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末代皇帝观后感大全(2)
该片在回忆与现实的转场方面运用了镜头语言的相似性来转场有语言的相似性,例如开场的溥仪自杀时敲门声勾起了他的回忆画面就切到了1905年这是通过相似动作来转场。还有一种是通过台词来转场如在在他第一次受审是他说;想改变所有的事。镜头紧接着切到他要断发的那场戏。而其中有一段也是仅有的一段转场不是以溥仪来转场,而是以典狱长读书来实现转场的。
皇帝这个称谓是一种身份,这种身份代表一种荣耀,也是一种地位。一旦被确定也就意味着被限制,有无数的条条框框去告诉他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还有你以后应该或者必须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从一出生就要担负起许多人的责任来甚至都不能做一个正常的人,因为你本身就要和其他人不一样。可能一开始的身不由己就是许多继承人的悲哀 。
电影末代皇帝观后感4
早听说了这个电影,但一直没有看。其实是一直存在着偏见,一个外国导演能有多了解中国历史,就算有所了解又能有多深刻。昨晚带着一点好奇和一点质疑开始看此片。仅看了十几分钟就被电影独特的拍摄视角震撼住了。
电影并没有太多反映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的画面,没有明显的历史立场,叙事平和而从容。电影将重点放在了溥仪的人生经历,将整个时代的悲哀浓缩在了溥仪身上。
溥仪的一生可以说相当的传奇,甚至是匪夷所思的。从古代九五之尊的皇帝到近代政治傀儡再到现代共和战犯。我想没有哪个皇帝会经历如此戏剧性的人生。
溥仪还是一个不谐世事的三岁小孩时就被选作皇帝。他完全不懂作为皇帝的至高无上和尊贵奢华,当然也不懂作为一个飘摇欲坠的末代皇朝的皇帝将面临的波折命运。有的只是作为孩童的天真不邪。一开始,我便对他怀着同情心。
慈禧临死的那段让我感到恐怖。整个宫殿显得阴森诡异,衰老苍白的慈禧躺在高高的床上,喝着“神龟汤”。那锅汤让我感到恶心。神龟是长寿的象征,但正如同行将就木的慈禧,清王朝即将灭亡,那锅汤实则讽刺。面对森严的宫廷和高高在上的慈禧,三岁的溥仪没有一丝恐惧,而是用儿童好奇的眼光打量着周围的一切。慈禧口含黑珍珠死去,溥仪被宣告成为皇帝,那一刻我感到一点点痛惜,一个如此天真烂漫的小孩就此被推向历史的浪潮。溥仪登基那天,身着短小华丽的龙袍,他完全不知道那天的意义,不知道皇帝的意义,更不知道那套龙袍的意义。龙袍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和无人可比的尊贵,但穿在只要三岁的溥仪身上,我也只觉得那是一套可爱的童装,本质上他仅是儿童,面对文武百官的跪拜和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呼告,他眼里只有那只蟋蟀。
即使是三岁的小孩,也会在制度和环境中慢慢明白权力的意义。刚登上王位的时他经常问身边的太监是不是自己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得到肯定的答案后变得狂妄。但他的狂妄也只能是对身边的太监宫女的恣肆妄为。他的童年有着最充裕的物质享受,但也是最苍白最孤独的。没有家庭没有玩伴。紫禁城是只华丽的牢笼。虽然身边是一群唯唯诺诺的大臣、太监、宫女,但他终究是一个傀儡。对国家对时代,他做不了任何决定和改变,反而被历史操纵着。
少年的溥仪和他弟弟趴在围墙上看到袁世凯登基的场面才意识到紫禁城竟成了历史的一个废弃的舞台,没有了观众,演员却还在继续演戏。十三岁的溥仪深感丧母之痛,想要走出皇宫看母亲最后一面。被侍卫拦住时大喊道:“Open the door!”这句话在电影中出现了两次,第二次是在满洲国的总督府里,当染上毒瘾的婉容在黯然被日本人送出总督府的时候,溥仪绝望地看着那扇门,那句愤怒悲痛的呐喊“Open the door!”如同第一次那样无情地拒绝。溥仪的一生都被一道门禁锢着,既想挣脱又充满了依赖。那些牢笼既是束缚他的围城也是给他保护的外壳。正如他透过宫门看到紫禁城外面的老百姓的真实生活情景,贫民、乞丐、杂乱、肮脏,他自知无法适应那种生活,但又想摆脱被那种被囚禁的生活。溥仪自从当上了皇帝就不再自由,甚至是成了傀儡囚犯,后来住进监狱里只是让他看起来更像是囚犯而已。他的精神世界早就被一点一点的侵蚀着,从无知到狂妄,再从狂妄再到无知。正如他的老师庄斯顿说的:围绕皇帝而设的这种高度失真的生活一定会有害于他的健康、体魄、智能和精神世界。对于溥仪,我是怀着极大的同情心的,一个从童年开始便走向孤独、囚禁的生活的人,即使有坐拥金山银山,又有何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呢?
当得知慈禧的陵墓被流氓军阀孙殿英所盗,慈禧太后的尸首被肢解成几块,身上戴的黑珍珠项链成了蒋介石的结婚礼物时,溥仪满怀愤恨。带着复仇的心愿和对君王生活的贪恋,溥仪在日本的扶持下在东北建立“满洲国”,企图分裂中国。他说:中国背叛了我。但他不曾识破日本的狼子野心,他终究还是一个傀儡,一直被日本人玩弄于鼓掌之中,充当日本侵华的工具,连出“帝”宫等权力都没有,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掌握在监视他的日本中将吉冈安直的掌控之中。如果说之前的帝皇生活是一种被动,但这次是他自己选择的道路,可以说是罪大恶极。
最后的战犯生活,可以说是溥仪的觉悟期。从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变成了受人棒喝的囚犯,不仅对生理对心理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囚犯生活也算是彻底改造了他。最后他成为一名花匠,过着平静的生活。褪去君王的虚幻浮华,重获精神之自由,扯断木偶线,做回真自我。真是人生的美好收关。当看到溥仪侍弄花草的画面时,我极感动,那正我向往的生活,闲适自由,与世无争。
电影末代皇帝观后感5
《末代皇帝》是于1988年拍摄的电影,我看这部电影是在2017年,但我觉得这部电影的画质、质量不亚于当今的任何一部大作,我在想,中国八十年代就能拍出这么优秀的电影着实不易,可当我看到从编剧到导演都是英文字母组成的名字时,我陷入了沉思。
看完这部电影我是悲哀的,我的悲哀不是表现在我对溥仪的怜悯,而是我对中国电影的怜悯。我悲哀的原因不是因为这部电影多么糟糕,而是因为它拍的实在是太好了。一部人物传记类的电影,肯定要了解这个人的一生,要想了解这个人的一生就要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按理来说中国的历史剧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应该拍的很好,但却让老外占尽了风头,这就好比中国人去英国编排戏剧《莎士比亚》赢得了巨大成功一样,这对于英国人来说肯定是耻辱的,同样,外国人编排的《末代皇帝》取得成功同样也需要每个中国人的深思。
在看近几年中国人拍摄的历史剧,每部剧商业价值气息浓厚,完全违背了真正的历史,更可悲的是,越是歪曲历史,越是滑稽慌谬的历史剧越受中国观众的喜爱,大家看电影完全没有带着学习的思想,而只带着娱乐的心情。这无异于对民族文化的侮辱和民族历史的践踏。
我只能期盼中国有一天能真正拍出属于自己的,扬名海外的历史题材电影,以张扬我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和源远流长的历史。
电影末代皇帝观后感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