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浮士德读后感范文

关键词: 名著浮士德读后感,浮士德,读后感
炎辉0 分享 时间:

歌德笔下的浮士德是文艺复兴时代一个巨人的形象,他厌恶宗教和传统加于他身上的束缚,渴求生活,不断进取,为实现人的价值、生活的真谛而不停地追求。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名著浮士德读后感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名著浮士德读后感范文1

最近在读歌德的名著《浮士德》,据说是许多名人大家都推荐阅读的名作。慕其大名之余,我开始翻抄这部作品。已有一个月之久,仅完成了三分之一左右。但心下已对这部名著折服不已。这里写一点自己的感受,也是从这本书里得到的一点点收获。我翻抄的是董问樵先生的译本,以后有机会再参阅郭沫若先生和其他大师的译本。 序幕这一章节,歌德先生便给我们抛下来一个非常矛盾的话题,简而言之,就是艺术创作应当为了生存而迎合大众低俗的审美,还是应当追求不朽的传世经典而忽视生存的现实困境?在文中,剧作家很明显有更高的艺术追求,他不愿意把自己的艺术创作仅仅停留在三俗的层面,经不起历史的考验;而经理和小丑,为了经济利益,完全不考虑艺术价值的问题,经理要求剧作家大胆“愚弄”大众,管他什么庸俗、高雅,只要能挣到钱,怎么挣得多怎么来!小丑也规劝剧作家,何苦跟钱过不去呢?只要动动笔杆子,就可以要什么有什么,何必较真呢?剧作家却有自己的思想,他不愿意为了钱来屈尊侮辱自己的艺术创作,他要对得起良心,对得起手里的笔,对得起观众们,于是,作家和经理、小丑之间爆发了激烈的矛盾冲突。到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剧作家和经理、小丑的影子仍然鲜活在现代舞台上。比如我们某些评分很低的电影仍然拿到了非常高的票房,而用心去创作的电影作品却不被大众理解,而在票房的竞争中铩羽而归黯然离场,这样的事例实在是太多太多。作为影视作品,越高的票房当然意味着被大家所认可,可是这个标准是大众的口碑所能决定的吗?这个标准可以被一些昧着良心的影评人所评判吗?这个标准可以被另一些自以为是、利欲熏心、左右舆论的专业人士拐带吗?我想,时间才是一位真正的、不会说谎的评论家。作为我们这些吃瓜群众,也要擦亮自己的双眼,分清楚好瓜、坏瓜还是臭瓜,好瓜吃了沁人心脾,强身健体,磨性励志,坏瓜、臭瓜吃了害人不浅,小则微恙不适,大则贻害人生、流毒无穷。比如《古惑仔》系列电影,主演黄秋生先生都极其后悔拍摄了这部电影:“害了后生仔!”如果有心想要搞艺术创作的话,更是要小心谨慎,不能昧着良心胡乱搞,要耐得住寂寞,要创作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为了迎合大众的审美而随波逐流,最终会迷失自我,把自己放到大众的天平上来评判,实在是再愚蠢不过了。而最终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必然是那些闪耀着不屈不挠的人性的光辉,精心打造的传世之作,因为一位优秀艺术家的作品既局限于时间,而又超越了时间。作为一个欣赏者,也得不断修炼自己的火眼金睛,主动剔除垃圾作品,别让买椟还珠的笑话发生在自己身上。就像关谷神奇的饰演者王传君所言:“你要想知道吃大便的感觉,我可以告诉你。”被垃圾作品侵扰的感觉大抵如此。

魔鬼靡非斯陀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是什么,到头来还是什么。即使你穿上几尺高的靴子,就是你带的假发卷起千百层绉波,你是什么,你永远是什么。”我给老爸专门分析了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分为两层意思,第一层,一个人的外表再怎么改变,他的性格、才学等内在的修养是很难简简单单就能改变的,无论他伪装的技巧如何高超,总有一天,还是会暴露出马脚,这是注定的事情。第二层,从生物学的角度上分析,物种的形态表达刻录于其基因中的每一个分子,丑小鸭注定不是一只普通的鸭子,它注定是一只白天鹅,我们的有些事情是天生注定的,一开始就确定了的底牌,这是我们没有办法改变的事实,这个事实冷冰冰的摆在我们面前,不因任何原因而改变。靡非斯陀的这句话很有宿命论的味道,可是又不容你不去相信。我觉得魔鬼靡非斯陀只是看到了浮士德人性中不完美的一面,才说出这样的话来。他忽略了浮士德人性中的正面的性格特点。浮士德是一个人,他会有贪婪、情欲、喜好声色犬马的一面,但同样的,他也会有善良、宽容、正义、勤奋的一面,当正面的他胜过负面的他的时候,他就不会被魔鬼诱惑,他就会仗义执言,耻于同不思进取的犬儒之流为伍,他就会全身心的热爱玛嘉丽特而非占有她;当他负面的性格暂居上风的时候,他就会耽溺于和玛嘉丽特的情爱,害得玛嘉丽特失去了母亲,失去了哥哥,最终害死了玛嘉丽特,和靡非斯陀放飞自我,甘愿被魔鬼引诱,虽然这并不是他的本意,但悲剧的结果还是因他而起,令人感到惋惜。一念成魔,一念成佛,佛魔之争,天人之际,就看人如何抉择了。君子之所以为君子,小人之所以为小人,均在于此。

这本书仅看了三分之一,便有这样的感受,相信等全部翻抄完成后,还会有更多的感受。

名著浮士德读后感范文2

《浮士德》是德国伟大诗人歌德倾注了毕生心血完成的最重要的代表作品,是一部悲剧,一共花费了歌德近60年的时间去创作与完成。其内容涉及范围非常的广泛,兼有政治,社会,历史,神学,哲学,美学,文学,音乐等众多领域的内容,从这部作品当中,可以窥见欧洲自从文艺复兴以来将近3--年的思想历史轨迹。

《浮士德》取材于德国16世纪的相关浮士德的民间传说,传说浮士德是个炼金术士和魔术师,他将灵魂出卖给魔鬼,从而交换世间的权力,知识和享受,条件是他将在死后灵魂归魔鬼所有。

这部作品的故事从" 天上序幕“开始。上帝和魔鬼争论人性的善恶。魔鬼认为人是情欲的奴隶,是可以困惑终生,永远受苦,走向堕落的。而上帝则坚持相信人虽然会受到模糊事体的冲动驱使,会犯下许多的过失,但最终会走上真理的道路。

于是上帝和魔鬼下了赌约,由此开始,浮士德追求真理的生命的旅程从此翻开了首页。浮士德是一个年过半百的博士,博览群书,可以说学富五车了,钻研各类问题,但在其一生追求当中,他并没有得到满足。他精神上面临着种种问题,认为所处的生活苦闷,厌烦。于是他寻求帮助,渴望得到更深的知识等等,但是他用法找来的虚构并没有办法,就想到用毒酒终了一生,当酒杯接近他的嘴唇的时候,复活节的钟声响了。他待会的够变成了人样,与浮士德定下了契约。约定,梅菲斯特可以满足浮士德的所有条件,但是,当浮士德在享受得到满足时,说出“停一停吧,你真美丽!”浮士德便结束了生命,同时灵魂交给了魔鬼。

魔鬼发挥他的独特法力,带浮士德来到了某个酒店,见到了一大群人在饮酒作乐,浮士德也参加了进去,梅菲斯特了解浮士德的心态,于是他带他到炼丹房,给了他磨汤,于是浮士德变得年轻,进而与甘泪卿进行了追逐。最终浮士德与甘泪卿定格了一个永恒。甘泪卿到死还念着浮士德的名字,以表示其爱不泯。

浮士德在甘泪卿死后很内疚,自责,行尸走肉,在一群花妖的帮助下恢复了活力。

在看到了海伦的美丽后,他便在魔法的帮助下接近了海伦,开始了恋情,可是,好景不长,经历丧子之痛,他的浪漫梦想又破灭了。几度遭遇之后,他想干一番大事业,雄心壮志的开始了为民造福的理想,可是,自责魔鬼侵袭了他,使他双目失明。在魔鬼手下挖墓时,其声音像是在实现它的理想,于是说了'’停一停吧,你真美!“后就到下了。但最终本该归于魔鬼的灵魂却被天使带回天堂。

这部作品内容简直可说千变万化,洋洋大观,思维逻辑比较怪异。浮士德经历了三个阶段,终于还是灵魂回归天堂。从学习,政治,理想,一步一个跨越,即使魔鬼洞察他的一切,了解他的需求,可还是无法到达他的灵魂深处,最终他还是走上正道。

读了这部作品,可以学习到应该从四面八方来解读作品。里面的注释都解释了当时的一些历史发展状况,在特殊的条件影响下,才可以成就特殊的伟大作品,优秀的作品凝结了社会的整个轮廓缩影。浮士德一生没有停止在追求的步伐,虽然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挫折,,即使心力交瘁,还是不会满足,不会就这样让追求干涸。

189426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