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浮士德读后感600字
大家有没有阅读过浮士德?有没有写过关于浮士德的读后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浮士德读后感600字,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初中浮士德读后感600字1
作品中,歌德常涉及到神论,引用圣经中的典故。故事的起因,天主与魔鬼梅菲斯特打赌,也很容易看出是受圣经《约伯记》中耶和华和和撒旦的赌约启发,不一样的是约伯是受苦被苦难考验,而浮士德是受享乐被诱惑考验。
同时,比较手法也被灵活运用,光明与黑暗、真理与世俗、科学与迷信、惰性与追求,其中也包含了歌德的抱负以及梦想。
梅菲斯特的奸计,在情感上的诱惑满足,以杯具第二部,海伦追随儿子的死亡而告终,浮士德对美的追求转而走上社会政治的道路。他为建功立业,杀了无辜老人百姓,他又一次于心不安,受到谴责,愧疚忧愁。但经过这些经历,他开始想建造梦想的人类社会,不懈努力,追求经过自身奋斗劳动来造福社会、争取梦想。
当这一梦想实现,浮士德要对那一瞬间说:“停一停吧,你真美丽。”。于是他便毁灭了。似乎魔鬼得到了胜利,但当时浮士德所说的是他被享乐迷惑,而此时,他是渴望自由,进取奋斗,想继续向前永不停滞。所以尽管肉身不在,但灵魂却得到救赎,他的无私、渴望造福人民的梦想是接近天国的境界。
虽说是杯具作品,但魔鬼并未得逞,浮士德精神永在,不懈追求、争取的热血永在。
初中浮士德读后感600字2
别林斯基曾说:“好书是最珍贵的珍宝。”前几日,我有幸得到一本好书——《浮士德》。
《浮士德》一书的主要内容是:上帝与魔鬼打赌,由魔鬼自已去引诱一位高尚的人——浮士德,将他变成随落的人,看他是否会放弃高尚的追求,弃善从恶习。浮士德被子恢复了青春,遨游人间和神界,他先后经历了许多是是非非,有了金钱、权利、荣誉等等的事物后,仍不满足。最后,他围海造田,为人民做贡献这一伟大事迹感动了天地。他为人们的幸福着想,因而使上帝赢得了赌局。
我合上书,思绪万千。我想:浮士德虽然有权有势有金钱,但他十分伟大,视权势如粪土。只有为人类做贡献,为人民谋利,谋幸福,才让浮士德感到踏实、满足,真不愧是一代圣人!
这样的人让我又想到了加一好人——中国的雷锋!雷锋一生都献身于人民。人民中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记得有一次,雷锋在火车站发现了一位带着孩子的妇女,她要去吉林,火车票与钱全丢了,这下她可为难了,站在街头哭泣。雷锋就用自已的津贴给娘儿俩买了去吉林的火车票,不留姓名,不求回报,与她们告别了。这个雷锋就像是本文的主人公浮士德!
我觉得《浮士德》一文就是教我们去做一个有用的人,能为大从服务的人,只有那样,人生才不会虚度,人活得才有意思,才有价值勤,才更精彩!
回过头来说,《浮士德》是歌德这大文豪的一部诗剧。它是世界文学宝库里一朵奇葩!它引导人走上正确的道路——为人民服务,为人类做贡献!
我相信,《浮士德》这千古不朽的诗剧将永远受人欢迎!
初中浮士德读后感600字3
十八世纪启蒙文学中,涌现出许多优秀作品,如《格列佛游记》《论法的精神》《阴谋与爱情》《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其中,《浮士德》的探索象征着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初这三百年间欧洲资产阶级精神发展的历史。
《浮士德》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学者阶段,爱情阶段,政治阶段,追求古典美阶段和改造大自然阶段。
在学者阶段主要有三处令我印象深刻。首先是浮士德的叶公好龙。学者浮士德终日探究自然的规律,但直面规律化身的地灵时却嫌它丑陋。其次是浑浑噩噩。浮士德作为学者,在书斋中度过了几十年,到头来却是变得迂腐,而且既无成就也无名利。魔鬼靡菲斯特讥嘲他这一类的俗人竟想消化这千百年来嚼不烂的发酵面团。第三处是虚伪。当有学生前来恳请传授学问时,靡菲斯特代替浮士德化身为满腹诗书的学者,把一心求教的学生忽悠得团团转。作者通过这部分告诫我们,人生意义和追求不能仅仅局限于学问的积累,也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完善自身。
在爱情阶段,浮士德在魔鬼的帮助下追求到了女子格丽卿,两人坠入爱河。但在这期间,两人皆因爱情而犯下错误,爱情变成了悲剧。作者通过爱情阶段告诫我们,不能过分追求官能享受与个人主义,必须到更高的境界去实现理想。
在政治阶段,浮士德在靡非斯特的引领下在罗马帝国中当上了大臣。皇帝需要钱财,他就发行纸币解决了财政问题;皇帝需要欢乐,他与靡菲斯特就用魔法举行了化妆舞会,把焰火化作火山爆发;皇帝需要看戏,他就用魔法把海伦与帕里斯召唤。但是最终也仅仅是个弄臣而已。作者以此讽刺了那些把改革希望寄托于君主身上,希望自上而下的改革,而非自下而上的革命的知识分子。同时也让我认识到,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不能依靠别人,而是要靠自身的努力。
在追求古典美阶段,浮士德渴求得到深爱时的海伦。最终海伦消逝、只留下一缕薄纱,隐喻着美的力量本身只是幻影,留下的只是美的形式,作者以此否定了用艺术力量改造社会的方式。这告诉我们,实现人生的意义,不能仅靠艺术熏陶,更要在艺术的指引下投身社会实践。
在改造大自然的阶段,浮士德在海岸封地中进行围海造陆工程,开始投身于改造大自然的实践中。浮士德在开疆拓土、移山填海、民众安居乐业的伟大理想中沉迷了。他认为只有每日将自由和生存争取,才能够将这种自由和生存来尽情享受,在这里将有为的时光度过。他见到扎根于自由土地之上的自由者的臣民,预感到了崇高的幸福,他此生的痕迹将与世长存。他对此感到了满足,接着,他便倒下了。
浮士德的死是因为满足,浮士德之所以活着是因为不满足。浮士德的精神,正是永不满足,不断追求。人不正是这样的吗?人只要奋斗,就总是难免会犯错。但只有追求,人才能够实现自身。在我看来,正是有了人生追求,生命的步伐才不会停止。人的毁灭正是因为绝对追求的停止。追求在前方,步伐永不止,生命方不息。
人生意义究竟是什么呢?我曾在知乎上问过这个问题,回答寥寥,而其中有一条回答是我最不能接受的——四个字:吃喝嫖赌。高考后的暑假,我阅读了几本文学作品,虽然描写细腻,但内容总是围绕着爱恨情仇,我不禁有些迷茫:生的意义可以是什么呢?仅仅是感官的享受吗?人生意义究竟是什么呢?直到我阅读了《浮士德》。它给我提供了一个方向,让我意识到人生意义可以是改造大自然、建设人类社会。作者通过对浮士德探索过程中的失误进行批判,让我明白到 无论是脱离实际的知识追求,还是低级的官能享受与狭隘的个人幸福追求,抑或是为王权服务的妥协道路,都是不可取的。在当代,有许多重点高校毕业生、国家未来的栋梁选择了金融和股票方面的泡沫,而非基础科技研究的砖石。我不禁疑惑:长久以往,国家是否还能长治久安繁荣依旧呢?我们不得而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