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人看电影芳华观后感范文(2)
每个人都没有错,因为没有人知道未来该往哪里走,她们做的都是当下自己心里最适合的选择。
你还记得我有一说说,说人一旦被贴上标签,就会特悲哀,我觉得他两就是一开始就被标签拖累了。
能跳舞的时候就跳舞,跳不了舞了还可以修修道具,道具也休不成还能打仗,最后残疾了还做了一战斗英雄。你说他留下来的时候,真的是想牺牲吗?那个时候,那么多战友在自己的眼前活生生没有了,自己却无能为力,他拖出那个战士出沼泽的时候,他是最无助的,受伤了的他,说自己一定要把那些遗体带回去,怎么会去想到牺牲。
后来穗子她们给她看丁丁发福的照片。她们是嬉笑,可他却真心的笑了一下,不管如何。那个女人,曾经他深爱过
芳华观后感4
新近公映的电影《芳华》是一部能够引起五○后和六○后共鸣的作品。当影片一开头《绒花》的旋律响起的时候,一股浓浓的怀旧气息便迎面扑来,让人喉咙发紧、眼眶湿润。那个年代,我们曾经一起走过……
影片描写的部队文工团生活场景虽然小众,但是其中演绎的青春绽放与困惑,却是普世的与具有一定真实性的。年轻人所经历的不都是鲜花与掌声,在人生成长的旅途中,在寻找真爱的过程中,会遇到挫折与打击,但这不正是成熟起来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吗?刘峰的执着、穗子的冷静、何小萍的抗争只不过是一种人生态度罢了,好在他们都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没有向所遭遇的不公平与冷嘲热讽低头,也没有失去对美好的追求,尽管有时这样的追求会付出一定代价的。
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好的环境能让人精神振奋、勇往直前,不断进步。差的环境可能会让人度日如年,意志消沉,情绪颓废,过一天算一天,丧失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当然,作为个人首先要有正确的人生理念,尤其是在英姿勃发、不轻易言败的青葱岁月。有了正确的人生理念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个人的抗打击能力才会增强,在面对艰难困苦、挫折与暂时的失败,以及不如意的环境,都能坦然面对,使自己的人生能有积淀,情感得到升华,阅历更为丰富。也就是说,树立正确的人生理念,经历一些不如意的事,有了一些经验与教训,人适应环境的能力才能提高。影片对刘峰的描写便是说明了这一点。
何谓成功?何谓失败?其实对于普通人而言,并无太的区别。关键是看你在你的工作和生活中过得顺不顺。别与那些所谓出人头地的人相比,也别把功名利禄看得太重,那些或许只能会令自己感到沮丧,多看看那些还在与困难抗争的人们,或许自己会宽慰许多。非常同意影片中刘峰表现出来的想法,经历过战火锤炼的他,时常想念那些失去年轻生命的战友,与他们相比,活着已是最大的成功!可能会有人认为这是不是有点阿Q精神,但不管怎样说,影片塑造的刘峰形象的确算得上是生活中的强者,因为他在面对逆境和种种不顺的时候,没有低下高昂的头颅。对于人生而言,没有虚度便是成功。
面对不公抗争的方式有多种。虽然不能同意何小萍采用欺骗组织的方式实现自己离开文工团的目的,但对她的遭遇和不得已而为之仍充满同情。影片以一种悲剧式的描写手法,非常形象地塑造了这位懦弱者。原本想通过入伍改变自己因生父劳改、母亲改嫁所遭受歧视的命运,没想到来到文工团后,“门第观念”、“地域观念”、“等级观念”仍然压得她喘过气来,尤其是当她的“保护神”,正直善良的刘峰被赶出文工团后,何小萍最后一点期冀和慰藉也被剥夺了,于是铁了心地想快点离开,才有了“装病罢演”这一幕。这里也应当提一提影片中两位正面形象,一位是舞蹈女教员,另一位是团里的政委,他们其实已尽己之力帮助了何小萍。教员大姐对有过分举止女队员的斥责;政委有意掩饰何小萍“装病罢演”的行为,最后帮助她免于处分调离文工团,这些举动都体现出一种对弱者的关怀与庇护,也演绎了“好人总比坏人多”这一亘古不变的哲理。
不管如何,青春应当是人生中最美妙的一段经历。包含着冯小刚式的幽默和严歌苓一贯的反思情结的影片《芳华》,以强烈的纪实描述手法,打开了不少过来之人的心扉,让大家在观赏的同时,能够回味自己所走过的路,有追忆,有感慨,也有思考和无悔。
芳华观后感5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是在战争中必然会发生的事情;“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去打仗的九死一生吧!而中国却不止一次被战争所洗礼,电影《芳华》就完美地诠释了_。
剧中的主人公叫何小萍。在她的芳华时被召入文工团,入团后却屡次被团友嘲笑,还撒了谎。可是她从未停下过努力的步伐,继续向前走。
战争的脚步越来越近,本以为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了,可命运和她开了个美丽的玩笑:被紧急调到野战医院!
霎时间,命运仿佛从天堂掉到了地狱!
战争的号角吹响!一个狭小的草房变成了一个掌握生离死别的法院:而何小萍那些‘白衣战士’,成了这红色‘法院’的‘审判官’。成天泡在这惨不忍睹的地狱,连素净的白衣都染成了刺眼的红色,使何小萍的心理和生理都受到了重创:放尸首的帐篷就在旁边,发出一种令人作呕的恶臭;到处都是为国献身的伤员,轻则浑身都是血迹,重则断手短腿、血肉模糊。有的还在呻吟,/而有的已经去了另一个没有战争的世界……
还记得一个叫石德林的十六七岁少年么?这是读书的年龄,这是一个人一生最美好的年龄,他应该去好好享受这个大千世界的,而他却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去参军,结果却重度烧伤!连果丹皮都不知道的他,把他的芳华都献给了祖国!当一颗手榴弹在草房屋顶爆炸时,当面对极有可能被砸伤的情况下,何小萍奋不顾身地飞身一跃,保护了石德林!
当战争结束后,何小萍的使命完成了,可她却因为战争而得了精神病。她把她的芳华都献给了战争,而战争却没有给她任何回报……
战争是残酷的,也是无情的:许多青年将他们的大好前途全都献给了战争,毫无保留,可战争却毫无回报……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战争将会永远离开我们所赖以生存的·这个美丽星球!现在的我们,不用再像少年英雄把自己的芳华全都奉献给国家、给民族了,但是我们不能为此而感到轻松,因为还有一个更大的担子交给我们:那边是好好学习,以后为国争光!
60年代人看电影芳华观后感相关文章:
★ 电视剧观后感
★ 观后感作文要怎么写参考
★ 看电影霸王别姬观后感范文
★ 2019《决战中途岛》电影观后感优秀范文5篇
★ 抗美援朝纪录片《英雄儿女》观后感五篇
★ 《红海行动》观后感600字作文范文参考
★ 爱国的作文爱国主义影片观后感6参考
★ 《冰雪奇缘2》影评及观后感5篇
★ 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800字参考
★ 地道战爱国电影观后感1000字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