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小品观后感,抗战影片观后感

关键词: 抗战,小品,观后感
admin1 分享 时间:

抗战小品观后感目录

抗战影片观后感300字左右

抗战影片观后感

抗战小品是一种文艺表演形式,通过小品的形式来表达对抗战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敬意和缅怀。在小品中,演员们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多种手段来诠释历史人物的形象和情感,让观众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抗战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人物的形象。

抗战小品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还具有教育意义。通过观看抗战小品,观众可以深入了解抗战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爱国情感,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鼓舞自己勇往直前,迎接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总之,抗战小品作为一种文艺表演形式,在传承历史、弘扬精神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积极关注、支持和参与这种形式的创作和演出,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感受到抗战时期的历史和精神。"。

抗战影片观后感300字左右

抗战影片观后感300字左右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

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抗战影片观后感300字左右,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90后的我们,生长在和平年代,不曾经历战争,只能从书本影视上了解一点战争历史。

最让我喜欢的战争题材是抗击外来侵略者,尤其是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机智勇敢,壮烈不屈,荡气回肠,可歌可泣。

  电影《铁道游击队》,就是抗日战争的一个缩影。

1956年拍摄的《铁道游击队》,虽然是一部黑白影片,但是,50年代能够拍摄出如此佳作,实属不易。

而今观赏,依然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难怪父辈们反复观看,喜爱有加。

  电影《铁道游击队》,是根据同名小说拍摄的。

小说《铁道游击队》不是凭空杜撰的故事,而是发生在抗日时期的真实传奇。

铁道游击队,是从百姓中走来的抗战特种队伍,是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现山东枣庄微山湖一带为主要区域的抗日武装。

其传奇般的英勇事迹及影响,在全国及世界留下光辉篇章。

该游击队成立于1940年1月25日,由八路军苏鲁支队命令成立,成立时称“鲁南铁道队”。

人员最多时达300余人,铁道游击队由苏鲁支队任命洪振海为队长,杜季伟任,王志胜为副队长。

铁道队挥戈于百里铁道线上,截列车、打洋行、毁铁路、炸桥梁、与日伪展开殊死搏斗。

令日伪闻风丧胆。

铁道队还成功护送刘*奇、陈毅、罗荣桓等领导人以及千余名抗日将士过境。

被肖华将军誉为"怀中利剑,袖中匕首"!1945年10月,在枣庄和临城的1000多日军向一支不足百人的抗日游击武装投降。

这是有史以来军事受降中罕见的一幕。

  电影《铁道游击队》剧情简介:抗日战争时期,一支由大队长刘洪、李正带领的铁道游击队,活跃于山东临城、微山湖一带的铁路线上。

他们破坏敌人的运输交通,牵制敌人的兵力,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屡建奇功,当地百姓称之为“飞虎队”。

日本侵略军小林部队及其特务队长冈村视飞虎队为心腹之患,千方百计进行围剿。

刘洪在战斗中负伤,得到寡妇芳林嫂精心照料,两人产生爱情。

  不久,日军前来偷袭,刘洪、李正指挥有方,大败冈村特务队。

日军恼羞成怒,四处烧杀,肆意报复。

被激怒的刘洪欲在微山湖上与日军正面对阵,幸亏李正赶来及时劝阻,飞虎队实力得以保存,但李正却因此负伤。

飞虎队休整后,力量壮大,在与冈村特务队的激战中,全歼敌人。

可是芳林嫂在执行侦察任务时却遭敌兵逮捕。

不久,抗战胜利,李正伤愈归队,率队赴临城阻遏国民党军队。

北上,救出了芳林嫂,并迫使小林残部投降。

  电影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充满了豪情和浪漫,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在全国传唱几十年而不衰,家喻户晓。

时至今日仍让人心动不已,具有着极强的感染力。

  欣赏电影《铁道游击队》,使我又一次感受到国家兴旺,匹夫有责;抗日救国,不分老少。

由铁路工人、小摊贩、矿工和流浪者组成的非正规部队,在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才提高了思想,具有了组织纪律性,明确了打鬼子救中国的历史使命。

其次电影情节曲折、险象

  环生,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具有很高的观赏性;机智勇敢,舍生忘死,展现了中国人民的良好品质。

这其中,我认为团结就是力量,也正是因为团结一心的凝聚力,才有了步调一致的号令,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看了这部红色革命电影,使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只有努力学习,掌握本领,才能服务人民,报效祖国。

;

抗战影片观后感

  《举起手来》观后感【一】

  故事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大山沟里,讲述了一群正义的中国人民与外贼抵抗,剿灭侵略者的故事。

其幽默搞笑的表演令人忍俊不禁,在捧腹大笑之余,我深深地为他们英勇的行为叫好,被他们大勇无畏的精神所感动。

我陷入了沉思:

  这部电影以幽默的语言和搞笑的动作向我们呈现了一的历史史实。

翻开中华民族的史册,从各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到八国联军侵华,再到1937年日本鬼子践踏到中国这片土地……一百年来,中华民族被侵略、被侮辱、被欺压,被戴上“东亚病夫”的帽子……侵华战争,多少无辜的中国人被屠杀,被蹂躏,直至日本到现在还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的史实。

为什么?因为中国清朝的闭关锁国,政府的软弱无能,自不量力,更是因为中国的落后,贫穷才处处受人欺压。

  “落后就要挨打。

”中国历史的所有屈辱不正印证了这句话吗?

  为了使我们的祖国不再受欺侮,为了不再发生战争中那些血腥的事件,为了使南京大屠杀的悲剧不再上演,我们就必须振兴祖国,是祖国更加强大。

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

”我们这一代的青少年是新世纪的曙光,是建设祖国美好未来的希望,我们的努力奋斗,关系着祖国的振兴;我们的刻苦学习,关系着祖国的富强!

  历史为我们敲响警钟:知耻而后勇!新一代的青少年,同龄人,让我们努力吧,为了我们的祖国而奋斗!

  爱国电影观后感600字【二】

  沉重的心情溢于言表。

曾经那一部震撼的电影<南京>还历历在目,而这部<南京!南京!>给我的更深的感慨。

两个突兀的感叹号!屈辱,愤怒,心痛,已无法倾诉我心底的声音。

振聋发聩的影片将战争的丑陋在脑浆崩裂的那一刻毕现无疑。

强暴,这种罪行,是人类的耻辱。

  <南京南京>不可避免的点燃中华民族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刻骨仇恨。

1937年,30万中国人被屠杀,国殇,2009年,<南京南京>重启了这段伤痛记忆,我们不能没有危机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想,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不二法门。

  血淋淋的黑白色,听到的是寂静中的qiāng炮声!日本人进城了,中国的.大部队开始逃跑,陆剑雄和他零零落落几个不甘投降的弟兄手挽手地组成一堵人墙,阻止逃兵的去路,他们不肯投降,一直在城里偷袭日军,直到一个个死去。

  日本人说:你们中国军人真是厉害,我们进入南京城后,四处都是冷qiāng,我们不的不把很多建筑物都炸平,但是没有一个人走出来!不屈与坚韧的因子一直存活在中华民族儿女的血性之中,极端环境下的反抗,是所有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中国人用鲜血和牺牲构筑的中国精神。

  历史可以宽恕,但不能遗忘。

  对于那样一段历史,已经成为了整个民族的死结,不是谁想颠倒和抹杀就能颠倒和抹杀的,但想要记住同样不容。

一种空洞的仇恨,没有可以附着的支点,这场屠杀已经离去了72年,当初幸存的人们也逐渐被时间带走,但我希望那些鲜血淋漓的伤口不要随之消亡,我们未必需要一部片子来激起某种仇恨,然后去手刃仇人。

  最好的方式,不是哭诉,不是煽动,而是展示,还原那些被遗忘或者被忽视的点滴细节,然后让看到的后来人叩问自己的心,至于会得到什么样的回响,伤痛不能被继承,更不能被强行灌输,只能靠自己去直面,哪怕你看到的是一部被复原的电影,只要它够真诚。

331530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