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危害观后感,长期贫血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关键词: 贫血,危害,观后感
admin1 分享 时间:

贫血危害观后感目录

贫血的坏处和好处

长期贫血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严重贫血对人体有什么坏处?

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质量的不足,导致氧气供应不足,从而影响身体各个器官的正常运作。贫血的主要症状包括乏力、疲劳、头晕、气促、心慌等,严重的贫血还可能导致心脏病、肺病等并发症。

预防和治疗贫血的方法包括补充铁质、维生素B12等营养物质,增加摄入含铁、含纤维素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肝脏、瘦肉、鸡蛋、菠菜等。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当的运动、良好的睡眠、减少吸烟和饮酒等,也有助于预防贫血。

贫血的坏处和好处

其实啊,贫血有很多坏处的。

会影响学习.工作...还会使你看起来病怏怏的,丑死了。

不过,(*^__^*) 嘻嘻……可以是你看起来瘦一点哦。

长期贫血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楼主你好,贫血要看是哪种,不同的贫血症会有不同的症状。

如: 一、巨幼细胞性贫血。

一般起病缓慢,叶酸缺乏与维生素B12缺乏共同的表现为巨幼细胞性贫血和消化道症状,而维生素B12缺乏尤其是恶性贫血患者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贫血常较严重,主要有嗜眠、衰弱、乏力、疲倦、心悸、气促、头晕、眼花、耳鸣等一般性贫血的症状。

部分病人可有轻度黄疸、皮肤由于苍白伴有轻度黄疸,故呈特殊的柠檬黄色(蜡黄)。

消化道症状 厌食、消化不良、食后腹胀、腹泻、呕吐、便秘、舌炎、舌痛、舌乳头萎缩、舌面光滑(镜面舌)、舌质绛红如瘦牛肉样(牛肉舌)等。

神经系统症状 典型的表现为足与手指感觉异常,麻刺感、麻木、伴有大体感觉障碍,最早的体征是第二趾位置感丧失,音叉震动感消失。

进一步发展为痉挛性共济失调,因脊髓侧索和后索退行性变性改变所引起一称为亚急性联合变性。

站立和行路不稳、腱反射尤其膝腱及跟腱反射减弱、消失或亢进、蹴趾反射(Babinski征)和其他锥体索体征阳性。

除周围神经和脊髓外,维生素B12缺乏也影响大脑。

嗜睡、味觉、嗅觉和视觉异常,痴呆、精神抑郁,妄想狂样的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异常是步态紊乱,精神症状发生较少。

二、再生不良性贫血。

再生不良性贫血临床表现有贫血、出血、感染及发烧。

由于病情进展的快慢、程度及严重性,临床表现各不相同。

一般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类,详述如下: 1、急性型再生不良性贫血: 常见于儿童和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发病时常见于急诊求诊,以出血、发烧及贫血为症状表现。

病情常迅速恶化,病程短。

临床症状以皮肤黏膜出血,内脏出血、血尿、便血、子宫出血、眼底出血及脑出血为主。

其中脑出血是导致本病死亡的原因。

常有严重感染及发烧、肺炎、蜂窝组织炎、败血症及口腔感染,这也是本病死亡之另一原因。

2、慢性型再生不良性贫血: 此为成人较常见,男性多于女性。

发病多见缓慢,常以贫血出现,最常见是面色苍白、疲乏、心悸、头晕、头痛、运动困难。

以出血及发烧者少见,若有出血其部位较少,程度较轻,以皮肤黏膜及牙龈出血常见。

女性有不同程度的子宫出血。

若有感染也较轻。

急性与慢性两种临床类型可以互相转化的,急性型再生不良性贫血如治疗得当,有可能病情逐渐减轻,转为慢性型。

慢性再生不良性有时病情加重可以转为急性型。

三、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起病大都缓慢,一般表现皮肤粘膜逐渐苍白或苍黄。

发展下去,孩子会出现食欲减退,烦躁哭闹,精神不振,疲乏无力,毛发干燥;少数孩子爱吃炉灰渣、墙皮、土块等,称为异食癖,指甲菲薄脆弱,严重的呈扁平状,有的象羹匙似中间下凹,边缘翘起,叫做匙形反甲。

患者抵抗力低下,口腔粘膜,肛门皮肤发炎,反复生病。

如果长期贫血的患儿,会出现个子较矮小,体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记忆力减退,情绪和智力都会受到影响。

血红蛋白是体内运输和交换氧气的必需工具。

由于缺铁,血红蛋白的制造发生困难,不仅可引起贫血,而且血液运载氧的能力也会有影响,严重的会有心慌气短,甚至心脏扩大,导致贫血性心脏病。

总之,缺铁性贫血对孩子的生长和身体各器官功能均有影响。

假如发现孩子有某种缺铁原因和上述症状,最好去医院化验一下血,如果血红蛋白低于120克/升,红细胞低于400万/立方毫米,那么基本上可以肯定是患了贫血。

望采纳

严重贫血对人体有什么坏处?

贫血可引起心血管、神经、消化、生殖和泌尿系统的症状,具体如下: (1)心血管系统表现: 体力活动后感到心悸、气促,是最常见的症状。

贫血严重或有心力衰竭时,即使在休息时也会出现心悸、气促。

有冠状动脉病变的病人可出现心绞痛。

有些病人平时无心绞痛,但由于贫血而加重心肌的缺血程度,则可发生心绞痛。

体检时,在心底或心尖区常可听到柔和的收缩中期杂音。

慢性贫血患者心脏常常扩大。

贫血纠正后,杂音和心脏扩大均可消失。

贫血较严重时可出现“高输出状态”。

“高输出状态”的临床特点是:颈静脉扩张,压力增高,末梢血管扩张表现为陷落脉和毛细血管搏动,皮肤温暖,可有潮红。

心肌代偿功能不足时,可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

常见的心电图改变有S-T段降低,T波变平或倒置,QRS波大多正常。

当贫血得到纠正时,上述心电图改变可恢复正常。

严重的贫血患者,即使没有心力衰竭,亦常在起床时下肢出现轻度的浮肿。

其发生原因可能与活动时静脉和毛细血管压的暂时升高、毛细血管的穿透性增高以及钠滞留等因素有关。

(2)神经系统表现: 贫血严重时,神经系统症状亦多见,尤其是老年患者。

常见的症状有头晕、头痛、耳鸣、眼花、眼前出现黑点或“冒金星”、精神不振、倦怠嗜睡、注意力不易集中、反应迟钝、手脚发麻、发冷或有针刺感等。

贫血严重者可发生昏厥。

贫血如急剧发生,患者常烦躁不安。

(3)消化系统表现: 食欲不振是最常见症状之一。

亦可出现腹胀、心窝胃脘部不适、恶心、便秘。

有时可有舌痛、舌苔光滑。

贫血严重者,肝脏可有轻度肿大,发生心力衰竭时尤其明显,并常有压痛。

(4)生殖系统表现: 女性患者常有月经不规则,闭经最为常见。

贫血常由月经过多引起,但偶尔贫血亦可引起月经过多。

严重贫血患者多有性欲减退。

(5)泌尿系统表现: 严重贫血患者尿中可出现少量蛋白,尿浓缩功能轻度减低,但除了本来就有肾脏疾病外,一般不会引起血液尿素氮增高。

发生急性血管内大量溶血时,尿色可呈红茶或酱油样颜色(血红蛋白尿),如果同时有循环衰竭,可发生少尿、无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贫血是指血液中缺少红细胞或红细胞的主要成分血红蛋白。

造成贫血的原因主要有红细胞过度破坏,造血不良和失血。

贫血在祖国医学属“虚证”范畴,虚证常见有血虚、气虚、阴虚、阳虚等。

患者可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适宜的食疗方法进行调治: 1、龙眼肉15克,红枣3-5枚,粳米100克。

同煮成粥,热温服。

功效:养心补脾,滋补强壮。

2、新鲜羊骨2斤(1000克),粳米200克。

羊骨洗净捶碎,加水熬汤,去渣后,入粳米共煮成粥。

食用时中适量调米温服,10-15天为一疗程。

功效:补肾壮骨。

3、糙糯米100克,薏苡仁50克,红枣15枚。

同煮成粥。

食用时加适量白糖。

功效:滋阴补血。

4、制首乌60克,红枣3-5枚,粳米100克。

先以制首乌煎取浓汁去渣,加入红枣和粳米煮粥,将成,放入红糖适量,再煮一二沸即可。

热温服。

首乌忌铁器,煎汤煮粥时需用少锅或搪瓷锅。

功效:补肝益肾,养血理虚。

5、鸡蛋2个,取蛋黄打散,水煮开先加盐少许,入蛋黄煮熟,每日饮服2次。

功效:补铁,适用于缺铁性贫血。

6、猪肝150克,菠菜适量。

猪肝洗净切片与淀粉、盐、酱油、味精适量调匀,放入油锅内与焯过的菠菜炒熟,或用猪肝50克洗净切片,放入沸水中煮至近熟时,放入菠菜,开锅加入调米,吃肝吃菜喝汤。

功效:补铁,适用于缺铁性贫血。

324567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