公,但孔子与敌方斗智斗勇,不费一兵一卒,夺回了鲁国城池。就这样,他成了鲁国国相。后又想实行堕三都政策,但因鲁定公的懦弱而不得不终止。狠毒的季桓子假传圣旨,将孔子逐出鲁国。于是,高尚的孔子与弟子开始了周游列国之路。在这艰难,痛苦之旅。在路上,孔子自己因过度饥饿而昏迷不醒,因弟子颜回之死而伤心欲绝……但上天还是很眷顾他的,最终让孔子返回了鲁国。
从孔子身上,我学会了智。孔子在与齐国对抗时,总能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计谋,巧妙保护鲁公,而且不费一兵一卒夺回自己的城池。
从孔子身上,我学会了仁。孔子非常爱自己的弟子的,当他知道颜回和子路相继去世时,他悲痛欲绝。当他抱着颜回的尸体发呆时,有谁可知道他心中的苦?
从孔子身上,我学会了志。孔子是个有志向的并且有志气的人。孔子的志向一直都是以礼治国,从末改变过。孔子也很有志气。季桓子假传圣旨废黜他时,他毅然决然离开鲁国,直到老年。季桓子请他回国时他才回到家。在这期间,孔子的思乡之情一定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加浓烈,但他还是抑制住了自己的心,孔子是极为自律的人。
通过孔子的一生,我仿佛感受到了孔子一生的艰辛。更加明白了,一个伟人的成功靠的是丰富的阅历,只有经过世态炎凉,才能体会得到人生的真谛。
孔子电影观后感2
有一个问题是: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是谁?我想很多人都会把这一票投给孔夫子。国人中庸文化所推崇的“仁、义、礼、信”,无不源于春秋时代这样一位智者,尤其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文化从上到下一步步深入人心,影响了我们几千年。是历史选择了儒学,还是儒学带着历史走到今天?我不懂孔子,但我一直很好奇,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2010年的1月22日,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影片《孔子》首映,第三团支部抓住了这次机会一起了解这位儒学先师的人生轨迹。
影片取材于孔子51岁出任中都宰一直到其73岁病逝这段经历,并挑选了最有戏剧性的堕三都、周游列国、陈蔡被围等重要经历进行改编。影片主演周润发早前在宣传活动中说“看《孔子》如果不流泪,那还是人吗?”。我看完影片,也是深有感触。
这种大题材的影片,可能是期望值太高,觉得导演应该可以拍得更好,还有就是战争场面动画效果不够精致。但转过来想,看《孔子》,多是抱着一种缅怀传统的想法,想通过影片,增进对圣人的了解,加深对中华民族几千年博大精深儒学文化的理解。孔子的儒学思想传承至今,有沉淀的功劳。孔丘其人,本只是一个血肉之身,他的言论,他的思想,是顺应了历史的发展,符合几千年来的社会制度,所以加上统治阶级的极力弘扬,便代代相传了。但另一方面,也正是儒学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制度。“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可进可退。下至黎民百姓,上至天子藩王,齐家治国无不渗透儒家的思想。董仲舒为巩固大汉帝国写下铺垫,精通儒学的康熙皇帝带来了康乾盛世。我想到的是,儒学“入世”的观点造就了一个个时代的发展和辉煌。观看电影之前,对孔子知之甚少,虽然看完影片,也只是有个大概了解,但至少梳理了一下思路,影片的公映,也许不只是在休闲娱乐,不只在票房,能带给我们一些反思,就够了。
孔子电影观后感3
为了更早体验开年大片《孔子》,前天我独自一人走进了电影院,在四周黑暗的氛围中,我静寂的看到了思想的光芒。
《孔子》比我预想的效果还要好,著名女导演胡玫是我十分欣赏的女强人,他的作品《忠诚》、《汉武大帝》、《芬尼的微笑》、《乔家大院》等都是我非常喜欢看的。刚开始在得知周润发要扮演孔子时,我半信半疑:发哥能演好一代圣人吗?不过现在还是被发哥的演技所征服,他演的很出彩!彷佛穿越两千五百多年的时光,回到东周时期那段战乱频仍的多事之秋;另外陈建斌、任泉的表演也相当出色,加之影后周迅的加盟,更使本片流光溢彩。
在网上有人大致对“颜回之死”和“子见南子”“老子孔子对话”三段颇多非议,但是依鄙人看来,这正是本片的精彩之处,当我看到了作为代国相的孔子为了夺取战争的胜利,不惜一个人在高台上奋力击鼓,而胜利后却无比伤心时,我感受到了孔子仁者爱人的矛盾心理,这时候我的眼中强忍泪水,进而看到了编剧虚构的颜回之死,颜回为了保全儒家经典流传后世,不惜一次次从冰窟窿中把竹简扔上岸,这是多么伟大的精神呀,看到这里我不由自主的留下了泪。
关于子见南子一段,尽管篇幅不长,但却是本片画龙点睛之笔,周迅也很符合卫国夫人南子的角色,当妩媚的南子试图挑逗孔子时,孔子却表现出谦谦君子坐怀不乱的气概,而心里也很感激南子的知遇之恩,遂说出:“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是呀,男人好色,自古皆然,孔子首先是个凡人,只有经历女色的诱惑而岿然不动才磨练成为圣人,而孔子并不反对男人好色,他是教人“好色而不淫”,这是儒家“人道思想”的体现,比起佛家“不近女色”和道家的“天道思想”,儒家思想是适合在人间推行的,试想如果男人不好色,成为了性冷淡甚至性无能,这时候女人们就会以轻蔑的口吻说:“你不是个男人!”或者抱怨道:“你还是个男人吗你?老娘要你何用?呜呜呜呜我的命好苦呀!”所以男人不可不好色,但是也不能纵横,孔夫子教给我们的是:君子好色,取之有道。好色要建立在道德和法律的基础之上,不可逾越这两道鸿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