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芳华》内容观后感范文(2)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如果“善”有原因,它不再是善;如果“善”有它的结果,那也不能称为“善”,“善”是超乎因果联系的东西。《芳华》里的刘峰就是这么一位不计任何因果联系,始终善良的人。他的默默无闻,他的善良,他的人性的光辉,令我深深折服。乃至他的死亡,平静坦然面对死亡的态度,都彰显了他豁达和超然。
严歌苓貌似擅长从平淡无奇中发掘人生的意义。原来读过她写得《陆犯焉识》也是如此。大量的琐屑的日常生活铺叙,牵引着你走入一个个平凡的普通的人生。却在这平凡普通中,看到不可泯灭的人性光辉和爱的影子。
如果说《无问西东》是伟大崇高,那《芳华》就是普通平凡;如果说《无问》是日月霓霞,那《芳华》就是微风细雨。《无问》用那恢宏史诗般的气度,碾压《芳华》中庸庸碌碌的人生百相,但《芳华》却似燎原野草,恣意在人们心间生长,坚韧顽强,虽杂乱虽渺小,却无法无视和逾越。就像理想与现实一样,《无问》是前者,《芳华》是后者。
芳华观后感4
这应该是第二次读《芳华》了,以前电影上映的时期读过一次,但是没有看电影,觉得小说也不过如此。昨天冲着免费看了一遍根据《芳华》改编的电影,找来书读了几页就停不下来,没想到竟然又看了一遍。才知道以前心乱如麻的时候看书也很潦草,这么简单的情节硬是把我看迷糊了。第二次重读让我爱上了这本小说,写的确实很好。
出场的几个人物性格都很鲜明,但是我晓得刘峰是当仁不让的主人公,因为他这个角色串联了所有的人物离开文工团后的命运轨迹,不敢相信没有刘峰这个故事还要怎么写,所以他是全书的灵魂人物。
刘峰让我想起了雷锋,雷锋叔叔那么年轻就牺牲了,如果他没有年纪轻轻就死去,雷锋也一定成不了英雄,被一直传颂当成道德楷模来规范大众的行为。只有死去的英雄才是真的英雄,否则还没盖棺定论呢,什么都可能发生。而雷锋的形象和当时的宣传机器导致雷锋同志不能有私人的情感,他只能是一尊佛,被人膜拜,但是一旦雷锋有了人的私心,有了爱恨嗔痴,他必将万劫不复,就好像刘峰后来的遭遇一样。
世人发觉雷锋这类平凡的英雄或者道德标兵一旦有了正常人,即他们自己一样的为自己的幸福打算的想法后,就会感到幻灭。我想起了前几天做的一个英语听写,If you see your own flaws in a person, you cannot stand this person most. But you often do not realize that they are your own flaws. 是的,因为我们的卑鄙自私,都是与生俱来的,谁人从没做点亏心事,我们恨,我们无奈,但是我们又不得不跟自己和解。
当大众发现自己崇拜的道德楷模雷锋也不过如此,跟我们一样有不可告人的欲望时,会感觉受到了欺骗。一旦过去拥有威望的人跌落神坛,身边的人会把他看做平等的人,不再拥有任何优越性的人,继而会采取报复行为。因为大众就是这样崇拜强者,反抗弱者的。
小说的作者让刘峰除了自卑所带来的天然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尚情操外,也让他真实了一会。最后刘峰对着小曼撒谎,说爱而不得的丁丁从澳洲写了信给他,这让刘峰显得有点可爱和真实了。这应该是刘峰第一次在小说里做了坏事...让他在读者眼里立了起来,不再是一个无法置信的完美好人了,这样的烟火气,这样的俗气可能才是我们大家接受的朋友的样子。朋友不用完美,但他的缺点要是能够接受的不伤大雅的,更不会给自己造成伤害的那种缺点。一旦一个人有了完美无瑕的形象后,他也很难有朋友了,有的只是崇拜他的群众,并且内心不相信他的完美,暗戳戳想要揭露这个人的阴暗面才能安心,或者招来的是只知道利用,却不会珍惜的随从们。
你的善良必须带着锋芒,以德报怨,何以报德这句话真是太对了。
那个时代离我太遥远了。人真是奇怪,质朴的大同理想主义以及邪佞的告密诋毁习惯存在于同一个时代的同一批人身上!我想任何邪恶的人都会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合适的正义理由,愿我们铭记历史,让这段经验刻入DNA,以此警醒不要重蹈覆辙。
芳华观后感5
芳华已逝,生活继续
冯氏幽默与诱惑
如果有一天冯小刚不搞冯氏幽默,冯的电影就不好看.从《甲方乙方》到《不见不散》再到《手机》、《大腕》冯氏幽默就从没有断过.
最近几年的冯氏电影,幽默的深度比之前更隐秘,每一个镜头,每一件事情暗合情理之中,但又不得不让人反思.冯氏的幽默有了更深更值得挖掘的潜力.
也许因为冯小刚是1958年出生的人,所以对70年代-80年代之间的事情记忆较深,在者随着年龄的逝去,人总会想回忆些什么,然后就有了《唐山大地震》、《我不是潘金莲》、《芳华》一系列只有他们同龄人才能看的懂的和喜欢的电影.当然,回忆是过去,但更重要的是警告和教育后人有些东西,不能舍去或者不能忘记.有些观念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
《芳华》一群在文工团里面的文艺兵,虽然不是藏龙卧虎,但其中也有几个比较有代表的人物.刘峰、萧惠子、何小萍、林丁丁、郝淑雯、陈灿、他们之间的故事贯穿了主线.
男主:刘峰
刘峰,一个活在现实中的活‘雷峰’在那个年代任劳任怨,脏活累活抢着干,对整个文工团来说就是一活宝,如果没有他估计许多事情都执行不了.比如说修道具,再比如说为炊事班的同志打一对结婚的沙发;他的热心肠让大家对他有了很高的评价‘活雷峰’;但是所有人都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东西,人性的情感,‘活雷峰’再好,他也是有情感的,也是有喜怒哀伤的;一直喜欢林丁丁,因为听了邓丽君的歌一时冲动抱了一下林丁丁被发现,加上林丁丁的告发,导致了刘峰的人生发生逆转,最后在1979年上了的前线.
刘峰有二次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一次是在文工团时上级给予他名额到军事院校进修,但是他一直‘好人’做习惯了,把名额给了别人;另一次在中受伤,本可以和重伤员一起到野战医院及时手术,救下自己的一条手臂,但是为了看守已经阵亡同事的遗体,他没有去.
这二次改变他命运的机会,一次到军事院校将来升官发大财是肯定的;一次是及时的对自己的手臂进行抢救,然后不需要截肢,也肯定就不需要退伍,以他的人品和能力在军中十年后肯定是师一级的干部.十年后不输任何人,但是他的选择决定了自己最后的命运.也许是因为年轻,或者也许是因为‘活雷峰’当久了,觉得道义比命运更珍贵,总是放弃自己成全别人.
电影《芳华》内容观后感相关文章:
★ 《2019阅兵盛典》电影纪录片观后感影评心得5篇
★ 2020《囧妈》电影观后感范文3篇
★ 电影白蛇传观后感5篇
★ 2019《半个喜剧》电影观后感5篇
★ 2020电影《花木兰》观后感范文5篇
★ 《姜子牙》电影观后感
★ 1800字电影观后感
★ 2019《决胜时刻》电影观后感说说
★ 《姜子牙》电影观后感
★ 2019《决战中途岛》电影观后感优秀范文5篇
