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浮士德读后感600字
《浮士德》是歌德根据流传于民间的有关浮士德的故事而写成的一部悲剧。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阅读浮士德读后感600字,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阅读浮士德读后感600字1
一本好书,就如生命中一朵永不调谢的奇葩,而书中深刻的道理更令我们回味无穷。《浮士德》是我至今最喜爱的书,书中蕴涵的道理令我永远自强不息。
《浮士德》是德国大文毫歌德的着名小说,《浮士德》现已形成文学领域里的独立学科,被称为“浮学”。《浮士德》的主要内容是魔鬼靡非斯托和上帝打赌,由靡非斯托去诱引浮士德,看他是否会放弃自己所追求的,弃善从恶,成为靡非斯托的俘虏。靡非斯托到人间,对知识感到厌倦和永远不安于现状的老博士打赌,说他可以让浮士德永不安宁的心得到满足,条件是浮士德用鲜血作抵押,一旦一天浮士德说出“真美啊,请停下来”,就让靡非斯托带走他的灵魂。浮士德同意了,他在魔鬼的帮助下,恢复了青春,遨游了人间和神界,经历了宫廷中的权势财富,以及对艺术为代表的美的追求和享受,结果都没获得心灵的满足。最后,在围海造田这一替大众着想谋福利的事业中,浮士德找到了心灵的家园,说出了那句话,然后倒地而死,然而他的灵魂升上了天堂。
我认为浮士德是个有野心,好高骛远的人,他也是个偶尔会走上歧途,但最终会走上正途的人,在靡非斯托诱引他走上歧途时,他做了欺骗他人,趋炎附势的坏事,但是没有获得心灵的满足。就是说,当他没为人民着想时,他的灵魂极其难受,如同煎熬。而在围海造田这一事情中,浮士德找到了自己心灵的归宿,所以才会心满意足的倒地而死。
人不可能没有缺点,浮士德也有缺点,而最重要的是他能不能为别人做有利于别人的事情。而浮士德就做到了。浮士德的缺点是:永远不安于现状,优点是自强不息、敢作敢为、为他人服务。
我们来学习浮士德的优点吧,做一个自强不息,为大众着想谋福利吧。
阅读浮士德读后感600字2
《浮士德》,著名作家歌德的作品.整篇文章充满着悲剧色彩。以浮士德的思想为线索,围绕浮士德引发了一件又一件的悲剧。这篇诗剧中,魔鬼魔菲斯特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浮士德确实为核心,但其影响力远远不如魔菲斯特。因为他,所以浮士德更加突出。
魔鬼魔菲斯特认为人类是无法满足的。他们最终必会堕落于他们的贪婪。而上帝却认为尽管人类在追求的途中难免会犯错误,但最终能够得到真理.于是魔鬼与上帝打赌,下到人间去诱惑浮士德.
浮士德为了寻求新生活,与魔鬼魔菲斯特签约,把自己的灵魂抵押给魔鬼,而魔鬼则满足浮士德的一切要求,如果有一天,浮士德认为自己满足了,那么他的灵魂就归魔鬼所有.
于是魔鬼用自己的魔法,让浮士德有了一番奇特的经历,他尝过了爱情的欢乐与辛酸,在治理国家中显过身手,在沙场上立过奇功,又在一片沙滩上建立起人间乐园……就在他沉醉在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中时,他不由地说,自己已经得到满足.就这样,魔鬼收走了他的灵魂,可就在这时,天使赶来,挽救了浮士德的灵魂.这就是大体的情节。
魔菲斯特,书中的魔鬼,我心中的偶像。
浮士德虽然为本文主人公,具有其独特的个性,但是性格上的特点却不如魔菲斯特如此的鲜明。
因为是魔鬼。所以他有着一切人所有的坏品质。我认为,他是人,亦是魔鬼,他将人们内心的邪恶表现在了脸上。而人们只是将其掩藏在心中罢了。
魔菲斯特亦是人的代表,只有他,也只能是他才可以真正的体现一个人的本质。因为他,所以浮士德更加突出。
他的言行举止,处处符合他——一个魔鬼应有的损人利己行为。
他喜欢突然邪邪地笑,扬起嘴角,造出一个“魔菲斯特式的笑容”这个专有名词;他喜欢一本正经地整人,不留一丝痕迹;他能见死不救,无论你是官大或权重;他能杀人不眨眼,居高临下的瞥你一眼,让你尊严尽丧。一切的一切,都因为他是魔菲斯特,是魔鬼。
可即使他是个魔鬼,又能说明什么呢?他邪恶?他坏?
他可以在夜深人静时,静静地思考别人的事,他能为了自己一族,在上帝面前不卑不亢,他能轻蔑地对人类说:“造孽的不是人类自己吗?”他能在别人急得团团转的时候跑出来逗他开心。
真是个奇怪的魔鬼,奇怪到让你禁不住要爱他一下,相比之下表面上善良、可爱、无私,高尚的人类和上帝却原形毕露。
野心、政权、阵风麦芒。贪婪财宝,恶狗扑食。表面称兄道弟,暗地互相猜忌。表面谦和礼让,暗地私打算盘。遇到苦活累活,推给别人,嘴里还嚷着要给别人锻炼。遇到困难杂事推给别人,嘴里还嚷着要给别人邀功请赏。
所以,我认为浮士德虽未主人公。但这篇诗剧成功之处在于魔鬼,在于魔鬼个性的鲜明。在于魔鬼邪恶,在于魔鬼跃然纸上,直触心底黑暗的嘴角一笑。
阅读浮士德读后感600字3
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不过这本书在翻译的时候不仅要文意一致,形式上也要兼顾,难度极大,就好比翻译一篇中国古诗还要求押韵。另外,这本书有大量的典故,外国人想有和德国人一样的阅读体验蛮难的。而且这本书还是歌德花了一生来写的书,夹杂了歌德各个人生阶段的思想感悟与思考,内容上跨度也很大。简而言之,是一本比较难啃,阅读体验会比较差的书。我是高考之后那几天看的,比较静得下心来阅读。但是个人觉得故事性不错。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屈原《天问》
我的脑子里有一片雾,一滩沼泽,一列火车。浮士德为获得真理,向恶魔出卖了灵魂。浮士德穷尽一生也没有找到答案,想要自暴自弃、放纵享乐、纵情狂欢的时候,恶魔丢出了这个机会。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为什么被烧死?天人感应、五德轮换、朱程理学、陆王心学这些为什么被统治者接受?都是在讨论世界与人的关系(个人感想…按理说应该阅读些专门研究这些的文献才好),地心说是____的基础,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就相当于颠覆了基础,哥白尼有实验数据,教会那些知识分子能不知道?还不是____的体系都被颠覆了才烧死哥白尼。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老子、孔子、墨子等等都在思考如何终结乱世,停止战争,无不思考天地人的关系。汉朝之前的统治者绝大多数都是贵族,天人感应和五德轮换应运而生,三国两晋南北朝战争纷纷,这一套体系不能救汉朝,这一套体系自然受到质疑,知识分子们又开始思考世界与人的关系,更有一些知识分子放弃了思考,甚至吹嘘起了避世(并不是在贬低他们,这些人某种意义上也是在对肆意妄为的军阀嘲讽)。唐朝之后五代十国大乱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王朝更替之快老百姓甚至都不知道是哪个朝代,之前的体系又受到质疑,知识分子们在乱世中抛却前言继续思考,宋朝新旧党之争,也是华夏知识分子思考世界与人的一个例子。之后的朱程理学和陆王心学则是思考的成果。《浮士德》这本书一一讨论分析了西方知识分子对世界与人的思考成果,世界是水?是火?是什么组成的?人生于世该怎么做人?该做些什么?如何摆正人的欲望?人与其他动物的差别在哪?我们现在知道日心说比地心说更接近真理,我们知道能量守恒,知道原子,知道物质,但是老师上课的时候也说过,古人从无到有得到这些结果是多么的伟大。思考万岁!
——“人在奋斗时,难免迷误。”“善人纵受模糊的冲动驱动,总会意识到正确的道路。”浮士德最后放弃了世俗的欲望,接受了自己的死亡,相信未来的人会继续前进,继续思考,仰面倒下祈祷自由王国的到来。向风车发起冲锋的中二骑士《堂吉诃德》是实打实的知识分子,读过很多人,有自己的产业,受邻里的尊重,他这一生没有什么可以被指责的,老年骑上老马四处逛逛不也很棒?堂吉诃德从这个角度来看和浮士德不也一样?一直在学习,一直在思考,一直有为社会做出贡献,改革家王安石也曾说过:“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
阅读浮士德读后感600字4
《浮士德》是歌德的一部代表作,他写这部巨著,前后曾用了60年之久。《浮士德》的第一部完成于1808年法军入侵的时候,第二部则完成于1831年8月31日,是时他已83岁高龄。这部不朽的诗剧。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写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梦想的生活道路。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
书是我的最爱,我喜欢看一些富有哲理的名著,从中汲取无穷力量。朋友介绍我读《浮士德》,我花了一个星期时间读歌德的这本经典名著,当我读完《浮士德》,有种无形的力量促使我要不断奋进,促使我不要停歇追求的脚步。
《浮士德》是一部长达一万二千一百一十一行的诗剧,第一部二十五场,不分幕。第二部分五幕,二十七场。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浮士德经历了书斋生活、感情生活、政治生活、追求古典美和建功立业五个阶段。浮士德自强不息、追求真理,勇于实践和自我否定,这使他免遭沉沦的厄运,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和梦想。而恶在那里却从反面发挥一种推动性作用。歌德辩证地看待善恶的关系,不是视之为绝对的对立,而是把它看作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关系,揭示了人类正是在同恶的斗争中克服自身的矛盾而不断取得提高的深刻道理。这在诗剧的开头时上帝有关善人须努力向上才不会迷失正途的议论,以及诗剧结束时天使们唱出的:“凡是自强不息者,到头我辈均能救”的歌词中都得到了明确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