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浮士德读后感范文(2)
人的精神容易懈怠,贪图安逸,因此上帝造出魔鬼,来催人惊醒、奋进。魔鬼对浮士德而言,就不只是一个引诱者,他也发挥着督促和警策的作用。魔鬼说自己“老想作恶却总是把善促成,我便是这种力量的一部分”,发挥的就是这一层意思。他主观上在引诱浮士德走向堕落,客观上却起到了推动浮士德前进的作用。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靡非斯托是浮士德身上另一个自我的外化形式,或者说靡非斯托和浮士德共同构成人类天性的双重性,乃至上帝的两面性。总之,二者相辅相成,相生相克,才使造化臻于完形。
当我们认识到自己的罪恶时,其实我们已经变成了天使。
关于浮士德读后感范文4
一本好书,就如生命中一朵永不调谢的奇葩,而书中深刻的道理更令我们回味无穷。《浮士德》是我至今最喜爱的书,书中蕴涵的道理令我永远自强不息。
《浮士德》是德国大文毫歌德的著名小说,《浮士德》现已构成文学领域里的独立学科,被称为“浮学”。《浮士德》的主要资料是魔鬼靡非斯托和上帝打赌,由靡非斯托去诱引浮士德,看他是否会放弃自我所追求的,弃善从恶,成为靡非斯托的俘虏。靡非斯托到人间,对知识感到厌倦和永远不安于现状的老博士打赌,说他能够让浮士德永不安宁的心得到满足,条件是浮士德用鲜血作抵押,一旦一天浮士德说出“真美啊,请停下来”,就让靡非斯托带走他的灵魂。浮士德同意了,他在魔鬼的帮忙下,恢复了青春,遨游了人间和神界,经历了宫廷中的权势财富,以及对艺术为代表的美的追求和享受,结果都没获得心灵的满足。最终,在围海造田这一替大众着想谋福利的事业中,浮士德找到了心灵的家园,说出了那句话,然后倒地而死,然而他的灵魂升上了天堂。
我认为浮士德是个有野心,好高骛远的人,他也是个偶尔会走上歧途,但最终会走上正途的人,在靡非斯托诱引他走上歧途时,他做了欺骗他人,趋炎附势的坏事,可是没有获得心灵的满足。就是说,当他没为人民着想时,他的灵魂极其难受,如同煎熬。而在围海造田这一事情中,浮士德找到了自我心灵的归宿,所以才会心满意足的倒地而死。
人不可能没有缺点,浮士德也有缺点,而最重要的是他能不能为别人做有利于别人的事情。而浮士德就做到了。浮士德的缺点是:永远不安于现状,优点是自强不息、敢作敢为、为他人服务。
我们来学习浮士德的优点吧,做一个自强不息,为大众着想谋福利吧。
关于浮士德读后感范文5
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不过这本书在翻译的时候不仅要文意一致,形式上也要兼顾,难度极大,就好比翻译一篇中国古诗还要求押韵。另外,这本书有大量的典故,外国人想有和德国人一样的阅读体验蛮难的。而且这本书还是歌德花了一生来写的书,夹杂了歌德各个人生阶段的思想感悟与思考,内容上跨度也很大。简而言之,是一本比较难啃,阅读体验会比较差的书。我是高考之后那几天看的,比较静得下心来阅读。但是个人觉得故事性不错。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屈原《天问》
我的脑子里有一片雾,一滩沼泽,一列火车。浮士德为获得真理,向恶魔出卖了灵魂。浮士德穷尽一生也没有找到答案,想要自暴自弃、放纵享乐、纵情狂欢的时候,恶魔丢出了这个机会。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为什么被烧死?天人感应、五德轮换、朱程理学、陆王心学这些为什么被统治者接受?都是在讨论世界与人的关系(个人感想…按理说应该阅读些专门研究这些的文献才好),地心说是____的基础,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就相当于颠覆了基础,哥白尼有实验数据,教会那些知识分子能不知道?还不是____的体系都被颠覆了才烧死哥白尼。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老子、孔子、墨子等等都在思考如何终结乱世,停止战争,无不思考天地人的关系。汉朝之前的统治者绝大多数都是贵族,天人感应和五德轮换应运而生,三国两晋南北朝战争纷纷,这一套体系不能救汉朝,这一套体系自然受到质疑,知识分子们又开始思考世界与人的关系,更有一些知识分子放弃了思考,甚至吹嘘起了避世(并不是在贬低他们,这些人某种意义上也是在对肆意妄为的军阀嘲讽)。唐朝之后五代十国大乱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王朝更替之快老百姓甚至都不知道是哪个朝代,之前的体系又受到质疑,知识分子们在乱世中抛却前言继续思考,宋朝新旧党之争,也是华夏知识分子思考世界与人的一个例子。之后的朱程理学和陆王心学则是思考的成果。《浮士德》这本书一一讨论分析了西方知识分子对世界与人的思考成果,世界是水?是火?是什么组成的?人生于世该怎么做人?该做些什么?如何摆正人的欲望?人与其他动物的差别在哪?我们现在知道日心说比地心说更接近真理,我们知道能量守恒,知道原子,知道物质,但是老师上课的时候也说过,古人从无到有得到这些结果是多么的伟大。思考万岁!
——“人在奋斗时,难免迷误。”“善人纵受模糊的冲动驱动,总会意识到正确的道路。”浮士德最后放弃了世俗的欲望,接受了自己的死亡,相信未来的人会继续前进,继续思考,仰面倒下祈祷自由王国的到来。向风车发起冲锋的中二骑士《堂吉诃德》是实打实的知识分子,读过很多人,有自己的产业,受邻里的尊重,他这一生没有什么可以被指责的,老年骑上老马四处逛逛不也很棒?堂吉诃德从这个角度来看和浮士德不也一样?一直在学习,一直在思考,一直有为社会做出贡献,改革家王安石也曾说过:“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堂吉诃德想当一回高洁的骑士,这也是他思考的结果:有能力的人多帮助有困难的人。
关于浮士德读后感范文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