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行测逻辑填空备考技巧(2)
看标志,定先后 在排除首句错误的选项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去挖掘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一些比较常见行文逻辑词去确定句子之间的相对顺序。
常见的行文逻辑标志词有:指代词、关联词、顺序词和重复词,其中重复词指的是句子之间存在一些相同的概念,当两句话中的话题完全一致的时候我们可以默认两句话排在一起。通过这些行文逻辑标志词,我们可以判断出连在一起顺序先后的排列,按照确定的部分排列顺序,我们可以排除错误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学以致用】
①这其中一脉相承地贯穿了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的精神和理念,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②主要原因在于历史上的杭州人将传统山水文化的理念和西湖的治理融合在一起,并将这种融合延续下来,两者缺一不可。
③中国拥有湖泊的城市很多,但为什么城市发展与景观和谐并存的鲜而有之,而尤以杭州与西湖这一例凸显了出来?
④这种天人合一的延续性,是中国其他城市普遍缺失的。
⑤我们翻阅西湖的历史,那就是一部保护与治理的历史,就是城市建设与景观建设相辅相成的历史。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④③⑤② B.③⑤④①②
C.⑤①④③② D.③②④①⑤
【解析】
第一步:结合选项,四个选项中分别以①、③、⑤作首句,观察这三个句子发现,①当中有指代词“这”,放在首句的话指代不明,因此可以先把A项排除掉。B、C、D三个选项可以保留。
第二步:通过首句排除A项后,再去观察句子之间的关系,发现④中有指代词“这种”,“这种天人合一的延续性”,需按指代内容查找其前文。阅读其他句子发现,④中的指代词指的是①句中内容,因为①句最后提到了天人合一的延续性,故应该是①④的顺序,根据①④可以直接排除B和D,故本题答案为C项。
国考行测主旨观点题之主题词讲解
第一个方法就是常见词。即在材料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语。第二个方法就是主旨句中的主要论述对象。
那么找到主题词后该怎么用呢?也就是主题词的作用是什么呢?那就是在我们的选项中,如果是正确选项,那么是要出现我们的主题词的,如果没有,即使选项再吸引你去选它你都不选。
有一类题型用我们的主题词法做就再好不过了,就是四个选项的主题词都不一样的主题词。
【例1】法国人谈起中国人心目中的法国文学,总忍不住用一种轻蔑的口吻说:“你们喜欢《茶花女》。”在法国人眼里,喜欢大仲马还算有些品味,毕竟他有一部《基督山伯爵》,有《三个火枪手》。小仲马有什么呢?只不过写了一个交际花而已。法国文学是法国人的骄傲,在世界文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仅喜欢《茶花女》,显而易见是对法国文学的不尊重。《茶花女》在中国成为一种流行,差不多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情,当时正赶上戊戌变法失败,人心沮丧,改良的路行不通,大家只好将就着胡乱看小说。“茶花女”在中国本土的诞生,是生逢其时。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茶花女》在中国的流行有一定的社会背景
B.对文学作品的喜好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品味
C.评价文学作品要结合其诞生的时代背景
D.中国人和法国人的文学审美观存在区别
解析:通过阅读我们不难发现,材料中多次出现《茶花女》这样的高频词,通过阅读全文也能发现材料是在主要论述《茶花女》在中国的地位。所以这道题目我们就可以确定主题词为《茶花女》。再结合我们说过的正确选项必须得有主题词,纵观四个选项会发现,只有A选项有《茶花女》,所以们可以很快的锁定正确选项为A,故此题选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